孙蓉,班炳坤,韦敬士(黔南州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评价中心,贵州都匀)
破伤风抗毒素;皮试;死亡
R[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1DOI:10./j.cnjk.chinhosppharmacyi..10.28
1、临床资料
患儿,男,3岁,汉族,体质量12kg,无药物过敏史,有家族药物过敏史(具体不详)。夜间因额头挫伤入院治疗,查伤口少许渗血,创缘不规则,创口长3cm,深1cm,家属拒绝做CT检查。按医嘱清创缝合后,次日9点10分进行TXT皮试,医务人员按《基础护理学》TXT皮试规定用量配制,用0.25ml生理盐水稀释0.75mlTXT原液(江西生物制品研究所,批号-3,规格:0.75ml,IU/支),抽取0.1ml稀释液与0.9ml生理盐水配制1ml皮试液,取0.1ml(15IU)于前掌测进行皮内注射(当天未使用其他药物),注射约5min后患儿出现神智不清、口唇青紫、口吐白沫、呼吸困难,考虑过敏性休克,立即将患儿由门诊输液大厅转移至急救室进行抢救,到达急救室时,查患儿口唇青紫,呼之不应,呼吸、心跳停止,大动脉无搏动,双侧瞳孔散打对光反应消失,立即给予气囊面罩加压给氧,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建立静脉通道,9时25分静脉推注0.3mg盐酸肾上腺素,持续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气囊面罩加压给氧,患儿仍无呼吸和心跳,双侧瞳孔散打对光无反应,9时30分再次静推0.3mg盐酸肾上腺素,经反复抢救,患儿仍无呼吸及心跳,大动脉无搏动,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9时40分心电图显示心电活动消失,继续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和气囊面罩加压给氧,9时45分因抢救无效宣布死亡。
2、讨论
TXT是由破伤风类毒素免疫马所得的血浆,经胃酶消化后纯化制成的液体抗毒素球蛋白制剂,为直接抗体,能中和外毒素达到预防破伤风的目的,同时作为免疫马血清制剂,对人体既是抗体又是异种抗原。因此,人使用后易发生变态反应,严重致过敏性过敏休克、死亡。有文献统计,TXT致过敏性休克可发生在不同用药阶段,皮试导致过敏性休克占25.6%,皮试阴性后发生过敏性休克占15.9%,且多发生在用药后30min内,发生不良反应30min内是抢救最佳时机[1]
本例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药物过敏史,有家族药物过敏史,皮试当天未曾应用其他药物,皮试5min后发生过敏性休克,考虑系TXT所致。患儿在门诊输液大厅皮试发生过敏性休克后转移致抢救室,15min后给予肾上腺素,但最终抢救无效死亡。可见临床工作中使用TXT时,凡本人或家族曾有药物食物过敏史者,均须特别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应重视患者用药各阶段的临床反应,包括皮试阶段。医护人员应具备熟练的急救技能,用药地点应配备急救设备设施,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给予处理。抢救时,及时应用肾上腺素等心、血管活性药物,恢复心脏自主功能改善血供很重要,这是抢救成功的关键[2]
在临床工作中,还应注意TXT的一些使用误区。并非所有需缝合的外伤、甚至擦伤,均要注射TXT或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TIG)。实际破伤风杆菌属于专性厌氧菌,只有在无氧条件或伤口较深伴有氧菌感染情况下容易感染,若被非铁锈器物划伤,伤口不深,只需清创处理,可以选择不用[3]。有研究报道:有百、白、破疫苗接种史的儿童对破伤风杆菌有一定水平的免疫能力,其破伤风类毒素5年内具有预防破伤风感染的作用,此类患儿只需注射类毒素0.5ml即可[4]。鉴于TXT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为5%~30%,死亡率1/10万[5],因此使用时,应结合患者实际,综合考虑效益和风险,合理运用TXT。
[1]张晓庆,刘生友,破伤风抗毒素致过敏性休克82例文献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2(5):-,.
[2]潘秀琴,张松勤,李芳,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的急救护理.中国医药导刊,,13(4):-.
[3]王淑梅,蔡银炜,浅谈破伤风抗毒素在临床的合理使用.青岛医药卫生,,45(3):-.
[4]冯玉娟,冯晓文,小儿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需注意的问题.中华护理杂志,,36(3):74.
[5]黄玉蓉,李玉肖.破伤风抗毒素过敏反应资料分析及对策.护理研究,,24(15):-
市场部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