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故事破伤风这个锅,我不背

近段时间连续碰到三例患者,接诊后直接告诉我说外院已“确诊”破伤风,因“病情危重”转诊过来。可是,被这么轻易的就“确诊”,你们有没有想过破伤风的感受呢?

破伤风内心独白:我不要面子的吗?

1

案例一

病历摘要

患者,女,46岁,无业,主诉“左手外伤1月,间断右侧面肌不自主抽动2周”入院。患者一月前家务劳动时不慎被铁质扫把杆划破左手拇指,简单处理后伤口逐渐愈合、好转,未行破伤风被动免疫。2周前患者开始出现右侧面肌不自主抽动,发作无明显规律可循,每次发作持续数秒。发作时无头痛、头晕,无视物模糊,无言语障碍,无四肢抽动。

外院就诊,相关辅助检查未提示明显异常,结合患者外伤病史,诊断“破伤风”,予青霉素G联合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治疗后无效,转诊我院。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否认药物过敏史,无烟酒嗜好。

入院查体除左手拇指可见0.2cm左右小疤痕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发现。

诊疗经过

患者本次发病以左侧面肌不自主抽动为主要且唯一表现,且患者外伤部位表浅,愈合良好,厌氧菌感染概率极低。故我们认为破伤风诊断依据不足,不首先考虑。

于是,进一步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脑电图提示“痫样放电”,次日复查,仍提示“痫样放电”。

最终,该患者诊断为“癫痫”,药物治疗后面肌抽动好转。

2

案例二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42岁,公司职员,主诉“右足跟外伤后反复肢体不自主抽动2年,再发1天”来院。患者2年前右足跟部外伤,伤口愈合后出现反复肢体不自主抽动,发作时自述有角弓反张,无意识障碍,发作持续时间、间隔不等,曾多次、医院就诊,自述均“确诊”为破伤风,予青霉素、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自述“破伤风”未根治,2年内反复多次发作。1天前患者再次出现四肢不自主抽动,本次发作无角弓反张,无意识障碍,无二便失禁,无咬肌痉挛。遂我院急诊就诊。

患者无家属陪同,自述既往体健,否认基础疾病及过敏史,否认烟酒嗜好。

查体发现患者神情紧张,眼神飘忽不定,肢体动作丰富,表演性质强烈。右足跟部未见外伤后瘢痕,查体无任何阳性体征发现。

患者自述既往体健,否认基础疾病,否认过敏史。自述因“破伤风”已一年余未上班。

诊疗经过

单纯从患者提供的病史和体格检查获取的资料,很难与“破伤风”联系起来,但患者言之凿凿,似乎让人无法质疑,进一步的辅助检查同样未提示任何异常。

此时,联想到与患者进行沟通时的神情、强烈的表演性质以及飘忽不定的眼神,会不会是精神方面的疾病?

最终,我们联系到了患者家属,家属告诉我们,患者2年前就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近2年来反复因“破伤风”就诊,每次就诊的受伤部位以及受伤时间都不同。

于是,这例患者以“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结束了这次荒唐的就诊。

3

案例三

病历摘要

患者,女,46岁,主诉“重睑术后三月,反复抽搐1月余”。患者3月前于当地一家私人诊所行重睑术,术中留有部分可吸收线于切口内,术后恢复良好,双侧眼睑无红肿、化脓。1月余前患者开始出现抽搐,初始以右侧眼睑不自主抽动为主,后病情进展,逐渐发展至全身抽搐,表现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偶伴角弓反张。自述不能吹风,不能耐受吵闹环境。发作时无意识丧失,无口角流涎、双眼上翻。每次抽搐时间数秒至一分钟不等,发作时间不固定,发作时无明显前兆。

医院就诊,诊断考虑“破伤风”,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后无好转,病情持续进展,抽搐发作愈加频繁,遂转诊我院。

既往高血压病史数年,口服氨氯地平治疗。时有失眠,否认其他基础疾病,否认过敏史。

入院查体

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神志清,精神稍紧张,双侧眼睑无红肿、化脓,眼球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颈软,心肺腹查体无殊。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正常,双侧病理征未引出。

入院后家属提供一段患者抽搐时的视频,可见患者四肢僵直,牙关紧闭,伴角弓反张,持续时间约30s。

诊疗经过

虽然患者临床表现符合破伤风诊断,但世间唯一真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情,也不会有无缘无故的破伤风,感染源在哪?患者提供的病史中,唯一的损伤部位就是双眼睑,手术场所为私人诊所,手术器械的消毒以及手术操作过程是否符合标准不得而知,而且患者反复强调术中留有“线头”在切口内,会不会是这里的感染呢?

但是大家都知道,破伤风杆菌作为一种厌氧菌,其对生长环境的要求特别高。眼睑部位的损伤往往都很浅表,厌氧菌感染并在内持续生长、繁殖,这种概率本来就是极小。且患者术后已有3个月,手术部位恢复良好,无红肿、化脓表现,破伤风感染的概率非常低。

但是,又怎么解释患者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呢?

于是,我们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的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脑电图等均未见明显异常。这一度让我们的诊疗陷入了困境。

在进一步的观察及与患者的交流后,我们发现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线索,患者平日焦虑,夜间失眠,抽搐的发作往往是在身边有人时。且我们观察发现,患者抽搐发作时,并无牙关紧闭,反而有时边抽搐边能对话,且表演性质较为强烈。而且患者自述不能见风,但单独一人时却可以外出散步而不发病。而且患者反复强调的是手术当中埋藏的缝线在眼睑内,认定缝线是她抽搐的病因,强烈要求我们帮她取出缝线。

这些线索,将我们的诊断引向了其他方面,于是,在精神卫生科的帮助下,经严格、专业的评估后,诊断为“分离转换障碍”,并转至精神卫生科进一步治疗。

4

结语

临床上有太多的不确定,还是那一句世间唯一真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情。所有的问题都是有因才有果,敢于质疑,善于探索,愿世界和平。

(本文原载于“小禾医助”APP)

SRRSHED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jbgs/9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