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米人认为虎鲸正在向他们呼救

一个伟大社会应该有能力做出何时出手相助、何时顺其自然的决定。

编辑整理

他者others,图

资料

7月18号,冰岛西部的海滩上发现50头鲸搁浅死亡。去年,新西兰斯图尔特岛(StewartIsland)海岸发现头领航鲸搁浅死亡。

在华盛顿州西部绿灰色的汪洋上,虎鲸的命运也岌岌可危,正在被饿死。生活在圣胡安群岛(SanJuanIsland)、和虎鲸同生共存的卢米人(Lummi)决定作最后一搏——他们往海里放虎鲸的食物大马哈鱼,投喂它们。族人抱着绝望的心,试图挽回虎鲸的命运,“我们没有多少时间了,”他们说。

冰岛飞行员拍到的在沙滩搁浅死亡的鲸

这是一项颇受争议的做法。

曾经,这片海域有丰富的大马哈鱼,虎鲸就以此为生。今天,野生鱼类的数量都大量下降,导致虎鲸挨饿。20年前,这里还有头虎鲸,现在只有75头,而且情况危急。虎鲸交流依赖振频,大量渔船的噪音把它们的频率淹没了,最关键的是,这些渔船还把数量本来就在减少的大马哈鱼捕走。加上海洋环境恶化,上了年纪的虎鲸被饿死,流产现象上升,即便是活着出生的幼鲸也很可能活不到成年。去年,驮着死去的幼崽整整两周半的虎鲸母亲Tahlequah,也就是J35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当时这个鲸群已经有3年没有成功出生的案例了。

长久以来,生活在西雅图和温哥华之间的萨利希海(SalishSea)上的卢米人就和鲸共享着这片海洋,这些人视虎鲸是“生活在水下的亲人”。他们有两位首领,一位世袭,另一位由名族人选出。JeremiahJulius的卢米名字是Sle-lh’xelten,就属于后者,也是他带领族人喂食虎鲸的。

卢米人认为自己和鲸有深厚的内在联系,认为“我们的灵魂中有一条鲸”。而且他们声称在日常生活和仪式中都能感受到鲸。“很难用英语解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所有的深意和道理都明明白白展现在卢米语里,而这些词没有对应的英语词汇。”卢米名为Tsi’li’xw的世袭首领BillJames对《卫报》记者说:“我们就是这样过活的,和你们不同。”

戴着传统帽子和披肩的世袭首领BillJames

但从他的解释中,我们依然可以理解到,卢米长者能用歌谣和仪式呼唤“水下的长屋”,他们一边呼唤,一边观想虎鲸的栖居地,给予它们祝福、等待它们回应。族人会谈论自己“感受”到哪条鲸从附近游过,和它们打招呼——通常都是对的。

卢米人的图腾柱上也雕刻着虎鲸,鲸背上驼着个人的图案象征重生。今天,卢米人认为拯救虎鲸也是拯救自己,但或许他们都渴望的也是一种重生——海洋环境变好、大马哈鱼数量增加、虎鲸不再受到威胁、卢米人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得以重获生命力。

几个夏天里虎鲸接二连三地死去对卢米人保留区造成很大的打击,J35幼崽之死成了导火线。“她这是用无声的方式质问全世界:‘看看你们对我的孩子做了什么?’”卢米图腾柱雕刻大师TseSealth说。他自己失去过两个孩子,对虎鲸的感受有切肤之痛:“我观想着虎鲸对她说:‘是啊,我明白,你做不到就这样放它走。’”

J35的母亲J17的状况也不好,研究人员发现这位老祖母因营养不良而日渐消瘦,担心它或许也难以熬过这个夏天。为了拯救J17,卢米人在4月12日来到亨利岛(HenryIsland)举行仪式,并放了一条大马哈鱼入海,作为给病中的J17的供养。Bill认为仪式性的投喂不仅是要拯救虎鲸,也是拯救卢米人的文化。

亨利岛是卢米人在出海投喂虎鲸前的仪式举行地

对许多部族成员来说,仪式中蕴含着希望也蕴含着侥幸,蕴含着从内心迸发的渴望——J17能脱离危险的话,或许虎鲸也就都有救了。

死亡事件和危急状态惊动了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他们采取行动,限制捕鱼、船行数量,试图恢复大马哈鱼和鲸的栖息地。但卢米人认为这样还不够,而且缓不济急。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他们一边仪式性地给虎鲸喂食,一边呼吁更大规模的真正投喂,以及在普吉特海湾(PugetSound)设立大马哈鱼养殖点。

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提议。他们没有得到保护虎鲸的机构——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的支持。过去,投喂的做法只在为保护加利福尼亚秃鹰免遭灭绝时采取过,但在鲸这样的迁徙性哺乳动物身上从未实行过。而且管理局认为这么做会让鲸变得依赖人类,机构工作人员MichaelMilstein向《卫报》赞扬了卢米人在修复生态环境中的各种做法,但依然直言不讳地表示,投食“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方式”。

普吉特海湾,一头虎鲸跃出水面

和他们站在一边的不少科学家都认为投食是个“坏主意”,虎鲸要得以真正存活下去,人为地投放食物没用,它们需要稳定的大马哈鱼来源、更好的海洋生活环境,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救一只算一只的做法行不通,只会造成混乱。

“萨利希海、虎鲸和我们族人都需要更多的大马哈鱼。”Julius说,“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多少时间了,很可能是最后一代能够试图做点什么的人了。”许多族人也都认为没有时间再等。

也有科学家支持卢米人的做法,美国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的JulieTeelSimmonds认为虎鲸的现状非常危险,出任何一点事都可能导致它们灭绝:“在海湾附近发生一次灾难性的石油泄漏事故或一群受污染的大马哈鱼回到了这里,对虎鲸来说都是致命的。”他解释:“现在是拯救虎鲸的最后时刻,也正是因此,我们得尝试所有可能的做法。”

认为虎鲸是亲人的卢米人按捺不住,独自开始喂食虎鲸

他也承认喂食虎鲸的后果充满未知,就连虎鲸到底会不会去抓这些投给它们的鱼都是疑问。“这是绝望的、最后一搏的努力。我理解,”她说:“我们也应该对其他有可能拯救虎鲸的方式持开放态度。”

除了实际的、物质的因素以外,对卢米人来说,出手拯救虎鲸也有灵性上的原因。要知道,世世代代以来,这些人就视虎鲸为亲人,并且可以和它们交流。在他们看来,J35驮着幼崽的做法也是向人类亲人求救,“它们亲眼见到自己生出死胎,亲眼看到自己的孩子死去,”卢米人哭着说,“母亲们和祖母们对这些无能为力,它们在向我们呼救。”

“这是为我们的亲人而战,是我们神圣的责任。”首领Bill说。

就这样,他们在春天时独自行动了起来。从船上滑入海中的鱼即代表了最后的希望,也是族人给虎鲸的信号:我们不会坐视不管,不会看着你们消亡。

在渔船上举行仪式

在把大马哈鱼放入大海前,卢米人会在美加边境东边的亨利岛半月形沙滩上举行仪式,呼唤它们生活在水下的亲人。卢米人敲起萨满鼓,鼓点声听起来和用传统语言高唱着歌谣的长老声音非常相像,两者不分彼此,层层叠叠。长者脸颊上画着红圆——这也是他们在仪式上特有的妆容,唱着“幸存者之歌”。卢米人认为自己是很久以前的一场大洪水的幸存者,他们也是在那时来到岛屿上的。关于幸存的歌谣就成了他们的圣歌。但他们担心,不论自己怎么做,大马哈鱼和虎鲸都很可能无法度过这场劫难了。

“一个伟大的社会应该有能力做出何时出手相助、何时顺其自然这样的决定。”James说。卢米人带着大马哈鱼登上出海的渔船,在汪洋之中,他们把鱼拖到船尾,放到海里。大马哈鱼徘徊一阵,就消失在渔船翻起的白沫中了。

发稿前我们了解到,鲸鱼研究中心(CenterforWhaleResearch)的最近研究表明,卢米人怀抱的并不完全是虚假的希望,J17的状况正在好转,但这或许只是大自然给绝望人类的一个短暂的喘息。

我们需要优秀的小伙伴,详情点我

——END——

本文为转载文章

如需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排版

乔子钰

感谢SEE慈善基金会、劲草同行计划

爱佑慈善基金会对智渔提供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jbgs/9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