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中药代茶饮”
中药代茶饮,指用中草药与茶叶配用,或用单味或复方中草药代茶冲泡、煎煮,然后像茶一样饮用。中药代茶饮是中医治病调理、强身益寿的传统特殊中药剂型。其是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药方剂的理、法、方、药理论,依据辩证或辩证与辩病相结合对病情的判断,为防治疾病、病后调理或仅为养生保健而组方选药与茶叶(或不含茶叶)合制而成的剂型。此法历史悠久,应用范围广泛。
“中药代茶饮”的特点
一、饮服方便,易携易储:中药代茶饮可据病人病情辩证组方、随症加减,程序简单,调配方便,针对性强,既保持了中医汤剂辩证论治加减灵活、疗效显著的特色,又克服了传统汤剂煎煮烦琐等缺点,便于储存,易于携带,可随时多次饮用。
二、药效充分,疗效显著:中药材经粉碎成粗末,表面积增大,与溶媒接触面增加,使药物的有效成分经煎煮后易于溶出。将中药以沸水冲泡或稍加煎煮后饮用,避免了汤剂因加工、久煎久煮造成某些药物,尤其是芳香类药物有效成分的损失;另一方面,以沸水冲泡药物,可将其中的酶迅速降解灭活,避免了有效成分的分解破坏。从而使药物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提高疗效。
三、轻灵精巧,药多平和:代茶饮组方在注重辩证及配伍的同时,更注重选药精当,用药量轻,较之汤剂,代茶饮能节省药源。从药物性质来看,代茶饮所用之药药性平和,无伤胃之虞,且味多甘淡,或为微苦微寒之品,既有除疾调理之功,又无味苦难咽之弊,对小儿患者尤为适宜。
四、久服无弊,慢调缓治:中药代茶饮用量轻,宜频服,且药性平和,无损胃气,故可长期坚持服用,缓图其效,以和脏腑,尤其适于慢性病的治疗及对机体机能的调整。
五、有病治病,无病调理:中药代茶饮用药平和,可以调和脏腑阴阳气血,频饮之,既可疗疾,又可调理。对病后体力之恢复,大有裨益。
“中药代茶饮”的作用
一、防治疾病:中药代茶饮饮服方便,且无呆滞中焦脾胃之弊端可长期饮服,适用于轻症或慢性病的治疗;亦可作为病情较重者或急性病之辅助治疗手段;还可用于防疫及预防中暑等。
二、病后调理:代茶饮用药平和,以调和之法使脏腑阴阳气血盛衰趋于正常,以扶正祛邪,若与克伐之后,可用药性温和、祛邪兼有扶正之效的药物代茶饮服,缓图其效,以和脏腑;疾病向愈之时,频频饮服和胃代茶饮,调养胃气,善后调理,以收全功。
三、补益元气:人于患病后元气损伤,故病愈之初选用具有补益元气作用的药茶,缓缓调理,以助元气恢复。
四、养生保健:中药代茶饮作用温和,疗效持久,平时若对症选用保健药茶,可补益五脏,调和气血,以延缓衰老,健身长寿。
“中药代茶饮”的制备及饮用方法
一、将药物加工成粗粉,用洁净纱布包裹后冲泡。
二、将用洁净纱布包裹好的药茶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十分钟后饮用,在喝去三分之一水时,即添加开水,可加水3-5次,至味淡为止。若需要加糖,不宜多放,能矫味即可,可选用冰糖效优。
三、若所含药味多、剂量大,茶具内无法冲泡,宜采用煎服法;有些茶方含有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溶出,或有厚味、滋补类药物,亦以煎法为佳。传统的煎服法是将茶方中诸味中药置茶具中,加水,煮沸约10-15分钟后离火,取汁,煎2-3次后合并药液,过滤,代茶频饮。
我科常用“中药代茶饮”
一、解郁安神茶:疏肝解郁,养心安神。适用于精神抑郁、急躁易怒、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眩晕、多汗口苦之人。
二、通便茶:活血祛瘀,润肠通便。适用于各型便秘。
三、消食茶:健脾开胃,行气消食。适用于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呕吐泄泻、厌食腹痛之人。
注:以上三种茶是针对我科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病人居多而常备之中药代茶,但我科不仅局限上述之茶,会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制定个体化的代茶饮处方。
地点: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部四楼)
-刘医生,欢迎各位致电咨询
审核/辛晓光
编辑/宣传办公室
供稿/中西医结合科刘佩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