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身体脏腑功能(阳气)与物质基础(阴精)均未臻完善,处于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理阶段,发病与成人截然不同,中医叫稚阴稚阳之体。宋代名医钱乙《小儿药证直决》一书归纳小儿特点:“脏腑柔弱,易寒易热、易虚易实”。临床发现小儿发热来的非常突然,无明显症状体温即可达到39度以上,使用西药副作用较大外,且易反弹、迁延难愈。
中医理论核心思维是整体观与辨证论,选择中成药治疗必须按照中医理论辨证指导使用,以免套用误治、错过黄金治疗时间。
笔者临床发现即使北方冬季,小儿瘟病发热远远多于外感风寒。瘟病发热起病突然,体温多在39度以上,其它症状不明显或有咽干、咽痛。
推荐服药:莲花清瘟胶囊
处方成分:贯众、鱼腥草、藿香、红景天、连翘、大黄、薄荷脑、金银花、麻黄、苦杏仁、甘草、石膏、板蓝根。
主要功效:清瘟解毒、宣肺泄热。
服药方法:建议胶囊掰开温开水30毫升溶解后,用汤勺喂服。3至6岁每次1粒;6至12岁每次根据病情服用1至2粒。
用药禁忌:伴有鼻涕清稀、恶寒明显、无咽干、咽痛等临床症状的儿童禁用或慎用!
小儿风寒感冒发热一般体温处于低热、中热状态,很少超过39度,且有明显的恶寒、鼻流清涕、四肢酸痛等症状。
建议服用:葛根汤颗粒
处方成分: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炙甘草
主要功效:发汗解表、舒筋升津。
用药禁忌:伴咽干、咽痛、鼻流粘稠浊涕者慎用。
小儿发热除外感风热、瘟毒、风寒外,食积湿滞发热临床也多见。此类孩子发热伴有明显胃肠道症状,如腹胀、便秘,恶心呕吐、腹泻。
食积发热:此类孩子无肉不餐,发热伴有腹部胀满、大便酸臭或便秘、矢气臭秽。
建议服用:保和丸
处方成分:山楂、神曲、麦芽、半夏、陈皮、茯苓、连翘、莱菔子。
主要功效:消食、导滞、和胃。
用药禁忌:服药期间戒肉、奶、蛋等不易消化食物。
湿滞发热:发热伴腹泻、腹疼、恶心呕吐,发病前吃生冷奶酪或不洁食物有关,此类型孩子发热舌苔白厚腻。
建议服用:藿香正气水。同仁堂配方是生半夏,疗效最好。
处方成分:藿香、白芷、紫苏叶、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厚朴、大腹皮、苍术。
主要功效:化湿和中、理气解表。
用药禁忌:服药期间忌口生冷、油腻、奶酪。
中成药服用方便,但不同中药公司选用药材等级差异很大,对临床疗效影响非常明显,故服用中成药治疗24小时无效一定带孩子看医生,进一步明确诊断治疗。
丁酉年初冬张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