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比麸的主要成分为小麦纤维素。非比麸的“小麦纤维素”是运用国际专利提炼方法,从麦麸中提取的纯天然纤维素制剂。此生产方法令纤维素含量提高达80%,其中90%以上是不可溶性纤维素。非比麸经提炼后,几乎完全除去存在于传统纤维素内的植酸(可防人体吸收钙、铁及锌)及可能引起过敏的游离蛋白。麦麸的端部有部分胚芽(也就是麦子生芽的部位),大约占麦皮总量的5-10%左右。麦皮共分6层,外面的5层含粗纤维较多,营养少,难以消化。麦皮含有大多数的维生素B类。
现代医学认为小麦麸具有以下医疗作用:(1)小麦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改善大便秘结情况,促使脂肪及氮的排泄;(2)使血清胆固醇下降,减慢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3)有助于预防结肠及直肠癌;(4)降低血液中雌激素的含量,可预防乳腺癌;(5)麦皮中含有的B族维生素,在体内发挥着许多功能,而且还是食物正常代谢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
小麦麸也是一种中药,与小麦麸有关的中药包括小麦、小麦面、小麦麸、浮小麦。
小麦麸味甘,性凉。《本草纲目》中曰:“麸皮乃麦皮也,与浮(小麦)同性,而止汗之功次于浮麦,盖浮麦有肉也。”《本草拾遗》谓其“和面作饼,止泄痢,调中去热,健人。以醋拌蒸热,袋盛,烫腰脚伤折处,止痛散血。”
浮小麦归经为心经,味甘,性凉。功效为除虚热;止盗汗。主治阴虚发热;止自汗、盗汗。《本草汇言》云:卓登山云,浮小麦系小麦之皮,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如湿胜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汤饮。倘属阴阳两虚,以致自汗盗汗,非其宜也。《本经逢原》谓:浮麦消热敛盗汗,取其散皮膝之热也。
小麦归经为心、脾、肾经。味甘;性凉。功效为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利、痈肿、外伤出血、烫伤。陶弘景《本草经集注》:“小麦合汤,皆完用之,热家疗也,作用则温,明穬麦亦当如此。”《本草图经》:“小麦性寒,作面则温而有毒,作麴则平胃止利。其皮为麸,性复寒,调中去热,亦犹大豆作酱豉,性便不同也。”《别录》谓:“除热,止燥渴,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本草拾遗》谓:“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本草纲目》谓:“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灼伤。小麦面敷痈肿损伤,散血止痛。生食利大肠,水调服止鼻衄、吐血。”《医林纂要》谓:“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
因此,从中药的角度来看,推断非比麸的归经为:心经、胃经、肝经、大肠经。性味:味甘;性凉。功效:养心;益肾;除烦,去燥渴,除虚热;止盗汗。
适合非比麸治疗的中医病证:便秘(阴虚燥热型);心烦、口渴;阴虚发热;自汗、盗汗;
根据其功效及适应证,本人认为,非比麸对便秘伴有烦躁易怒、口渴、自汗、盗汗等更合适(通便+除烦热+止汗);对更年期便秘较合适(通便+除烦、宁神)。
不适合运用非比麸治疗的病例为:“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四川中药志》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