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一位10岁女童上厕所踩铁钉感染“破伤风”,情况却不断恶化,要截肢才能保命。
孩子父亲说,晚上女儿出来上厕所,不小心踩到铁钉,当时只是痛没有出血,用家里药油搽,以为没事。后来发现女儿整条腿又红又肿,医院治疗。医院诊断为“破伤风”。无奈病情恶化,医生建议截肢保命。
医生提醒:假如不小心踩到生锈的铁钉,伤口一方面可能被铁锈里头带有的带菌尘土污染,另一方面伤口深处的缺氧环境利于破伤风芽孢生存。
所以,应该及时对伤口进行彻底的外科清创处理,尽量避免破伤风梭菌生长所需的缺氧环境,之后为了进一步降低发生破伤风的风险,再考虑要不要打针了。预防破伤风最好的办法就是打疫苗,免疫保护期长达10年。
什么是破伤风?有些人认为,受伤后伤口遇风就会得破伤风,其实不然。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梭菌藏身在何处?破伤风梭菌喜欢生长在缺少氧气的地方,也最容易在深部组织有坏死和化脓的创口中繁殖。泥土中、旧棉絮、破布片和废铜烂铁块是它喜欢停留的地方。
哪些创口会感染破伤风?感染破伤风需要同时具备的条件是:组织开放性损伤,创口较深;受到外界破伤风梭菌侵入;创口内有失活组织或局部组织缺血缺氧。
单纯擦伤,其他浅表创口通常不会出现破伤风感染。
比如以前边远地区农村接生用的剪刀、瓦片(切断脐带),未消毒的棉花布片棉线等,这些物品上的破伤风梭菌可通过脐带侵入体内。
破伤风的症状什么?1、潜伏期:平均6—12天,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
2、前驱期:持续12-24小时,张口不便,全身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咀嚼无力、烦躁不安、打呵欠。
3、阵发性强烈痉挛。表现:咀嚼肌→张口困难(牙关紧闭);面肌→苦笑面容;颈项肌→颈项强直;背腹肌→角弓反张;呼吸肌群痉挛→面唇发绀,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以致危及生命。
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接触、震动或触碰病人的身体,均可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
得了破伤风怎么办?▲1、清除毒素来源: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敞开伤口,充分引流,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
▲2、中和游离的毒素。
▲3、控制并解除痉挛:使用镇静及解痉药物,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声、光等一切不必要的刺激。但对于新生儿患者,需慎用镇静解痉药物。
▲4、防治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尽早行气管切开术。合理使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支持疗法:补充水、电解质。
破伤风如何预防?1、清理创口:凡是碰到了脏东西的创口和较深的创口都应该慎重对待,不可以掉以轻心,医院就医。
2、自动免疫法:以破伤风杆菌经多代特殊培养所产生的类毒素(TT)为抗原,注射到人体里去,使身体自己产生一种破伤风抗毒素,以达到免疫目的。
3、被动免疫法:医院门、急诊对开放性创伤的处理,采用被动免疫法预防破伤风已成为一项常规。受伤害应该立即在皮下或肌肉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在注射抗毒素以前,必须做皮肤过敏实验,以免发生过敏反应。
“春捂”的分寸如何把握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已出冬季,天气渐暖,如何减衣才更健康呢?
春天捂对三原则
1“捂”对时间雨水节气过后,虽然气温回升,但是偶尔冷空气会杀个回马枪,提醒着人们“倒春寒”的存在。在这个时候,养生保健最关键的就是保护好脾胃,注意春捂。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2“捂”对温度是否春捂,必须根据天气而定。一般来说,春季气温日夜温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晴日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便可适当减衣。
春季气候就可能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春寒”和“倒春寒”;二是“暖春”。对于前者,当然要注意保暖,恪守“春捂”之道;对于后者,当天气连续几天都是艳阳高照(日最高气温常常在20℃以上),这时就不能“捂”了。当然,春日的两种极端天气有可能交错出现,这时穿衣和脱衣就该勤一点。俗话说:“急脱急着,胜似服药”,可谓春季穿衣的经验之谈。
3“捂”要有度很多人在此时穿衣,都会参考“春捂”这个原则,天本来已经暖和了,还捂着呢,结果一走动,出了一身的汗,可是身体有捂不住的地方啊,比如额头,全是汗,风一吹,就感冒了。这点对孩子尤其要注意,很多人给孩子穿的太多了,孩子一动弹,都是汗,能不感冒吗?所以“春捂”要有度,“捂”的程度应以自身感觉温暖,又不出汗为宜。
捂对地方才健康
春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疾病,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保护胃、脾、肠,预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春天防寒要注意好两头,照顾好头颈和双脚。可以避免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发生。
▲捂下
寒多自下而起,传统养生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因为人体下身的血液循环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风寒侵袭。遗憾的是,现在很多青年人,特别是青年女性,穿鞋露脚脖,过早地穿短裙短裤,很早就换上了特别凉快的鞋,使患关节炎或多种妇科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要风度也得要温度,不能做个病美人。
▲捂头
头为诸阳之会,经脉上的阳经都在头上交汇,最易散热,使热量由此丢失,因而对于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和儿童来讲,戴顶适合的帽子会起到如同暖瓶瓶塞一样的保暖作用。这点对于产妇更需要注意。
▲捂背
背为督脉之海,为阳脉之海,是一身阳气汇集的地方,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是阳气不足造成的。
后背如果受寒,很容易出现后背发紧,肌肉僵硬,尤其有颈椎病病史的人,受凉后更容易出现肩颈部僵硬不适;很多阳气不足的人,尤其伴有心脏病病史,很容易出现后背放射痛,这点更加需要注意,需要及时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捂腹
背为阳,腹为阴,腹部是阴经积聚的地方,如果腹温太低就会导致胃肠道疾病、妇科疾病、男子的生殖系统疾病出现。
春天还是流脑、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这些疾病的发生虽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但感染后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体质和起居调养。不忙脱衣,“春捂”得法,可有效减少发病几率。
不同的人,不同的“捂”
老人:保护好关键部位
老年人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更应注意“春捂”。因为,这部分人群多数有基础疾病的存在,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病、脑卒中、糖尿病、脑缺血性改变、慢性胃肠炎等,致机体抵抗能力下降,对外界的反应性下降,对外界气温的敏感性也降低。
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应注意前胸后背的保暖,防止诱发旧病。对于有糖尿病足和糖尿病下肢神经病变以及痛风病患者要保证足部温暖。
小儿:适时判断及时增减
小儿以偏凉好养,过热易导致小儿的抵抗力下降。但对于体质偏弱易感冒的儿童,或总是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进而诱发复发性哮喘的儿童,要注意受寒后抵抗力下降诱发旧病。对于该类儿童,不应过早脱冬装。
女性:注意下半身保暖
现在很多女孩子喜欢穿露脐装、低腰裤,这样容易使小腹部、腰骶部着凉,导致血行不畅、手足冰冷、面部长斑等。女性生殖系统是最怕冷的,所以下半身着凉容易导致痛经、性欲淡薄、宫寒不孕、白带增多、盆腔炎症、腰骶酸痛等病症。有些女性非常怕冷,但又爱美,所以要兼顾好,春天不要过早脱衣展示身材,保护好自己的腰骶部、膝部、小腹部。
总之,我们要灵活掌握,多备件衣服,中午热了,脱下,早晚凉了,穿上,随着时间来调整,别太教条。“春捂”主要适应体弱、机体自身调节能力差、适应能力不强的人群,这类人群对外界的变化不能作出恰当调整,因此需要适当程度的“春捂”。
往期回顾▲女子每月染发竟导致肝硬化!医生这样提醒……
▲13个月大宝宝胃被“撑破”了!只因吃了家里常见的这种食物……
▲中草药卫生巾能缓解痛经?医生:不仅不能,还……
▲阿娇这样刮痧,连医生都看不下去了……
支持单位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协办单位
江苏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江苏省健康促进委员会办公室
江苏省健康教育协会
江苏省预防医学会
技术指导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
出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收看节目视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