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爬叉去,给你一份意想不到的营养

北京的白癜风哪里治疗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从夏至到三伏末是捉蝉的季节。蝉,又名“金蝉”,“雷震子”,“知了猴”,每个地区的俗名也不同。我们山东泰安叫“爬叉”,莱芜叫“少钱狗子”,还有的叫“知了龟”,风吹雨打历经七年,才得以见天日。其蝉蜕是味中药,其蝉蛹营养价值高。——题记

六月天小孩脸说下雨就下雨,这不刚刚还晴朗的天,就下起了小雨,丝丝缕缕一直下到下午太阳又露出了笑脸,刚好打湿地皮,空气清新湿润,不再那么燥热,正是摸爬叉的最好时机。

地皮湿了,爬叉容易钻出洞,爬上树,看见它,用手捏下来就行,如果太高,就会就地取材,拽下一根树枝把爬叉挑下来,放在矿泉水瓶里。

我们泰安叫她爬叉,是不是顾名思义呢?她的特长就是爬到树杈上,所以就叫她爬叉吧?

小区东面隔着一条马路,有一片幽静秾茂的小树林。有一半是胳膊粗的小柳树,柳条婀娜多姿。一半是和柳树差不多粗的核桃树。核桃硕果累累,把枝条都压弯了。树木下面长满杂草,有的草与人齐腰。可见,这是一片主人栽上树不打理只是不让她荒芜罢了,人们可以随意进出。

爬叉喜欢在柳树杨树上撒种子,有柳树就会有爬叉。核桃树那半地是没有人去的。蝉在秋天交配后,将卵用尾部尖锐的产卵管扎在柳树的嫩枝上产卵。产卵后的枝叶随后枯萎,到来年春天刮风下雨天随着雷声闪电,被震落在地上,卵入土后要经过5-7年才能变成知了猴。再爬到上树,羽化成蝉。雷声一响,籽落地,所以叫雷震子,名符其实。

入伏后爬叉正是大合唱最酣畅的时候,每天“知了,知了”的叫,特别是在小树林里,蝉声鼎沸,不知疲倦的练嗓,此起彼伏,热闹的很。

南北朝王籍的《入若耶溪》蝉的千古名句,用在这里比较恰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只是这里没有山,闭上眼睛想像一下如果真有座青山,岂不美哉?

白天的小树林只有蝉鸣鸟叫。到了傍晚时分,就热闹了。大人小孩,三三两两结伴而来。每人都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盛有半瓶子水的矿泉水瓶,来干什么呢?摸爬叉!既避暑又可捉蝉,真是两全其美。

天黑了,大人小孩用手电筒从地上到树梢来来回回的照,看到一个洞就会用手抠一下,恐怕漏掉一个爬叉,远看就像一只只来回飞舞的萤火虫。

其实在地上看洞摸爬叉是有窍门的。如果那个洞如拇指般粗,看着很深,说明爬叉已经出来了是空巢。如果看见一个如指甲般大,且又有薄薄的一层松土,用手指一抠,那个洞越来越大,很有可能你的手指已经触摸到一个硬硬的爪子抓你,这说明爬叉已经快到洞口了,只需要拿一根小棒,引她抓住,把她提上来就行了。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铲子把她挖出来。每摸到一只,就会大呼小叫的惊喜万分的咋乎:我摸到爬叉啦!我摸到爬叉啦!

为了多摸一些爬叉,有的人会到几里地之外的河堤上去,那里都是老柳树,爬叉撒的籽更多。

爬叉有个规律,只要在一个树下有爬叉,肯定会有三个五个,因为,爬叉妈妈不会就撒一个籽的。

晚上九、十点以后爬叉出窝最多,此时,大声呼叫,欣喜万分的声音是不断的。

有的一晚上能摸四五十只,这比起以前来说,是少的。记得我小时候有的一天能摸二三百只,我是眼拙的人,摸上十几只就高兴的不得了,颇有成就感。

有的人摸得多的,自己吃一些,剩下的都拿去卖了。

拿回家去的爬叉是活的,母亲就会把她们放在盐水里,让她们吐出土来,第二天一早,用盐腌一腌洗干净的爬叉,锅里放油烧热,把爬叉放在油锅里,菜铲把她们摁扁,煎的两面黄,啧啧,香极了!

现在有冰箱了,把爬叉洗好,用开水烫一下,(这样解冻爬叉不会变黑,色泽好看)凉透,用食用袋密封好,放在冷冻上,来稀罕客人时就会炸上一盘子,一道不可多得的佳肴就可享受了!

现在的爬叉日趋减少,与人们打除草剂或者上化肥有关吧,破坏了生态环境。

可也有的人害怕吃爬叉,比如我的侄女,从小时起就不吃,吃的时候得把头去掉,不过说真的,爬叉头没有肉有点扎嘴,不大好吃。

家里人都说,吃一个爬叉等于吃一个鸡蛋的蛋白,可见其营养价值,这在困乏年代,可是一道解馋营养价值高的肉类。

这个季节,是农村孩子最快乐最丰盈的,也是长得最快的。

晚上摸爬叉,白天就会用一个长长的竹竿子去黏知了猴,竹竿子顶端帮上一种特制的黏黏糊糊的面糊,听到哪个树上有知了猴叫,就会黏住她,放在随身拿的瓶子里,也是用油炸了吃,这一般是老人的下酒菜,对于爱喝酒的人来说,一个蚂蚱腿还能喝二两,更何况一个大知了猴呢。

一个暑假忙忙碌碌,摸爬叉带给孩子无限的快乐和身体的强壮,大自然里摔打的孩子们是幸福的,而现在城里的孩子是体会不到这种自由散漫劳动的快乐!

为什么瓶子里装半瓶水呢?因为爬叉从很深的泥土里钻出来,爬到树上很短的时间就会把她的外壳褪掉,放在水里就不会蜕皮了。这个外皮就是蝉蜕,是一种药材。我们摸爬叉的时候,看到蝉蜕就会收集起来,有专门来村里买的,一个夏天也卖不少钱。

中药铺里,这可是常用于小儿感冒,发热恶寒的良药。蝉蜕能散风热,开声音,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咽痛喑哑效果较好。

蜕下皮变成知了猴,我想这个蜕皮过程一定是痛苦的,她蜕下的壳很完整,从背部裂开一条缝,把她的整个身体从这里翻出来。

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原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的二徒弟“金蝉子”(又称金蝉长老)转世,唐三藏由金蝉子真灵转世为东土大唐高僧,喻有“金蝉脱壳”之意,所以人们将脱壳变身的蝉作为长生、再生的象征,因此在《西游记》中也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说法。

金蝉子别名:唐僧、唐三藏、玄奘法。

当有菩萨与木叉道:“今日是水陆正会,以一七继七七,可矣了。我和你杂在众人丛中,一则看他那会何如,二则看金蝉子可有福穿我的宝贝,三则也听他讲的是那一门经法。”

可见,蝉的珍贵,原来是唐三藏的投胎转世的。

有时我就纳闷,为什么我们大声说话呼叫,怎么一点不影响爬叉的叫声呢?

法国的法布尔著名昆虫学家曾研究过,雄性爬叉是没有听觉的,是地道的聋子。爬叉为什么喜欢激昂高歌?

会鸣的蝉是雄蝉,它的发音器在腹基部,像蒙上了一层鼓膜的大鼓,鼓膜受到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鸣肌每秒能伸缩约1万次,盖板和鼓膜之间是空的,能起共鸣的作用,所以其鸣声特别响亮。并且能轮流利用各种不同的声调激昂高歌。因为雌蝉的乐器构造不完全,不能发声,所以它是“哑巴蝉”。

蝉的生长过程:

每年的6~7月会从蛹变成成虫然后在短短的数日内产卵,从卵开始,到若虫在地底生活的过程,一直到最后一次脱壳变成成虫,在树上大鸣大放,这段时间通常有一到两年。

其中在蝉类里它们的幼虫又称为“若虫”,它们的雄蝉会发出声音吸引雌蝉来跟他交配,它在用它那根尖尖的产卵管,插近树中产卵,直到第二年幼虫才会孵出,再在土中生活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才能破土而出。

在漫长的生活中它们要经历很多次的脱壳后一次脱壳也是它成为成虫的时候,成为成虫时它会发出声音,而雄蝉发出的声音便是以每秒上百次的高频率,不断地震动著位於腹部的两片鼓状膜,来发出尖锐响亮的声音。这种声音有助於雌蝉确定适合交配的雄蝉的位置。

蝉其皮曰蝉蜕,富含甲壳素、异黄质蝶呤、赤蝶呤、腺苷三磷酸酶,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咳嗽音哑。咽喉肿痛。风疹瘙痒、目赤目翳、破伤风、小儿惊痫、夜哭不止等症,据《中国药材学》记载,还有益精壮阳、止咳生津、保肺益肾、抗菌降压、治秃抑病待等作用。

蚱蝉老熟若虫变化为成虫时,羽化蜕除的外壳称蝉蜕,又称“蝉蜕”或“蝉皮”,其主要成分含甲壳素及蛋白质,味甘、咸、寒,入肺、肝经,是重要的辛凉解表中药。

知了性寒、味香,具有散风宣肺、解热定惊等功能。知了营养丰富,味道好,成为时髦的美味佳肴,可以在幼虫变成蝉之前煎炸食用,也可先用食用盐腌制后煎炸食用。

蝉体含营养物质丰富,干基蛋白含量在70%以上,脂肪约7%,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可称其为当今食品中蛋白王。

蚱蝉又叫知了,其蝉蜕及雄蝉都可以入药。刚出土的老龄幼虫营养丰富,虫体蛋白质含量58-58%、脂肪含量10-32%。这几年已把蝉摆上餐桌,作为保健食品。

下面介绍蝉蜕的作用与功效:

1.疏风清热蝉蜕质轻性浮能达于表,味甘性寒气清能凉散风热,常用于小儿感冒,发热恶寒;此外,蝉蜕能散风热,开声音,治疗风热感冒引起的咽痛喑哑效果较好。2.透疹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因其主要为疏风热,故可用于治疗发疹性疾病,如小儿急疹,风疹,麻疹透发不爽者,常与牛蒡子,薄荷同用。3.定惊解痉蝉蜕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所以可用于治疗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4.明目退翳蝉蜕用于目赤肿,翳膜遮睛。本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后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用。5.利咽开音蝉蜕可用于咽喉肿痛以及喑哑等症。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作用,多与牛蒡子,薄荷,连翘,桔梗,甘草配合应用;置于治喑哑,则以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宜,取其宣肺开音之功,常配伍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

但是一定注意吃知了的事项:

知了性寒、味香,具有散风宣肺、解热定惊等功能,但同时会引起胃寒等疾病。

有次我咽喉肿痛咳嗽,中药方里就有蝉蜕、薄荷、胖大海等,现在正是摸爬叉旺季,摸不着爬叉,就去捡爬叉皮吧,那可是一味大人小孩用得着的一剂良药呢!过了这个季节可就再等一年哦!

注明: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编辑:小令审核:小也

·完·

每天推送3条信息

别忘记点开“余下1篇”

文章好看就点“在看”

欢迎将本号设为“星标”

更新将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列表里

转载/加入读者群请联络:gegeling49

好文推荐:

孤独的歌唱家——秋蝉

好物推荐:

《明明白白学中医》丛书分别从医道医理、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经络穴位、中药方剂等方面来传达中医的深刻内涵,解读中医的绝世精粹,为中医初学者或热爱中医、想探究中医奥妙的您,开启明明白白学中医的愉快之旅,轻松步入中医之门。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文章内容仅供思路参考,非中医药专业人员请勿试药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原创投稿合作:cjcmmxinmeiti

.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lcjc/68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