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鲸网络连夜宣布重大法案

行政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jdsshang.com/shenghuo/24958.html

1

在当下“一部手机走天下”的时代,数字生活带给人们诸多便利,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在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等各方面需求的同时,也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暴露了一些安全隐患。

个人信息保护法,终于要来了。

北京时间年8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在北京召开。

在会议上,个人信心保护法草案被当成了重点,直接进行了三审。

先简单说一下,什么是个人信息。包括我们的姓名,身份信息,工作单位,住址,手机号码,消费爱好,购物习惯,等等数据,都属于我们的个人信息范畴。1,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去年到今年,我们每天接到的骚扰电话特别特别多。多的简直令人发指,甚至看见陌生号码来电,现在都已经不想接听了。。关键的是,这些人还能精准的说出你的名字,单位,甚至家庭情况,住址。2,还有一种情况,我们现在打开手机买东西,购物,打车,或者订酒店,机票,等等。。凡是我们平时使用最多的,用的最熟的,反而价格最贵!如果随便拿着旁边的其它手机,干同样的事情,买同样的东西。反而便宜很多!很多!第一种现象,在我们互联网圈内,叫个人信息泄露。。简单的来说,就是我们的个人信息被别人采集到了,然后高价打包卖给了各种营销,诈骗团伙。第二种现象,就是“大数据杀熟”。现在的各种软件,基本都具备大数据能力,能轻易的分辨出,记录下,我们的消费习惯,知道你这个人是不是“喜欢比价”,是不是省钱的。利用大数据,专门宰客!反而,陌生的手机,他们却用最好的服务,最实惠,便宜的价格,老老实实服务。。这是典型的,欺负老实人。。2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进一步完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特别是对应用程序(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以及非法买卖、泄露个人信息等作出有针对性规范。

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很多网友也在底下评论自己的遭遇,都是我们经常做的事,比如打车、开房等。

可大数据杀熟你真的了解吗?你以为只是简单的价格不同吗?

大数据杀熟,是指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的想象。

但现在已经发展得更为强大,你在下单时,会收到复杂算法临时生成的各类优惠券、价格组合,实际上不同账号的价格差异更大!

它还会根据你浏览商品的时间进行分析你是什么类型的人,从而在接下来的浏览界面推送更适合你的商品。

假如你平时浏览某一类商品比较多,那么某宝再给你推荐这类产品时,会给你推荐相似且性价比高的产品,因为时间花的多,属于“价格敏感人群”,或者理解为,这一类产品你懂得多,不好坑你;而当你突然搜索某一类产品,浏览时间不长,那么算法就会倾向于推荐价格较高的产品。

特别是服务、机票、外卖、购物这些平台,又是优惠券、会员、满减等活动,让我们很难知道具体的价值。

年12月,网上发布一篇题为《我被美团会员割了韭菜》的文章,同一个外卖,开通会员的账号比没开通的配送费要高。

为什么不自己去到店里购买的?因为很多时候,你已经被APP养成了习惯。

事后,官方也发声解释了,说是软件定位的问题......

不仅美团出过事情,在这之前,还有很多电商平台都会出过这种事。

依旧是去年,央视也曾报道过关于大数据杀熟的新闻,能清楚地看到“PLUS年卡”这几个字。

这不就是京东APP界面的样子吗?对此,京东的客服解释是系统会给某些账号发优惠券。

上面的事引起了用户之前的讨论,而携程,却因为大数据杀熟直接进了法院。

同年,胡女士像往常一样,通过携程APP订购了一家酒店,支付元。然而,离开酒店时,胡女士偶然发现,酒店的实际挂牌价仅为.63元。

胡女士将携程诉至法院,最终被判退一赔三。

这大数据杀熟,一家比一家狠,稍微不注意自己就被宰了。

今年的3月31日,唯品会、京东、美团、饿了么、每日优鲜、盒马鲜生、携程、去哪儿网、如祺出行、滴滴出行共10家互联网平台企业代表签署了《平台企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向社会作出承诺。

很多网友并不买账,承诺有什么用?压根就不相信。

现在很多软件,宁愿花大量的金钱来获取新用户,也不会多给老用户优惠,或许他们已经默认老用户就是“韭菜”了吧!

那些平台随便收集我们的信息,加以分析后再给我下套,这完全是侵犯了我们的权益。

大数据杀熟真是个头疼的问题,它们不拿顾客当上帝,只当成韭菜,还不止割一次。

有些软件为了收集信息,在安装的时候索要了大量的敏感权限,你不给,它就直接闪退,压根不给你用。

有一部分人安装软件时,点的过快,虽然及时反应过来了,但很有可能那几秒种,就已经上传了你的信息。

收集敏感信息的软件,工信部也经常通报,可市面上的软件太多,而且有些通报了还不整改。

虽然有法律存在,但我们依旧要有防范意识,注意自己的隐私别被泄露,一些敏感权限不要轻易给予。

“懂你的人往往伤你最深。”3《北京日报》也报道过这一起事件,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印象:某男子准备买房,于是去一家钟意的售楼处看房。看完后,男子对房子比较满意,于是询问价格。包括向售楼处、也包括多次向不同的房产中介询问价格,优惠!!货比三家后,这个男子找了优惠最好的一家“正式买房”!!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却令所有人感到“不可思议”。据《北京日报》报道,这位不久前刚在南四环某楼盘购买了商品房的消费者告诉记者:他在签约前发现自己被人脸识别了。结果就是,虽然他是在经纪人陪同下签约的,但由于人脸识别系统记录到他曾主动到访过一次,因此不能享受2%的优惠,「两个价格相差近20万元。」男子非常疑惑!自己第一次去售楼处的时候,根本没有留下真实姓名和登记,怎么会有自己的信息??问题其实就出在摄像头上面:可能我们平时生活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习惯了摄像头,也习惯了人脸识别。根本不知道这个意味着什么??1、现在很多地方的摄像头都具有“人脸识别功能”;只要你集中注意力在一个地方停留过久,就会被摄像头记录下来。2、然后你的基本信息,就会被记录存档!3、戴口罩也没用,现在的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先进到即使你戴着口罩,也能轻易识别的夸张地步。简单来说就是:这个男子因为没戴头盔,自己去看了一眼房子。然后被开发商的摄像头,人脸识别系统记录了。人脸识别系统,自动识别出了这个男子的“身份信息”。然后一下子这个人就稀里糊涂损失了20万!!!说实话,房子不是路边的水果,问一遍就直接买。谁不是货比三家,慎重考虑考虑再考虑,才决定买的!要是因为一个人脸识别就要多比别人多付20万,那岂止是一个冤。。。并且,这也不是20万的问题!这是人脸识别,滥用的问题?更是非法采集个人信息?非法获取个人隐私的问题啊!!如果,随便来一个人都能使用人脸识别,对你随便摄像。那我们这些“路人”,在人脸识别的霸权之下,不是人人都成为了“皇帝的新衣”。信息都被公开,任人看光??如果再往深一点想一想。那些遍布各大餐厅,什么海底捞,肯德基,麦当劳,等等,个个都是几十上百个摄像头,如果人人也这样干!不用任何授权,就直接用摄像头,人脸识别我们的个人信息,那我们还有什么隐私?如果不整顿,不治理!难道以后我们出门上班,吃饭都得带个头盔??4科技一直都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在好人手里,善良的人手里,那肯定利国利民。不仅便利,便捷,还提高了效率。。但是,任何新鲜东西,它在刚出来的时候,总是会出现很多很多的漏洞的,这个时候就必须要用法律的手段,重量级的法律来进行约束。不然,坏人就会无限猖狂!!比如,今年疫情我们之所以能迅速的控制住。并不是因为我们医疗技术比欧美更厉害,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的大数据能力、人脸识别能力、定位追踪技术,个人信息采集技术比较厉害,一旦发现哪里出现疫情,迅速就能识别可能接触的人群,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处理。。这,就是科技的好处!但!现在坏人也盯上大数据!也盯上采集个人信息这一个领域了!当我们发现一个小小的开发商,现在也能行驶国家权力!在没有任何告知我们的情况下,直接就“人脸识别”掌握我们的隐私信息的时候;当我们发现,原来所谓的智能手机,人脸解锁功能,就如同“皇帝的新衣”,如此简单,就能被破解的时候。甚至,就连路边一个小小的火锅店、餐厅也能随便安装几十个,上百个摄像头,正大光明的拍照、记录我们的信息;我们随便现在下一个软件,对方都要你十几个手机权限的时候。很明显!!这就是滥用!很明显!以上这些都是瞒着国家机关,违背国家意愿,在我们不知情的背景下,满大街滥用,行驶采集个人信息的行为,按照目前正在审核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条例来看,这些都是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这个时代的“坏人”,怕什么??不怕你打他,骂他,拉黑他。就怕法律盯上他,制裁他!!如果,你天天被骚扰电话包围,长期被大数据杀熟。那不用怀疑,你一定是被坏人“盯上了”!!你的个人信息,百分百已经被人家采集,叛卖,记录了。。今天!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经正式将上述违法行为,全部都写进了我国法律。明天起,你们要再次遇到大数据杀熟,以及非法人脸识别,采集个人信息,或者频繁接到骚扰电话的。不用犹豫了!直接举报!直接截图上报给网警!目前国家正在严打,在抓典型!铁定重罚!!发现一个举报一个!发现两个!就举报一双!

来源:互联网热点

声明:本文转载自网络,本文观点不代表我们,若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一起玩耍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lcjc/9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