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在看第一遍的时候,你去了解艾瑞克森在说的方法是什么?去体会他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来帮助这三个不同的女士,在癌症的疼痛上面如何去控制、去管理,如何去减轻疼痛。
萨德老师在影片前面有提到的:解离、转移注意力、还有修正,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技巧与原则。透过这个原则,我们真的可以帮助病人去做一个疼痛管理。
看第二遍时,我会邀请你,你甚至可以闭上眼睛就去听艾瑞克森说话的速度、声音、语调还有节奏快慢。而这个要做什么?这就是帮助你去进入到艾瑞克森他在描述这些故事的时候,他自己所处的一个状态。
所有艾瑞克森的学生们,包括萨德老师、吉利根老师,在当初他们年轻的时候跟随艾瑞克森,像你现在影片看到的这样。他们跟在艾瑞克森的身边,然后听他说故事,听他讲案例,而很多时候他们就不知不觉进入一个催眠的状态。所以我会邀请你在第二遍的时候用你的心去感受艾瑞克森的说话声音跟语调,听不懂没关系。很多时候我听艾瑞克森的影片,如果没有加上英文的字幕,我也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我就会在这个恍惚的过程当中似乎感觉到有某种灵感被启动了,被发现了,被激发了。
这是一个很好玩的过程。当然这三个案例都有他自己独到的地方,而且都不一样,艾瑞克森很强调的一个重点,他对每一个个案他都会创造出一个新的治疗方法,他不会用重复同样的方式。佛洛依德在这个世界上留下来的案例其实不多,而艾瑞克森留下来的治疗案例有数百个。而这些案例,如果每一个都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就会学习到数百种不同的方式,来帮助个人,来帮助你的个案,帮助你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这就是我们希望你在观看艾瑞克森影片的最后,你能够得到的一个结果。透过这个影片启发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甚至你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够一起来观看影片。通常这个影片基本上你市面上买不到,再者你也不会有中文版。现在,我要告诉你的是:原价元现史上最优惠的价格99元购买渠道仅开放2周希望大家都能够把握这个机会米尔顿·艾瑞克森是谁?米尔顿·艾瑞克森(-)在心理治疗史上是一位独特的影响人物。虽然没有师承于名家,他自我锤炼而成为二十世纪催眠界的领导人物,同时也是短期心理治疗的创始人。很多人主张,佛洛伊德(SigmundFreud)的贡献在于治疗理论,艾瑞克森的贡献在于治疗实务。艾瑞克森发表在心理治疗文献的案例多过任何临床工作者;他所发明的技术多过任何一位执业医师,而且他还有一些发明至今仍然没有被清楚地阐释。艾瑞克森对心理治疗的了解冠乎群伦。他是一位实用主义者,沉迷于人类的韧性和无限的潜能。他探索人如何能改变。他不是一个试图去描绘人为什么是他们当前面貌的理论家。艾瑞克森独特的天份不仅在于他辨识功能失常或造成当事人的问题的根源,他非凡的能力还展现在找出阻碍病人复原的因素。然后他会拟出介入的方式,快速地移除这些障碍。
艾瑞克森也有着令人惊奇的生命力。他承受着许多身体病痛的折磨,包括长期的疼痛。当病人来到他面前,他们面对的是一位承受的磨难不亚于他们的人,可能还超过他们所受的。然而,他很快乐,用活着的姿态散放他的喜悦。当他鼓励病人去欣赏生命,和超越病痛与限制,他的病人知道他是在用自己的亲身的体验来给他们建议和帮助。
艾瑞克森是举世闻名的天才催眠师,他为催眠取得了合法的地位,让催眠不再是“严肃的学术殿堂中的跳梁小丑”;他是全世界闻名的伟大医学催眠大师,常因奇迹般的治好了那些被认为是“毫无希望”的病人而闻名遐迩,因而,他被认为是是一位杰出的创新者,彻底地颠覆传统,替催眠和心理治疗注入新的元素的催眠领袖;他是现代医疗催眠之父,在发展新的催眠诱导方式与应用上有非凡的创见。虽然他已去世26年,但在催眠领域至今仍然没有人能超越他。
艾瑞克森以咨商师、分析师、鉴定人、仲裁者、倡导者、激励者、心灵导师、接纳的权威或严厉的父母等不同的面貌来面对每一个病人,他强调每个个体的独特性,每个人会被独特的需求和不同的防卫模式所激发,每个人都需要原创的介入模式,而非正统、缺乏想像空间和教条式的治疗方式。他认为他自己、他的话、语调、说话的举止,还有以身体动作当成影响的媒介都能促发改变。他感兴趣于实际的改变,而不是理论,他认为传统的理论是一项障碍,将治疗师系在一块彻底无望的基石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暗示、诱骗、计谋大量个别化多层次沟通的刺探、语言和非语言讯息,为了让病人在不全然意识到受操弄的状况下产生影响。有时候他没有成功,但这只是提供他新的刺激,让他去克服病人为了改变而使用潜在资源和潜力的抗拒。
艾瑞克森经常会参与在明显的抗拒当中,似乎表现出支持病人的疾病和防卫,或他会给予病人似乎是奇特的、无所关联的作业。他会提供很寻常的建议及常识性的治疗,善加利用这些显而易见的原则。相反地,他会运用隐喻和间接的诱导,并不直接切入要点。他会创造情境,“让病人自发地理解到他们之前未曾发觉的改变潜能。”但这些手段都有一种目的:只为了让病人困惑到足以迫使他们敞开心房,用不同角度来看待事物。技术并没有经过事先的挑选,但都适合当下情境的迫切需要。催眠被运用在能有效促进治疗的情境。虽然人格和价值观改变向来被视为或快或慢会达成的理想目标,但他的立即目标是缓解症状和解决问题。
有一些心理治疗师对于艾瑞克森的崇拜几近盲目,每个字、每个情绪、每个观点或动作都被视为具有某种启发意义。那些根植于对全知全能的期待,将艾瑞克森奉若神明的治疗师,最后一定会导致幻灭;将艾瑞克森视为一位桀傲不驯者的治疗师,认为他惊世骇俗的手法只是一时的流行,终究还是会被弃如敝屣,也是同等的偏见。这些态度对于一个高度创意、富想像力和原创的思惟不甚公允,他确实对一些最棘手的心理治疗问题演绎出一套全新的方法。艾瑞克森是一部惊人的影响机器,透过长期努力奋斗地驾驭他痛苦的身体残障而来。他的勇气、敏锐度、觉察力和独特的适应模式,使得他变成一位“不寻常的治疗师”。
然而,遗憾的是,他的方法综合了他“不寻常”的人格特质和操作风格,让一般的治疗师不容易移植、消化和运用。对一般人而言,将艾瑞克森的方式结合到自己的治疗工作中存在着相当大的困难,困难之一在于那需要相当可观的努力。艾瑞克森的作法相当严谨,他努力将自己培养成一位有效的沟通者。他的治疗比任何其他治疗师更经得起仔细的检验。他精确地设计语言和非语言的策略,来引发最大的治疗反应。他的有效性奠基在他对于细微事物觉察力的培养;他训练自己去找出呈现病人长处的隐微线索——能用来解决问题的长处。在某些方面,他接近个案的方式像一名伟大的侦探。一旦艾瑞克森呈现出问题的解决方式,事情的全貌就清晰可见,对留意观察的人而言,重要的线索一直显而易见,而且用常识性的作法便可加以辨认。困难之二在于,他的很多行为已经直觉性的自成体系,他对语言模式的直觉性的区分与运用、对表象系统的直觉性的了解与运用、对左右脑的功能的直觉性的区分与运用、还有结构与内容的区分与运用,以及他对很多细微的生理反应的识别与区分等等,在这些理论被提出之前,连他自己都不了解其中的道理。所以一般人要想学习他的催眠模式,实在很困难;这些也正是虽然他已去世26年,但在催眠领域至今仍然没有人能超越他的原因。
艾瑞克森的个人特征
艾瑞克森具有典型的外在倾向。他活跃于他身处的环境,从未迷失在个人的内在世界里。当你在他面前出现时,你会觉得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在你一个人身上,这同时是荣幸和舒慰,但也常常让人觉得紧张不安。
艾瑞克森经常扮演一个“感兴趣的观察者”的角色,他也具有社会疏离的倾向。他很重视隐私,绝不是那种你可以跟他闲聊时事和运动的人。
但当他在工作的时候,你绝对不会感受到他的疏离感;你会感受到他的热情和对你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