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清明节,胶东柳氏医派创始人柳吉忱公离开我们25年了,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老人家是上世纪胶东地区杰出的中医学家,医院、医院业务院长,莱阳专署中医进修班负责人,医院中医科主任,及山东省中医学会理事,烟台地区中医学会副理事长,山东扁鹊国医学校首任校长,莱阳县政协常委。
老人家因病从医,一生德劭业精。在外虏入侵胶东的民族危亡之时,毅然投身革命,以医为掩护,从事抗日工作。其一生专心于中医临床和中医教学工作,刻苦努力,孜孜不倦,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医药人才匮乏,先生接手负责胶东地区中医进修班的工作,自编教材亲自授课,先后培养了七期学员,为山东中医学校前期师资队医院中医科的人员配备做出了卓越贡献。先生精通经史,熟谙岐黄之学,兼通诸子百家,博览群书,通权达变,采精撷华,独探奥蕴,卓然自成一家。从而奠定了其新中国中医教育先行者和柳氏医派创始人的地位,成为胶东中医学术和中医教育的领军人物。
25年过去,老人家音容宛在。想必令老人家欣慰的是柳氏医派历经发展无论学术体系还是传承体系均日趋成熟、壮大。值清明日,编发数篇纪念柳吉忱先生的文章,以寄其亲人及门生的无尽哀思!
杏林泰斗巍峨丰碑
袁大仲
“杏林泰斗,巍峨丰碑”八个大字,是我们与烟台师范学院王树春教授、医院仲伟臣院长、医院赵传松主任,为悼念山东省已故名老中医、省中医药学会理事、烟台地区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莱阳市政协党史组组长、医院中医科主任柳吉忱主任中医师,写的挽联。简赅了祖国医学一代宗师的高风亮节和伟大人格。抒发了作为先师得意门生无限的敬仰和缅怀情愫。我们的成长和成名,无不倾注老师的心血和厚望。柳公虽然已谢世5载,其精湛的医学造诣、高尚的医德情操,音容笑貌,依然历历在目,激励后学执着追求,奋发进取。
柳公吉忱(.8~.11)名毓庆,号济生。出生山东省栖霞市臧家庄镇东林村。8岁入私塾,系统学习四书五经。19岁烟台育才中学毕业。翌年因患痹症返里,由晚清贡生李兰逊先生中医药治愈,因病随李师习医。
先生随师诊治,常秉烛夜读,熟读《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并浏览《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景岳全书》、《温热经纬》、《温病条辨》及本草、方剂诸家书籍,质疑问难,尽得李师家传之秘。
公30年代考入天津于稼祥国医班学习3年。上海恽铁憔国医班函授3年。受恽氏学术思想影响,50年代后,临证师古不泥古,参西不背中。在辨病与辨证,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疑难杂症方面取得成果。
因家贫无资开业,先生栖身教育界多年,亦教亦医,声名渐著。曾化名罗林开展抗日工作。在敌占区开设济生药房,以医药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解放后,历任白洋区医药合作社医生,医院副院长,医院副院长,年赴山东医学院学习西医1年。年调任莱阳专区中医门诊部主任,医院中医科主任。
先生一生桃李遍神州。~年尚负责莱阳专区中医培训工作。曾先后主办7期中医进修班,为全区培养大批中医骨干,亲自讲授《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药学》、《中国医学史》等课程。年受聘山东中医药学校讲授《温病学》。深入浅出,由博返约,结合临证经验有感而发。并以“伤寒为法,法在救阳;温病为法,法在救阴”两大法门,启迪学生,为临证要点。并倡言临证冶寒温于一炉,庶免墨守成规,胶柱鼓瑟。60至70年代,又教子带徒10余人。胶东诸多名医出自其门下。
.4~.4我在医院中医科随柳主任进修1年,耳濡目染,启悟良多。柳老中等身材,国字型脸,脸上总挂着谦和的微笑,博古通今,谈吐高雅,显示出儒医气质。他既是慈父又是严师。既关心我们的学习、起居,更严格要求进修医生,以冀奋发进取。令我难忘的有四点:一是综合病房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查房制度,医护交班制度,科研制度,中医病案书写规范,工作井然有序,它医院创建中医科的心血。二是学术民主。柳老从不摆学术权威架子,查房、会诊总带着我们医院的医疗骨干。先由我们辨证论治,然后画龙点睛的总结一下。三是一丝不苟。对进修医生书写的中医医案,柳老总带着花镜,字斟句酌的审阅。四是言传身教。柳老作为省名老中医,闻名遐迩,慕名求诊看病者络绎不绝,查房会诊之余,一刻闲不着。耐心细致地为病人诊疗,并不厌其烦地为我们讲解一些疑难杂症的辨证论治取效关健。柳老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使我们获益非浅。
柳老强调贵临机之通变,勿执一之成模。在许多疑难杂症的论治中,体现了既注重规矩,又运巧制宜,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技巧。
柳老擅长治疗神志异常疾患。常以《伤寒论》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化裁。疏肝理气,解郁散结,则用治郁证;理气达郁,化痰开窍,则用治癫证;镇心涤痰,泻肝清火,则用治狂征;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则用治痫证,无不应手而愈。体现了祖国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法则,既有规律性,又有灵活性的运巧制宜技艺。
柳老发皇古义,融会新知,创立方药治疗一些医学界公认的顽疾、沉疴、不治之症,使之“起死回生”,深受广大患者爱戴。如公合古方止痉散、玉真散,创立加味玉真散,治疗破伤风。从《医宗金鉴》封囟散,结合柳老临证经验,创立加味封散外敷,内服补肾地黄丸治疗解颅(脑积水)。加味二陈汤治疗脑囊虫病。兼者并行,甚者独行,七分益气,三分化瘀治疗心绞痛,心肌梗塞。创立加味真武汤育阴潜阳,温阳潜阳,有攻关夺邑,高屋建瓴之功。无不体现了博古通今,运巧制宜的高深医学造诣。
先师治疗疑难杂症的经验,我们分别以学术论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癫狂痫病”、“解颅(脑积水)证治”、“加味二陈汤治疗脑囊虫病”、“潜阳法在高血压病中的应用”、“破伤风证治浅谈”,发表在《山东医药》、《山东中医杂志》、《杏苑耕耘录》、《柳吉忱医疗经验》、《脏腑诊治纲要》、“运气学说之我见”、“哮与喘的证治”、“癫狂痫病证治”、“崩漏治验”、“七情和合规范”、“中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的经验”、“赵鞠丸合戊已丸治疗消化道溃疡的报告”、“当归芍药散治疗心脏瓣膜的经验”、“猪胆汁的临证应用”、“黄药子酒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经验”等。
先生一生淡泊功名,枕聩杏林60余载,潜心钻研,独探奥蕴,卓然自成一家。为弘扬祖国医学作出了重大贡献。虽届耄耋之年,为了振兴中医事业,而出任山东扁鹊国医学校名誉校长,展现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暮年壮志。
先生作为杏林泰斗,一代宗师,其逝世是中国中医药界的重大损失。
永恒的思念,
无尽的眷恋,
天长地久终有时,
刻骨铭心难忘您。
本文原载于《袁大仲医学文集》。作者袁大仲,医院原院长,长岛县人大原副主任,主任中医师。
复健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