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你身上有这些症状么?
春暖花开,药你知道
作者—苏友格
春季是赏花出游的最佳时节,但是有人游玩后,容易出现头痛、流涕、鼻塞、怕风、咳嗽等症状;还有些人出现过敏症状,全身出现大片大片的红疹,风团,瘙痒难忍。
那你知道是谁在作怪么?
没错!是“风”,那你知道原由么?
别着急,等我慢慢给您道来。
《皇帝内径》说“风者,百病之始也”。
很多疾病的发生,都与风邪密切相关。如头痛,流涕,鼻塞,怕风,咳嗽,咽喉痛等。
01
“肺为娇脏,其位最高,
风邪上犯,肺先受之”
春季风邪最伤人肺部。可导致肺失宣肃、营卫不和、卫气不固,而出现上述肺部疾病。春天最多的感冒、肺炎、支气管炎就是肺的病变。
全身皮肤出现风疹,时隐时现,其痒难忍。
02
“风者,善行而数变”中医认为,风邪变化无定,病变很广,在表留于皮毛之间,在里走于经络之中。风邪侵犯肌表,就会出现风疹。荨麻疹、风疹、猩红热都是常出现的疾病。
春天生病,最易出现抽搐、痉挛。
03
“风胜则动”空气中的风都是流动的,古人便因此推论风邪犯病是以动为特点。春天容易发生的小儿惊风、破伤风、面神经炎都是以抽搐、口眼歪斜为表现的。
常用中药
防风
防风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本品能辛散微温,甘缓不峻,药力和缓,既入膀胱经,又入肝脾经。善祛风胜湿而发表、止痛、止痒、解痉,为治风通用药。无论外风、内风、风湿所致病证,也无论兼寒兼热,皆可投用。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1、风寒表证,风热表证,表证夹湿。
2、风寒湿痹,风湿疹痒。
3、破伤风,小儿惊风。
5~10g。
阴血亏虚、病不因风湿者忌服;血虚痉急或头痛不因风寒者忌服
常用方剂
消风散
消风止痒祛风湿,木通苍术苦参知,
荆防归蒡蝉膏草,生地胡麻水煎之。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各6g,甘草、木通各3g。
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1、荆芥、防风为君药,荆芥味辛性温,善祛血中之风。防风,能发表祛风,胜湿,长于祛一切风,二药相伍,疏风以止痒。
2、苦参、苍术为臣药,苦参性寒,善能清热燥湿,止痒,苍术燥湿、辟秽、发汗、健脾,两者相配,燥性尤强,即燥湿止痒,又散风除热。
3、佐以牛蒡子疏散风热、透疹、解毒,蝉蜕散风热、透疹,此二味不仅可增荆芥、防风祛风之力,更能疏散风热透疹。
4、石膏、知母清热泻火,木通利湿热,胡麻仁、生地、当归滋阴养血润燥,且生地善清血中之热,与清气分热之石膏、知母共除内热。当归兼可活血,有治风先行血,血行风自灭之理。甘草清热解毒,又可调和诸药,用为佐使。诸药合用,于祛风之中伍以除湿、清热、养血之品,使风邪去,湿热除,血脉和,则瘙痒止。
延伸内容
除上述分析外,本方还考虑到了其他相关因素。首先从病位和脏腑的关系来看,发生部位在皮肤,与五脏相关的就是肺,所以中医的皮肤病多从肺治;内经又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因而与心也有关,因为心主血,有“血虚生风”之说,有“养血熄风”、“血行风自灭”之说;心属火,火能生风,因此清心热也是主要的治法选项之一。其次从病因和方剂的立法用药来看,风、热、血、湿、燥,虚实皆有涉及,但其中风是主要的。因为在本类疾病中,最为突出、同时也是贯穿始终的症状是“痒”,恰恰《内经》认为“痒”属于风,所以疏风熄风之法几乎成为止痒的首选治法。本方考虑和运用了疏散祛风、养血熄风、祛风胜湿等多种祛风法,因此既可以运用于实证,又可运用于虚证。
审核:朱百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