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酒是药
灜
酒,素有"百药之长"之称。酒的特质可以驱寒,助消化,镇静安神,舒筋活血,这些特性在民间,家里常常是应用的。
酒与医素有不解缘,繁体“医”字从“酉”,酉就是酒。
先人们经常喝酒,发现了酒可以治疗一些疾病,就常常运用。从而,酒与原始医疗实践结缘了。
《黄帝内经》有“汤液醪醴论篇”,专门讨论用药之道。所谓“汤液”即今之汤煎剂,而“醪醴”者即药酒也。显然在战国时代对药酒的医疗作用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现在生活中人们还用,尤其老年人更喜欢自己摆弄,小毛病就用家里的白酒自己治疗,效果很好的。
酒精挥发性强,人体发烧了可以抹擦来降低体温。
酒在外科疾病中除了作麻醉药,还用于消毒、消炎、止痒、散热、止痛、止血、活血、治跌打损伤等。
古书《海录碎事》中说:“俗传社日吃酒治耳聋。”直接喝酒治病。
现在市面上多是用酒作了催化剂,最基本的是泡补药喝。
将强身健体的中药与酒"溶"于一体的药酒,不仅配制方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而且因为酒精是一种良好的半极性有机溶剂,中药的各种有效成分都易溶于其中,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其效力,提高疗效。市场上品牌较多。
古代也是喝药酒的。古人多为治病,不像时下好多人是为了壮阳。
在最古的药酒没有配方,只有酒名。我个人以为,就是用相应的中药和粮食,掺合起来,一起作原料酿酒的。
其实这与其他中药古方剂一样是没有名称的。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中,所记载的药酒方,就没有具体的方名。
这种情况在唐代方书中仍保留不少,如《干金要方·脾脏下》“治下痢绞痛肠滑不可差方。”《外台秘要》卷十五的“疗风痹瘾疹方”等。
《蓼花洲闲录》中说:“治破伤风,用黄连五钱,酒二盏,煎至七分,入黄蜡二钱,同煎和滓服。”经酒捣制的鲜菊叶三七,敷用起来是治疗痈疖、蛇咬伤和风湿的良药;敷用酒捣制的马鞭草,可治流感高烧、疟疾,肝腹水和痢疾、肾水肿。用酒和磨碎的南天竹鲜根服用,还可以治“气闭晕厥”。
最早的药酒命名,现见于先秦及汉代,如《内经》中的“鸡矢醴”及《金匮要略》中的“红蓝花酒”等,多以单味药或一方中主药的药名作为药酒名称,这方法成为后世药酒命名的重要方法。
实质上,药酒将作为饮料的酒与治病强身的药“溶”为一体的药酒,不仅具有配制、服用简便,药性稳定,安全有效的优点,更因为药借酒力、酒助药势而充分发挥效力,提高疗效。酒是一种最好的溶媒,许多用其他加工方法难以将其有效成分析出的药物,大多可借助于酒的这一特性而提取出来,并能充分发挥其防治疾病。
酒性温,味辛而苦甘,有温通血脉,宣散药力,温暖肠胃,祛散风寒,振奋阳气,消除疲劳等作用。
适量饮酒,可以怡情助兴,但过饮则乱性,酗酒则耗损元气,甚至于殒命。
医家之所以喜好用酒,是取其善行药势而达于脏腑、四肢百骸之性,故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
现在大多数人讲情调。对于酒,从酿酒、品酒、评酒、饮酒,到赏酒、论酒,酒已渗透到人类的各个方面,并逐步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这方面那可是博大精深,深如海啊。
注:本文是作者的原创作品,配图也是自己的摄影作品。版权所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