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皮肤疾病,小到几个月的宝宝,大到上了年纪的老年人,都非常容易患上湿疹。得了湿疹最大的困扰就是——痒!急性期还会发红、出水疱、渗液等。
为了尽快从“湿疹”问题中解脱,不少患者就会到药店或者其他途径去寻求能治好良药。而号称“纯植物”的药膏总是能轻易的抓住大家的心理,既安全又能治病,堪称完美!
事实却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这些“纯植物”药膏效果有限,而且并没有宣称的那么安全。有些纯植物药可能有效,但一味追求不含激素的“纯植物”药膏却没有必要。这些治疗湿疹的所谓“纯植物”药膏中很多都含有强效激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长期大量使用反而危害更大,特别是用于颜面处,可能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
说到这里,大家又会对“激素”充满恐慌了。
激素是疗效明确的治疗皮炎湿疹药物,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是皮肤科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其强大的抗炎抗敏等作用,对于皮炎湿疹类疾病的治疗非常有效。
总之不规范的使用激素,才更容易出现副作用,合理规范使用才是根本。一味追求“纯植物”药膏来治疗湿疹,可能还会带来更大的不良后果。
那么,得了湿疹该如何科学治疗呢?
内用药物治疗
皮炎湿疹轻者可口服抗组织胺类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酮替芬,或第二代抗组织胺药如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可以选其中一种或少数联合用药。重者在医师指导下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口服强的松。也可以选择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代替激素,减轻激素副作用。
外用药物治疗
来历不明的“纯植物”药膏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安全,长期应用会造成不良后果,特别是用于颜面处,可能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正常的临床外用药物很关键。
正常的临床外用药物的原则是:急性期渗出物较多时可选用中药湿敷;渗出少时可选用油剂;亚急性期渗出少可选糊剂;有鳞屑无渗出可选用乳剂及糊剂;慢性期选用软膏、硬膏、乳剂及酊剂均可。具体来说,急性期渗出明显者,可以用3%硼酸溶液、复方黄柏溶液做冷湿敷。过敏性皮炎的皮损为轻度红斑、丘疹、小水疱时,予薄荷酚洗剂外涂。亚急性和慢性期可以选用外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外用糖皮质激素:其治疗皮炎湿疹的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抗炎作用、抗过敏作用、免疫抑制作用和抗增生作用。
临床应选择高效而不良反应小的制剂。年幼或面部皮损应选用地奈德乳膏等不含氟的外用激素,安全有效,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如果长期使用市场上所谓的纯植物药膏,实际上是强效或者超强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的药膏,长期使用可出现皮肤萎缩、色素沉着和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以及易产生依赖性等。
正确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不可怕,滥用、乱用才是造成激素恐慌的原因。
外用糖皮质激素时需要注意事项:强效糖皮质激素避免连续使用超过2周;禁止长期连续使用;强效糖皮质激素不应使用在面部、颈部、阴囊等皮肤薄嫩处,老人和儿童慎大面积应用。
针对皮炎湿疹的治疗,也可以选择不含糖皮质激素的外用免疫调节剂,如0.1%、0.03%他克莫司软膏和1%吡美莫司乳膏,前者属大环内酯类衍生物,FDA的临床试验表明,适应于中、重度皮炎湿疹。后者属子囊霉素巨内酰胺的衍生物。适应于轻、中度过敏性皮炎。外用免疫调节剂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瘙痒、灼热感、刺痛等局部刺激反应。
有感染倾向的要合用抗菌药物,由于细菌和真菌可以诱发或加重皮炎湿疹病情,可加用抗感染制剂,如莫匹罗星乳膏、夫西地酸膏,复方多粘菌素B膏等。
心理治疗
由于许多慢性过敏性皮炎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容易对治疗丧失信心,造成烦恼、郁闷等不良情绪,进而又加重病情和影响疗效。故对慢性湿疹、疗效不好的患者应给予包括心理疗法在内的综合性治疗。
防治皮炎湿疹的注意事项
无论身体的哪一个部位患了皮炎湿疹,都会因剧烈的瘙痒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甚至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皮炎的发生、发展与各种因素有关。由于个体差异,不同个体或同一个体的不同时期都有可能出现差异。
除饮食方面的因素外,霉菌,灰尘吸入物,如花粉、尘螨及体表的细菌、真菌感染、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所接触到的各种物质,都有可能成为引起皮炎的常见外部原因。体内的病灶,如阑尾炎,胆囊炎、神经精神因素、内分泌及新陈代谢状况的改变,如月经时期、妊娠时期等,都有可能成为引起皮炎的主要内部原因。要预防皮炎的发生,就必须结合患者自身的基本状况,尽可能地避免种种可疑的致病因素。
1).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避免再次刺激局部,尽可能地避免用手搔抓局部,也不要用热水或强碱,强酸去清洗局部,更不能用那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在局部涂抹,这些都是非常容易使疾病恶化或重新发生的常见因素。
2).尽可能地了解皮炎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配合医生的治疗,树立治愈疾病信心。
3).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生葱、生姜、蒜、浓茶、咖啡、白酒类及其他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海味。
邦邦工作室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内容审核:皮肤科博士赵玉磊
图文由邦邦工作室特别制作,转载请联系授权,特此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