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忽视破伤风树枝划破手,七旬大爷在IC

<

最近,72岁的邱大爷在住院了2个多月之后终于出院了。

但邱大爷患上的并不是重病,让他陷入危险的,只是一根散落在地上的树枝。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要命”的破伤风

今年8月,邱大爷像往常一样去地里干活,因为没注意,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右手手掌处被地上散落的树枝划破。对于干了一辈子农活的邱大爷来说,这样的伤口早就习惯了,所以没有做任何处理。

接下来的几天,邱大爷的右手越来越肿,触痛明显,4天后,他突然感觉脖子转得不灵活了,脸部肌肉也很僵硬。更严重的是,嘴巴只能微微张开,别说吃饭,就连喝水都困难。

意识到情况不对,邱大医院,医生完善头部及颈部磁共振后,排除了神经系统病变。反复询问病史后得知邱大爷几天前被树枝划破了手心,考虑是“破伤风”。

破伤风早期症状不典型,莫忽视!

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郑以山介绍,破伤风是指破伤风的芽孢杆菌感染人以后引起的一些疾病,它主要会引起全身骨骼肌的一些持续性、强制性进展。比如患者会抽搐、会角弓反张(项背高度强直,使身体仰曲如弓状),这种抽搐会引发窒息而死亡。在治疗过程中,一部分患者也会引发肺部感染,出现器官功能衰竭的现象。

但是破伤风的早期症状非常不典型。很多人就是感到颈椎酸胀酸痛,以为是中风。每年其实因为破伤风早期症状不典型,误诊误治的患者很多。

哪些伤口容易感染破伤风

郑主任表示,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主要存在于土壤、灰尘、人或者动物的粪便中。

有文献做过感染破伤风的比例,动物咬伤占10%左右、扎伤和铁锈伤各占17%、摔伤占21%、刀刺伤占28%左右。

实际在临床过程中,木屑刺伤、摔伤砸伤、甚至有拔牙,还有不明原因的破伤风感染,都占有一定的比例。特别是,由污染器械所造成的比较深的伤口,会比较容易感染破伤风。

小伤口,大问题!除了比较深的伤口,那生活中的小磕小碰,要不要打破伤风针?刚打完针又受伤,还要再打针吗?孕妇可以打破伤风疫苗吗?

生活中的小刮小擦、小磕小碰,要不要打破伤风针?

郑以山介绍,通常破伤风潜伏期为一周左右,如果患者伤后一周左右出现头痛、头晕、乏力、面部肌肉紧张,张口困难等症状,医院就诊。

若不能在24小时内注射,是否就失去注射的意义了呢?

郑以山解释,事实上,破伤风杆菌产生毒素后,通过传导,作用于脑干或脊髓前角细胞和运动神经终未器才发病,毒素一旦与神经组织紧密结合则不能被抗毒素所中和。而这一过程也需要一定时间,即所谓的潜伏期。由于个体的差异,破伤风杆菌感染潜伏期为3~21天,通常为7天,只要尚未出现症状,预防都是有效果的。

预防破伤风主要包括主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TAT)和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TIG)

凡在免疫规划阶段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全程预防者,在接种后10年内受伤,伤后仅需注射TAT剂即可预防破伤风;

超过10年者,如伤口污染不重,也仅需注射TAT剂;

只有那些未经过疫苗免疫、伤口污染严重的患者,才需要同时注射TAT和TIG,如果特别严重或延误治疗者,TIG剂量还需加倍。

需要注意的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和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不能注射在同一个部位,否则会失效。

注射TAT后短期内再次受伤还要再次注射吗?

答案是肯定的。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但它的作用是即时预防,且作用时间是短暂的,一旦出现新的创伤,有被破伤风杆菌污染的可能,还是要立即重新打TAT的。

伤口处理的误区看过来

郑以山表示,公众在伤口的处理上有几个误区:

1、很多人受伤后认识不到伤口的危害,医院正确处理,也不打蛋白也不注射疫苗,只在家简单处理,如王女士。

2、很多人受伤后会去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认为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就可以了。正确的是还需要注射疫苗。因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药效只能持续三周,不打疫苗的话不会产生持久免疫,还是很容易发病的。

3、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小时候已经注射过百白破疫苗,而医院处理伤口。其实即使小时候接种过正规免疫,医院进行加强的。

4、由于现在免疫和治疗体系是分开的,医院医生认识有限而不会正确处理,医院后医生也只给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而不接种疫苗。

那么,什么样的伤口需要特殊处理?

郑主任介绍:

外伤,像王女士一样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一般伤害;

动物咬伤;

肛周脓肿、女性生产后会阴裂伤等,都极容易感染破伤风;

工地上的工人和军人、学生,都是破伤风的高危人群。

通讯员朱诺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婕妤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yfcs/12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