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流行期间,全国各地有不少疫苗接种门诊都延期甚至暂停了开放。不少家长十分纠结,孩子已经到了或者马上就要到接种疫苗的时间,门诊开了,要不要去打?门诊没开,延迟接种要不要紧?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各类疫苗可以延迟的大致时间和前往接种门诊的注意事项。
不建议推迟接种的疫苗
卡介苗
新生儿出生后应在产科机构及时接种。如出生时未接种,出院后可以在卡介苗门诊补种。不满3个月的孩子直接补种;3月龄至4岁的孩子需先做皮试,阴性补种,阳性不补种。4周岁以上不再补种。
乙肝疫苗
新生儿的首针乙肝疫苗应在产科机构及时接种。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的第2针和第3针乙肝疫苗,应尽可能及时接种。其他情况可以推迟接种,没有年龄限制。
狂犬病疫苗
明确Ⅱ级暴露、Ⅲ级暴露的犬伤者,应立即前往犬伤处置门诊进行伤口处置和狂犬病疫苗接种,不建议延迟。
破伤风疫苗
明确的破伤风感染高危人群,按照实际需要及时注射破伤风疫苗和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
需要注意的、延迟接种可能存在问题的疫苗
进口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接种程序如下表。“2+1”和“3+1”的程序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没有本质差异,不用特别担心。完全超龄无法接种的,可以等待今年国产的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上市后接种。
五价轮状病毒疫苗
常规接种程序为3剂,每两剂之间需间隔4~10周(28天~70天)。第1剂在6-12周龄完成;第2剂在10-22周龄完成;第3剂在14-32周龄完成。注意,任何一剂都必须在规定年龄段内接种,同时保证时间间隔。某一剂超龄了,本剂和剩余剂则无法接种。
五联疫苗
根据相关公司的说明及建议,一般来说,五联疫苗的最后1剂应在儿童2周岁之前完成。超龄则只能用其他疫苗替代。
HPV疫苗
目前在我国内地,二价HPV疫苗的适种年龄为9-45周岁(即不满46周岁);四价HPV疫苗的适种年龄为20-45周岁(不满46周岁);九价HPV疫苗的适种年龄为16-26周岁(即不满27周岁)。
EV71手足口病疫苗
部分品牌的适种年龄为6-47月龄(即不满4周岁),部分品牌的适种年龄为6-71月龄(即不满6周岁)。尽量使用同一品牌、同一工艺的疫苗完成全程接种。
流感疫苗
感染流感的风险、感染后的疾病负担(例如增加就诊、住院、药物使用频率,增加儿童缺课天数和父母误工天数)不一定比新型冠状病毒小。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可产生保护性抗体,所以如果有疫苗,依旧建议及时接种。
可以适当推迟接种的疫苗
免费疫苗
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白破疫苗、麻风/麻腮风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等。
自费疫苗
A群C群流脑结合疫苗、ACYW群流脑多糖疫苗、AC-Hib疫苗/Hib疫苗(不同年龄的接种总针数不同)、乙脑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四联疫苗、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国产轮状病毒疫苗、水痘疫苗、腮腺炎疫苗、麻腮风疫苗(部分地方划分在自费类别)、霍乱疫苗、戊肝疫苗等。
推迟接种疫苗会影响保护效果吗?
只要全程接种完所有针,都无需担心疫苗整体的、持久的、长远的保护效果。但推迟接种疫苗会推迟疫苗开始产生保护的时间,增加了感染相应疾病的风险。在现阶段,人群聚集可能导致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风险增加,权衡利弊后,故若非必须及时接种,部分疫苗可以适当推迟。
前往接种门诊注意事项
01
儿童和成人有如下情形之一的,应暂缓接种疫苗:
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近一个月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或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有接触史;
近一个月内去过相关疫区;
家庭成员中近14天内有发热症状;
受种者自身处于发热、严重急性疾病等不适合接种疫苗的情形。
TIPS
如果既处于上述情形,但又需要接种“不建议推迟接种的疫苗”怎么办?
考虑到疫苗接种年龄、感染相关疾病(例如被狗咬伤,明确Ⅱ级暴露、Ⅲ级暴露;明确破伤风高风险人群)和“新冠”的风险,建议先向医生咨询,再决定是否继续接种。[1]
02
请事先通过网络或电话进行预约,确认接种时间段。减少在接种门诊不必要的停留时间,避免和发热门诊等其他临床科室病人接触。
03
前往接种门诊时,请尽量减少陪同人员,做好个人防护。
04
接种结束回家后,应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