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药性防风

防风

铜芸,茴芸,百蜚,屏风,旁风,风肉,关防风,东防风,北防风,青防风,山芹菜,

辛,甘,温。归膀胱、肝、脾经。升。

发散风寒药

本品为风中之润剂,风寒风热表证均可应用,又因其性善升浮走表,为祛风胜湿之要药,临证与荆芥同用,荆脊偏入血分,防风偏入气分,相须为用,加强祛风胜湿疗效。

1.祛风解表:本品辛甘微温,甘缓不峻,能疏散风邪,用于外感风寒所致的头痛,身痛,恶寒等症。

2.胜湿止痛:本品辛可行散祛风,温可祛寒胜湿,用于风寒湿痹,风疹瘙痒,关节疼痛,四肢挛急等症。

3.止痉解挛:本品味辛祛风胜湿,甘可缓急,故可祛风解痉,用于肝风内动,风痰上扰,破伤风等引起的咬牙吊眼、四肢抽搐、角弓反张等,临证常与全蝎相须而用。

荆芥与防风,均有散风解表作用,其药力缓和,微温而不燥,发散而不峻,外感表证无论寒热皆可用之。但防风祛风力强,又能胜湿止痛,祛风止痉,用于风湿痹痛的效果较荆芥好,而荆芥发汗力强,又能散邪消疮,治疮疡初起而有表证之功较防风强,解表发汗,两者常同用,荆芥炒炭又可止血。

1.配荆芥:祛风解表,止泻止血。荆芥辛温,功善祛风解表止痉,二药合用,其祛风解表之力增强,二者性均平和,故可用于风寒、风热、风湿为患的外感,可祛风、散寒、胜湿。二者烧用皆可止血、止泻。荆芥偏人血分,防风偏入气分,气血同治,相须为用,加强祛风疗效,故亦可用于风寒湿痹证。

2.配羌活:祛风胜湿止痛。羌活辛温雄烈,散肌表之风邪,利周身关节之痛,其气厚味薄,善行气分之邪;防风可通行一身,防御外风,功善祛风胜湿。二者同用,能上达于周身,有疏风胜湿止痛之效,善治风湿在表在上、偏正头痛、身重关节疼痛偏于游走性者。

3.配防己:祛风、胜湿、止痛。防己利水止痛,为治湿痹之药;防风为风药主药,性温且能胜湿。二者配伍,既能祛风胜湿,又能利水止痛,一散一利,相得益彰,用治风湿热痹,全身关节疼痛。

4.配全蝎:祛风止痉。全蝎祛风镇痉,通经止痛,引药达病所;防风善主一切风病。全蝎得防风,其祛风之力增强;防风得全蝎,则可达病所。二者合用,甘缓止疼之力倍增,故用于中风口。惊痫抽搐、破伤风等。

煎服,4.5-9克。本品一般多生用,治出血宜炒炭用,治泄泻可煨用。主要用于外风,凡血虚发痉及阴虚火旺者慎用。畏萆薢,恶干姜、白蔹、芫花。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未抽花茎植株的根,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炭用。生于草原或多石砾的山坡上。分布于东北及河北、内蒙古、陕西和山东等省区。

《本经》:“防风,味甘温,无毒。主大风,头眩痛,恶心,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久服轻身,一名铜芸。生川泽。”

《别录》:“烦满胁痛,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

《珍珠囊》:“治上焦风邪,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yfcs/7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