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连对防治疫情到底有用没从客观事实认识

1月31日,有机构称其通过研究发现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不久之后,又有消息称,中医药对新型冠状病毒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双黄连口服液等中医药,真的能够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吗?我们还得从它的根源——中医和中医药说起。

有中医就有蒙西、藏医、朝医、印度医……医学本质应该分为古代医学和现代医学,而不应该按中医、西医这么区分。十几年前,陈宝国就在其主演的电视喜剧《一手托两家》中反驳过,医学不应该有中医和西医之分。

所以,当前关于中医、西医的讨论,实际上应该是古代医学和现代医学的讨论。大家有预防意识是好事,但行之有效才是目的,本文提供了一种角度,希望对大家认识古代医学和现代医学有所帮助。

01

从古至今,中医成功解决掉瘟疫的实例少之又少。

我国古代经常发生瘟疫,瘟疫所到之处,往往“十室九空”,“人死无算”(详见《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随着时代进步,在现代医学逐个搞定人类顽疾的同时,今天的中医却躲到了自愈类疾病或慢性疾病背后(慢性病程自带起伏,主观给人以好转的感觉)。随着现代医学发展,中医的立脚点还将进一步缩减。

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中医认为是肺热和脾热,肺主皮毛所以皮肉萎缩,脾主肌肉所以肌肉萎缩,历代中医解释不一。今天有谁相信中医能搞定小儿麻痹症?

维生素缺乏症,中药汤能补维生素吗?

染色体遗传病,中医整体论能搞定吗?

寄生虫病,中草药配伍能打虫吗?

被疯狗咬伤了,被铁器划伤了,能用中医抵御狂犬病、破伤风吗?

急性阑尾炎,有送去找中医的吗?

兔唇,今天我们知道孕妇需要补充一种东西叫做叶酸,有谁会找中医补叶酸吗?

糖尿病(消渴症),今天我们知道要么是胰岛素不足了,要么是体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了。中医说:虚火内生,下焦生热,热则肾燥,肾燥则渴。所以说你是肾虚,肾精亏损,需要补肾。至于胰岛素……中医并不知道胰岛,糖尿病在古代是绝症。

妇人难产送命的事情在今天几乎绝迹了。中医的办法比较厉害,弓弦能把箭射出去,因此方子是:弓弦烧灰/钟馗的左脚撕下烧灰,配水/配酒喝下去(孙思邈、李时珍、杨起)。此外,把一条弓弦绑在孕妇左臂,绑足一百天,能转女为男(孙思邈)。弓弦方子们百花齐放,就不一一列举了。

肺结核、鼠疫、麻疹、天花等真正的古代瘟疫大boss就更无需多言了,全是绝症,纯靠人口基数和地理分布硬撑。

诸如此类可以一直列举下去,只要是在现代医学已经阐明机理的疾病面前,中医是没有任何市场的。为什么中医讲究辨症施治?无法辨病,当然只能辨症。可是在缺乏科学知识的情况下,就算症型分得再详细,就算你把发烧再细分到是否脸红、是否咳嗽、是否肚子疼等几十个维度,最后得出的病因也还是什么脾胃失和、肝火肺热、偶感风寒、阳虚阴虚、湿气元气火气这类情况,与背后真实的病因仍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02

高手在皇室还是在民间?

高手在皇室吗?中国古代从秦始皇到末代溥仪,期间生卒年份可考的名皇帝里,活到70岁的只有16人,这16个人里面活到80岁的仅有5人(详见《帝王政治与健康——宋代皇帝疾病问题研究》),剔除非正常死亡的92人后,剩下的人也是疾病缠身,平均寿命仅47.6岁。哪怕到了清朝,从顺治帝到道光帝的多年里,六朝帝王后代们的平均寿命仅为18岁—26岁,幼儿夭折率21%—43%,两个数据都与野生猩猩差不多。他们可是享用最优秀的中医资源的权力中心啊!

高手在民间吗?根据对近代名绅家族族谱的调查,家族成员平均寿命、幼儿夭折率与野生猩猩都没有显著差别,与同时期欧洲人也无显著差别。(包括①广东中山李氏家族年—年,近年的完备族谱(20岁起编入)。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郭松义统计的清代位民间绅士的子女死亡情况。)

在现代医学出现之前,所有传统医学对全人类的贡献都是微乎其微。不论是放血的、熬草药的、拜神的、喝符水的,公元前的东西方人,平均寿命都是20—30岁,年平均寿命才达到40岁。婴幼儿死亡率始终极高,而很多在今天可以相伴终身的慢性病或者只能在实验室里苟延残喘的病毒和细菌,在过去都是满世界肆意收割人头的大BOSS。

03

中医对人体结构功能的认知较为虚化。

《黄帝内经》说心脏是想事情的,大脑是负责流眼泪、鼻涕、口水的,心肺胃肠是有记忆功能的,胆是做决断的,更别提“奇恒之腑“和“三焦”了。

直到鸦片战争前,当时国内公认最博学的人士余正燮说,中国人肺有六叶,洋人肺有四叶;中国人心有七窍,洋人心有四窍;中国人肝在左边,洋人肝在右边;中国人睾丸两颗,洋人睾丸四颗——别笑,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也是这么认为的。林则徐还提出,洋人海上厉害,但上了岸就废了,因为他们的腿无法弯曲,建议诱敌上岸歼之。

事实上,中医的虚化是非常近代的事情。从战国到清末,经络脏腑在古书的描述中一直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本来我国古代是有机会发展出解剖学的,可是后来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观念的影响,历代中医对人体器官的了解只能全靠臆想。清朝王清任历经42年写出《医林改错》,连他想弄懂人体构造都得不断去刑场看、去找荒野横尸看,他指出经络即是血管,但是没人搭理他。

古人由于分不清动脉、静脉、淋巴神经这些人体“线路”而得出了错误的结果,这不丢人,可悲的是后人在面对近代解剖学的冲击时做出的选择。年,为了反击余云岫对中医的批评,文人恽铁樵发表《群经见智录》作为回应,替中医界把五脏六腑全部剥离了血肉实体,改为虚拟化、符号化。年再发表《伤寒论研究》,又把六经六气也都虚化了。从恽铁樵以后,中医界整体虚上加虚,连带着气血、六淫、痰饮等等,把中医里几乎一切结构概念都虚拟化了。今天什么情况大家都知道了,不再赘述。

04

屠呦呦的成功是“废医验药”的最好证明。

青蒿素和中医是什么关系?屠呦呦真正的贡献是什么呢?

很多人说屠呦呦是看了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才找到了治疟疾的方法,说那里面明明白白写着“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能治疟疾。

我们来看看《肘后备急方》的第三卷,“治寒热诸疟方第十六”的全部治疟病方——潮虫、蜘蛛、豆豉、独头蒜、巴豆、常山、日出时候向东方跪拜、舌头上写丹书、张着嘴用绳子量嘴、大豆去皮分两半写个日月……明显就是瞎编乱造,所以谁说是中医找到了治疟疾的方法?

显然,屠呦呦得鉴定一下哪个方子有用,哪个方子没用。于是,光是这本《肘后备急方》里的老祖宗智慧,就有27/28不能用。那要是没有屠呦呦,没有人鉴定过呢?中医要是拿着这本经书让疟疾患者吃巴豆,吃蜘蛛,吃潮虫,吃竹筒烤大蒜呢?是不是27/28的疟疾患者就活该等死啦?

所以屠呦呦的第一件大功,当然不是翻了中医书——中医大夫个个都会翻——而是她不迷信医书,决定验药。

那她验了多少药呢?当然不能是28个这么轻松。寻找抗疟药是举全国之力的浩大科研工程,数十个科研单位、多个一线专家拉开茫茫人海战术,像篦子似的挨个检验所有已知的、可能的抗疟药方。屠呦呦的课题组验了个,与此同时云南课题组验了4多个,整个工程耗时5年,验了4万个药方,结果没有一个能上临床的。

等一下,《肘后备急方》不是说了青蒿水渍吗?怎么就不能上临床呢?

首先最大的一道坎,“青蒿”是什么东西?中医说不清——因为中医没有学名系统,叫青蒿的植物一个地方一个样,一个时代一个样。实际上,今天统一叫做青蒿的那个物种(Artemisiacarvifolia),根本不含青蒿素,屠呦呦是从黄花蒿(Artemisiaannua)里发现青蒿素的。

其次同样棘手的,青蒿素在黄花蒿里的含量很不稳定,再加上“一握”、“二升”这样粗糙的量词,根本不能保证青蒿素的剂量。而疟原虫在人体内又有显著的繁殖周期,如此低的剂量下去,能治好的运气占了一大半。也是亏得屠呦呦严谨,竟能发现黄花蒿的效果。

那么屠呦呦的第二件大功,就是抛弃中医那一套,用现代科学的放法,萃取、对照、实验、提纯、分析、合成。

年,屠呦呦先后用乙醇、乙醚和汽油萃取了黄花蒿中的有机成分,经过多组对照,发现萃取液的中性成分对鼠疟疾有显著的抑制功效,随后用色谱柱分离浓缩获得了纯的青蒿素,测定了熔点和分子量。

年,又由上海有机化学所确定了化学结构,明确了青蒿素是一种含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由此铺平了青蒿素化工全合成的道路。

年,瑞士的罗氏制药(Hoffmann-LaRoche)率先找到了以薄荷醇为原料的青蒿素全合成方法。上海有机化学所则用香草醛实现了同样的课题。到此为止,用青蒿素抗疟的实践,才终于铺平了道路。

好,你说说,这一整套研究历程,有哪一项是中医的思路、中医的方法?这些方法,有多少甚至是被中医信徒唾弃的?如果按照阴阳五行、色味气血那套乱来,就算再过年,青蒿素能问世吗?所以谁要问屠呦呦对中医做了些啥,四个字:废医验药。

05

从把脉认识中医的基本诊疗手段。

试问,中医如果完全凭望闻问切,能准确诊断多少种疾病?能看出哪种维生素缺乏症?能看出结石、肿瘤?能看出乙肝、梅毒、HIV、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别忘了,把脉作为中医安慰剂效应最强大的诊疗手段,可是连怀孕这种产生了巨大生理变化的事情都诊不出来。微博上曾经有人立下挑战:通过把脉验孕成功的,兑付50万人民币+一辆跑车(现微博昵称:猩猩吸猩猩(原昵称为“评论员李铁”))。如果把脉只是基本功,全国中医医生、学子、传人有多少万人,就全都这么淡泊名利,放着当众打脸中医黑的机会与金钱跑车不要,任由别人这样怼中医?

其实脉搏只是心跳频率、强度,这两个指标心电图里都有,并且左右手都一样。脖子、脚背、额头,摸得到浅表动脉的都一样。无论如何,中医用手指把脉的敏感度能准确得过心电图?而现代医学至今都没有发现心电图与全身都存在着什么规律。

中医之所以仅靠摁摁脉搏就知晓了你五脏六腑的情况,是因为古代中医以为脉搏是“气”在跳动,古人看到了尸体里空空的动脉管子,以为这里面是走气的,所以才有了把脉以及今后各种这气那气的说法。枝繁叶茂的玄学把脉体系就是构筑在这样的基础认知之上,不仅要三指扣脉,每根手指各有负责,还要区分左右手,再划分为几十种脉象,什么如盘中走珠、如雀啄、如波涛汹涌、如线等等,实则全是胡说。有兴趣可以查查复旦大学做过的一项研究:16名中医教授一起诊断,四诊结果各不相同。

如何看待中医把脉,是对一个人看待事物是否独立客观思考的入门级检验,如果在逻辑道理已经如此清晰的事情上都无法转变观念,那么就更加不会质疑中医的其他部分了。很多人辩解时爱说什么“我邻居把脉被诊断对了”、“人家中医都有把脉课”、“人家国医都不否定把脉”、“人家xx中医药管理机构都承认把脉”、“那么多人看中医会是傻子?”这都属于典型的放弃独立思考,把自己三观交由外界做决定的逻辑。

06

现代中医是继承发展吗?

现代中医,继承发展?我只请大家思考以下问题。

——今天不论是大学科班、民间传人、学徒,任何中医学习者,他们学习什么书籍?

——今天几派中医起争执了,以什么解释为准?

——每当祖师爷的理论和方子有破绽,归咎为什么原因?

——今天有没有中医比华佗、扁鹊、张仲景、孙思邈和李时珍强?

——今天的中草药包不包含古人没见过的外国动植物品种?都年了,还不扩容扩容?咖啡、可乐、巧克力等近现代产物有没有温热寒凉的属性?现代中医有没有把它们开发到中药方里去?

——今天的中医可否发表几个新穴位、新经络?可否修改某条经络、某个穴位?可否把阴阳五行发展到六行、八行?可否把某个性寒的改为性热?

——今天的中医可否举一反三,往动物身上拓展,搞个“猫体脉象诊断学”、“牛体穴位分布图”?可否对猫儿狗儿进行号脉诊断,对牛儿羊儿进行中草药阴阳元气调理,对老虎狮子进行针灸拔罐去除湿气,帮海豚虎鲸坐月子不碰凉水.......医院治一下寄生虫、细小病毒、猫狗藓?

07

中医理论是如何认识客观世界的?

中医药的各个环节全是一个个孤岛,两两之间都存在着巨大漏洞。

比方说已知人的皮肤里有胶原蛋白,现在你想护肤。那么你是把胶原蛋白吃下去,还是敷脸上,还是往血管里打,还是往皮肤里注射?四种方式各不相同——诸如此类表明,客观世界是非常复杂的,即使已经是非常明确的同一种东西,也不是你想怎样就怎样的。

物质有其客观属性,人体也有其客观运作方式,这是不会以ABC大师的说法不同而转移的。现代人类的智商,航天器都飞出太阳系了,光刻机都做到几纳米精度了,小小原子核的内部都研究出来质子、中子、夸克了,很多身体机理在细胞内的分子开关也都被研究透了,而中医老祖宗们的东西,怎么就连个影儿都没发现呢?为什么上至原子弹和航天器,下至微观粒子和波粒二象性,再高科技的东西都是可理解可学习掌握的。而一碰到传统的东西,就要变成云里雾里,玄而又玄,无人参透,且还不接受检验,不需要证明,老祖宗就在山顶等着科学家呢?

信中医药的从没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从玄玄幻幻的中医理论,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中草药本身,再到熬出来一锅黑水的成分和性质,再到你喝下去能吸收的物质成分和量,再到具体起什么作用,再到你体会到的感觉与它们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这一切在逻辑和实证上都是不连续的,两两之间是没有任何桥梁的,而是简单粗暴地划一串等号就过去了。

愿意上点心的时候还会认真编一套自圆其说的理论给你,不乐意的时候直接一顿想象力就把你打发了,就像之前热议的步长集团脑心通胶囊,由于ABC这三种虫子会打洞所以吃下去就能够脑心通,就这样从第一步推导到第两万五千步,甚至直接把中药汤往你血管里打(中药注射液),而证明过程略,是不是很震惊?在中医药的大千世界里这是孤例吗?这才是常态!

毒性和副作用也一样。不论现代科学指出多少马兜铃酸、关木通、重金属超标,中医界表示:君臣佐使,配伍减毒。可是,既没学过化学,也不知中药的详细成分、是否反应、反应效率,怎么得出来配伍可以抵消毒性的?光是一种草药就有多少种成分,几种草药一起熬又有多少种成分?仅凭一顿想象力,寒性的药多了加些热性的药,凉性的药多了加些温性的药,仅凭自己编出来的一套药物属性去负负得正,正负相抵,于是就减毒减害了,这能行吗?

后记

看完正文,再回到开头提到的问题,双黄连口服液真的能够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吗?

1月28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中,医学观察期与临床治疗期的推荐用药,均无双黄连口服液。1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建议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用于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所以双黄连口服液对于疫情目前是没有作用的。

每个中国人自打降生起都是传统文化粉,对于传统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种容易盲从盲信的情感惯性,好像谁否定它们就是在否定整个中华文明。

最近徐晓冬又打倒了一个点穴大师吕刚。传统武术给人的感觉和中医很像:不管有多少如山铁证,多少大师轰然倒台,多少骗局真相大白,你总是唤不醒一些沉浸在意淫梦里的人,他们始终相信着“高手在民间”。

他们丝毫不了解格斗体系,却愿意去相信在高山峻岭之中,在无法开展任何系统性训练的地方,在不用进行任何科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的情况下,甚至连实战练习都可以免了,只要山区够深,时间够长,就一定能隐居着一个绝世武功的老头。他一出手,就天下无敌。

他们从不去思考这老头的一身神功是怎么练出来的,仿佛这老头打娘胎里生出来的时候就应该这样。正如人们相信总有真正的中医、真正的算命大师、真正的风水大师、真正的修道成仙存在一样。

本文转载仅供参考,不代表本公号立场,欢迎理性留言,文明讨论。

本文转载于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zlff/6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