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婶
1赵鵬家的小院里站着男男女女好几十个人,主事赵光荣高声喊到:“乡亲们,大伙就按昨晚分配好的活路,分头动起来,责任落实了,各负其责,活要干得漂亮,别给咱石头村人丢了脸。”他这一声吩咐,人们就开始忙活起来。
小院里顿时热闹了,劈柴的、挑水的、洗菜烧火的、打扫卫生的、装饰彩棚的,说话声、叫喊声、嬉笑声、整个赵家院子,一派喜庆繁忙、热火朝天的场面。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最后一个农历腊月,在关中西府的岭北县红旗公社东方大队石头村(小队)赵鹏娶媳妇迎新人进门前的准备场面。
春节前夕的农历腊月二十六,是农村人特别看重的,逢六大顺的黄道吉日,赵鹏就选在腊月二十六迎娶新娘子。选这个接点结婚和过大年能紧紧结合起来,一举两得,正月走娘家小两口新鲜也喜庆。那时候还是生产队,农村很穷,但娶媳妇结婚,是人生的大事,总得要摆宴招待亲朋好友和父老乡亲。准备工作已从先天二十五陆续展开着,先天请来的人搭婚礼彩棚,杀猪宰鸡、厨子垒灶、几个青壮男人合面蒸馍、几位手巧女人剪囍字、贴窗花、布置新房。
今天是接新娘子进门,拜堂成亲。一大早就人来人往,??熙嚷嚷。院子的一口大黒锅里煮着肉,被劈劈啪啪的柴火烧着,整个院子弥漫着诱人的香味,做宴席的大师傅在过事专垒的溜子锅灶,由大到小一溜排列的六口锅里盛满了木耳、黄花、粉条等各种干菜,写书礼的两位先生安排桌子,摆好了礼单,准备开张收礼金,个个都忙忙碌碌。搭建好的婚礼彩棚,大红的囍字贴在中央,红纸金字的对联贴在彩棚口,为了更添喜气,女人们还剪了些彩条拉花把彩棚里面做了一番精心装饰。
新郎官赵鹏,是石头村有名的俊美帅男,高大英俊,健壮威武,帅气逼人,个头有一米八左右,去年刚从部队退伍回村的,小伙子年轻有为,回村就担任了副大队长、团支部书记、基干民兵连长,他今天结婚,战友、朋友、干部、亲戚加上村里顾事(帮忙)的、行礼的,看热闹的,来的人比村里任何一家结婚过事的人都多的多。来人多还有另一个原因,大家都想目睹新娘子张九儿的芳容,听说张九儿是这一带有名的大美女,漂亮的很。人怕出名猪怕壮,人们的好奇心,都想亲眼瞧瞧,一睹为快。
大石沟是秦岭北麓一条大山沟,从渭河南岸川道公路边的古寺镇南行大约三四里远,就到大石沟口,进了沟,里面有三个生产大队(现在的三个村民委员会),沟口大石村、沟中梨树村、后沟是石头河村(紧靠秦岭,石头河源头)。石头河是从秦岭里沟沟岔岔的细流聚集成河,流出大石沟汇入渭河。
大石村村头有一块很奇特的巨石兀立,形状如房子,人称“三间房”。大石头奇特,在于大石头顶端左方有一个大凹槽,凹槽里长满了各种小花小草,凹槽里的土壤和聚收的水分滋养着花草,每年到春天都会开花,人在下面仰看,鮮艳的花朵象开在石头里,让人很是惊讶。因大石头的缘故,村子自古叫大石村。
上午十一点左右,送亲的队伍进了村,不知谁高声呟喝道:“来了,来了,快放鞭炮”。顿时赵家院口就劈劈啪啪鞭炮震天。那个年代结婚很简单,没有车队,没有伴郎伴娘,新郎家选了一位与新郎同辈的生过龙凤胎的二嫂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堂弟,带上礼物,牵着生产队的一头进行了装饰的大骡子去接新娘,娘家组成的送亲队伍,由迎亲的两人带领着就到男方家来了。新娘张九儿骑在搭着大红褥子的高头大骡子的鞍桥上,乌黑发亮的长发,额前留着“招手停”的刘海儿,穿一件大红色带点小花花的棉祆,一条黑灯心绒裤子。那年代女人还没兴起化妆,不过今天,新娘子脸上还是用淡淡的扑粉和桃红的胭脂精致打扮的,与众女人大不相同,一个让人看着就会喜欢的青春姑娘,脸蛋象洋娃娃那么的好看,让人看起很舒服。那时的结婚仪式也很简单,大队长既当主持人又是证婚人,宣读了结婚证又讲了几句祝贺的话,基本就结束了。
当新郎赵鹏和新娘张九儿并排在彩棚中间一站的时候,人们就发出惊叹声,那年代没有时尚的婚服、华丽的婚纱,新郎赵鹏穿一件崭新的退伍军上衣,一条黄军裤,全身戎装显得很有军人气质,既精神又庄重。新媳妇九儿,文雅端庄,靓丽秀气,楚楚动人,漂亮无比,一种朴实自然的纯天然美,说是“村花”实至名归。这一对婚姻让村里人羡慕不已,称赞赵鹏和九儿那是天配的一对、地造的一双。赵鹏的老母亲望着新娶进门这个人见人爱的媳妇,笑的合不上嘴巴了。看热闹的人群中有本村一个痞子,名叫狗福,三十好几了,还是个光棍,没见过美若天仙的新娘子九儿,看得两只眼直勾勾的放绿光,哈喇子流到胸前,双腿都迈不开步。
筒单的仪式结束,新郎新娘入洞房,一群小孩子跟着两个年轻女人涌进了新房。一个女人给卧室门掛上新门帘,一个女人端来洗脸水让新娘净面(洗脸),两个女人抱起身边两个小男童,扔上炕头让滚了几下(叫滚床),两个小孩分別得一个红纸包,里面装着一枚5分钱的硬币,兴奋地屁颠屁颠跑了。接着开宴席,那时当地时兴吃流水宴席,娘家人和亲戚吃第一拨,村子里人吃二拨、三拨。从中午直吃到下午三、四点钟。
晚上村里有一伙年轻人后面跟随一群小娃娃就来闹洞房,这是风俗习惯。小俩口给来人点烟发喜糖,这伙青年变着法儿整新郎和新娘,花样百出,什么“小伙推车”、“猪八戒背媳妇”、还有什么“寻找猴头”,整得九儿羞红了脸,不做这伙人放不过,直折腾到了半夜,人才渐渐散去了。
人常说洞房花烛夜,是人生最美好之幸事。留下来的赵家叔伯二嫂专等着在睡觉前给两位新人做好九儿陪嫁来的“长寿面”两小碗,放在两人面前,诡异地笑笑说:“吃了面再睡觉,知道这个新婚夜该怎么过。”还有意向九儿挤挤眼、撸撸嘴,又轻轻敲敲赵鹏的脑袋:“庝(爱)媳妇,就得悠着点。”然后咯咯咯地笑着出门回了自已家。
夜深人静,万簌俱寂,一对新人面对面相视,两个心爱的人,不知有多少贴心话要说,他们正要亲热一番,刚拥抱在一起,有几个躲在院子黑处的捣蛋鬼,悄悄地又轮换来了窗前,嘭嘭嘭把窗子敲得不停的响,吓的两人停止了说话,他们在炕上欲进不敢、欲退不能,外面就一阵大笑,一个捣蛋鬼笑着大喊怪话:“赵鹏哥,当过兵的会打靶,瞄准打哟!”外面乱起哄,不知闹了多久,一伙人感觉累了、满足了、吹着口哨就一哄而散,把一对新人折腾得狼狈不堪。
赵鹏和九儿算是自由恋爱,自个找的对象,那时这在山区农村是不多见,那个年代农村年轻人的婚姻大事,大多数还是遵守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观念。
他(她)俩是在一次全公社基干民兵实弹射击培训时相识相爱的。去年赵鹏从部队复员回家不久,公社武装部组织了一次全公社骨干民兵实弹射击集训,他被请为教官。每个大队选派2至3名优秀青年民兵(每个大队要有1名女民兵)参加,共48名。培训在公社训练基地一一石头河大队的秦岭山下。先进行了一周的时政、国内外形势、理论基础等辅导学习,请县武装部的教员、公社领导讲课,做报告;后一周对学员进行实弹射击训练。赵鹏是实训教官,从步枪原理、基本结构、怎样装子弹、掌握步枪的方法、射击姿式、卧倒、瞄中靶牌、射击等各环节进行系统的辅导讲解。九儿是12名女学员之一。第一天清晨集中,参训学员集中在训练场,武装部长讲话,介绍教官,九儿第一眼看教官赵鹏时心就一动,赵鹏高大魁梧,走路抬头挺胸,始终保持着军人的风度。那年代农村姑娘对参军的或退伍的军人是很敬仰和崇拜的。赵鹏见到九儿也是一楞,这姑娘长的太水灵了,唇红眉翠,眼如水杏,端庄雅气,气质出众,在12名参训女性中是特别亮眼的,后来才知道姑娘叫张九儿,是桃花村大队派的。九儿在赵鹏心里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人都有好感,两人偷偷地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