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下地打菜割草使用镰刀,以及剥甜柄时剌口子的现象时有发生。那时候,物质匮乏,缺医少药,根本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诊所、药店。即使有,在上不着村下不着店儿的庄稼地里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我们都是就地取材,采取一些土方法。
一、稗子草。剌了口子,鲜血直流,第一反应就是找稗子草。找几棵嫩小的稗子草,塞进嘴里嚼碎成沫状,敷在伤口上,两指捏一会儿,就止住了血。
稗子草适应性强,生长茂盛,什么地方都有,沟渠、沼泽、低洼处更多。据现在考证,稗子草的根及幼苗可药用,能止血,主治创伤出血。小时候,不知道这些道理,纯粹是歪打正着。
二、刺儿菜。我们小的时候,刺儿菜很多。剌口子的时候,周围找不到稗子草,就找刺儿菜嚼碎敷在伤口上,也能起到止血的作用。
据了解,刺儿菜学名小蓟,也是传统的止血中药,能够治疗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等,尤其止血作用明显,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抑制纤溶而发挥效应。
三、乌咪。乌咪,我们家乡叫黑单。剌了口子,如果附近有熟透了的黑单,就取一些黑单粉末,敷在伤口上,也可以止血,而且可以促进伤口干化、愈合。
乌咪是一种生长在作物顶部的真菌,一般生于高粱、玉米、黍子上。乌米味甘、性平,具有调经止血之功效。
四、干土面。实在找不到东西的时候,抓一把土面涂抹,也有止血的功效。土面可以将流出的血吸收凝结成泥块封住伤口,等伤口结痂土块掉后就痊愈了。
现在看来,土面儿中可能有许多细菌,会使伤口感染,但那时候不知道这些科学道理,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不过那时候,我们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强,是能够战胜一些细菌病毒的。
岁月更迭,社会变迁。现在,小孩子稍有磕着碰着的,父母都是如临大敌,医院,又是上药,又是打破伤风的针儿,生怕落下什么后遗症。现在想起来,还是我们那时候好,小灾小病都是自行解决,很少去打针吃药,更不用说住院了。
雄媒社原创文章,雄新社首发。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作者:天高云淡
推荐阅读
雄县的这几个项目都会很快
继容东片区之后,雄东片区来了
雄安,那时的麦场
雄安老家自做的黄豆酱
雄安历史上的十二连桥
雄安新区的“方城”在哪里?
座谈会点名这些村,你来不来?
雄安新区征迁补偿,先给钱还是先搬家?
过麦收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