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看几个相似的值得大家思考的病例——
01
洗鱼刺伤手指
失去了半条手臂!
55岁的朱师傅在处理妻子买回的太阳鱼时,不慎右手被刺伤。
因为生活中经常出现类似情况,所以患者和家属并没有重视。
但是,患者在第二天便开始出现了发热,右手发肿发黑。
发热医院,但就在等候就诊的时候,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继而昏迷。
最终原本便患有肝病的患者被确诊为海洋创伤弧菌感染,随即被进行了截肢手术。
只是洗了条鱼,却失去了半条手臂!
这种少见的情况却真实的发生了,这种常见的场景却险些要了性命。
02
吃了两只螃蟹
丢了一条命
患有酒精性肝病的45岁男性患者,吃了两只螃蟹后,小腿红肿。
患者开始同样没有重视,甚至以为是自己无意之间碰撞了小腿。
但是,第二日,病情继续恶化:整条腿都出现了红肿。
医院后被确诊为海洋创伤弧菌感染,虽然经过积极抢救,但患者依旧抢救无效身亡。
什么是创伤弧菌创伤弧菌(V.vulnificus)又叫海洋弧菌,是海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细菌,一旦感染,病情发展极快。创伤弧菌为全球重要的海洋致病细菌,与霍乱弧菌、肠炎弧菌并列为造成人类感染疾病的三大弧菌。
创伤弧菌传播途径1、直接通过伤口侵入身体:
一般在新鲜海产品的表面多少会存在一些创伤弧菌。如果在清洗处理过程中不慎被刺破了皮肤,会增加感染几率。此外,海水中也存在大量的创伤弧菌,当皮肤有伤口且经常泡在海水中时,也会增加感染几率。
2、食用生的含有创伤弧菌的海鲜:
创伤弧菌分布极广,很多海鲜都有,最常见的就是:贝类、海鱼、虾类、螃蟹等。但这也不意味着只要吃海鲜就会感染,这类感染属于“机会性感染”,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感染。
以后还能放心吃海鲜吗?
答案肯定是:当然可以!
但吃海鲜之前一定要注意
↓↓↓
如何避免悲剧发生1、处理海鲜要戴手套。处理海鲜时应戴手套,防止扎伤。另外,手套也最好戴一些厚一点的,很多虾蟹的壳体尖锐,一般手套很容易划破。
2、海鲜一定要做熟了再吃。千万不要生吃海鲜,鱼、虾、蟹、贝等彻底煮熟,就可有效杀灭致病菌。
3、有伤口不要触碰海鲜。如果你手上有伤口,就不要触碰海鲜了。一旦身上有破损或伤口,也尽量不要在海水中游玩。
4、万一被海鲜扎伤及时处理。如果不小心被海鲜刺伤,应该将伤口处的血挤出,然后用清水冲洗。如果出现疼痛、瘙痒、肿胀、腹泻或发热等症状,医院就诊。
此外,如果伤口被扎伤很深,简单处理后,医院进行处理。因为深深的伤口为细菌提供了厌氧的环境,很容易造成“破伤风杆菌”等细菌大量繁殖,侵袭我们的神经系统,甚至可能丧命。
以上图文转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竹妃纸巾%竹浆,不漂白,无荧光剂,韧性强,无尘无屑,柔软亲肤,0添加,欧美食品级用纸标准,天然抑菌。你可长按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