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岐伯有道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蛴螬药性之推论与临床
为小青龙汤发出吶喊
蛴螬药性之推论与临床
〔摘自年2月22日,『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第八段第九节〕
最近在整理蛴螬这味药的时候,看到一般本草书对于蛴螬这味药的解释,以及一般很多医家对《伤寒论》不论教学或是批注,处理蛴螬这味药的方式,真让人觉得它受尽了污辱。
它其实是很不错的一味药,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不太把它放在眼里。不论是一般中医或是中医教学研究者,大家通常都说:「喔,蛴螬这味药,就是帮忙化瘀而已。」
但我觉得抵当汤里大黄、桃仁、水蛭、虻虫这一个铁四角结构,化瘀血的力量已经是最强的了,根本不需要土鳖虫或蛴螬这些药来帮忙,我就很不理解,为什么它的药性就这么随便地在本草研究中被忽略了?
其实从中国古方看来,蛴螬的药性仍是有迹可循的,如果今天是因为不需要蛴螬这个药的药性而不用它,那我觉得这还情有可原;可是如果我们都不搞清楚它的药性,就觉得这味药可有可无,那这样对这个药真是太轻薄了,而且在思考事情的逻辑上也说不过去。
蛴螬这味药《神农本草经》是属于下品:
治恶血血瘀、痹气、破折、血在胁下坚满痛、月闭、目中淫肤青翳白膜。
这样的一个药性。
一开始看到这条条文,直接就会使人觉得这个药比较走肝胆,因为它治疗的区块包括了胁下、眼睛。
中国人的五行分类是有粗略概括性看法的,蛴螬这个虫是金龟子的幼虫,古时候的有些书会说「蛴螬脱了壳就变成蝉」,这其实是不对的。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金龟子的幼虫是吃木头渣长大的,这种吃木头渣的东西在五行里大都是跟风木之气有关的,药性上有一定的倾向──像蚕啦,知了啦,书蠹虫(衣鱼)啦──所以,与其说它治血,不如说它治风;说它化瘀,它化瘀的效果也远比不上前面那几味化瘀大药。
在讲蛴螬的药性之前,我要先讲个完全不负责任、高度童话性质的假设。这个假设甚至不是中医里的,是比较灵修世界的一个假设。就是呢,金龟子这种昆虫的幼虫有一个特质,它的幼虫有个特质跟别的虫的幼虫不太一样,同样是肥肥白白的幼虫,金龟子的幼虫蛴螬,跟独角仙、锹形虫的幼虫相比就是不一样,怎么不一样呢?就是它是倒过来走路的,「背行」,用背部走路,就算你把它脚朝下放在桌上,它照样翻过来脚朝天在桌上蠕动前进。这样的一个走法在中医之外的世界,灵魂世界的说法,就说这金龟子有一个特质:它死后直奔天上国度,不会逗留在人间作浮游灵。也就是这是一种对灵魂的故乡有很高度记忆的一个虫。说不定就是因为这样,所以古埃及的坟墓或金字塔常会看到他们刻金龟子的一个图形,死人跟着它就可以「回去」。
这样的一种传说如果显示在生物的生物性上的话,我们又该怎么看呢?我一直觉得,蛴螬这个动物很像是它所感觉到的「地心引力」是来自于「上方」,那个形而上的灵魂的世界,它感觉到的重力是灵魂世界的引力,而不是地球的引力,所以它觉得对它而言,脚朝天的状态才是向下。动物大约是人类的婴儿跟蛴螬有这种腹向上的习惯,说不定是所谓灵格比较高的生物才能够感受到另外一个世界的力量?
可是我们能把这样的神话放在药性的解说里吗?
这个很喜欢回老家、返本归原的说法,在蛴螬临床上的药性里是看得到的。
所以我们稍微把蛴螬临床上的应用带过一遍,看看这个神话故事到底有没有在现实世界的可验证性。
神农本草里说的这个痹气,当然一般化瘀血的药可以治疗是说的通的,在临床上蛴螬比较常用在治疗喉痹,就是在扁桃腺发炎的时候,把这个虫捣烂,把它的汁液滴在喉咙,这样扁桃腺发炎就会比较容易消掉了。不过我想现在可能不会有人要这样用了,因为古书有些说要把它捣烂、有些说要挤它的脑浆、有些说要从它的屁股挤,那我想现在恐怕不太有人会这么做了。毕竟古时候蛴螬可能家里随便挖都有,现在把蛴螬这样用,感觉很像现在我们看到小强就把小强拿来捣烂一样。
关于这个血在胁下坚满痛还有月闭,蛴螬对于风木之气.肝胆区块的瘀血一会有一定的作用,对于伤寒的小柴胡汤证热入血室的月闭也会有用。这里我们得到一个提示:热入血室是病邪进入到某一个地方,然后把这个血纠结起来。我们先把这点记得,等一下再回来继续推导。
至于眼睛的翳膜,就是把蛴螬捣碎后把汁拿到眼睛涂一涂,我相信现在也没有人会这样做了。
那么在用蛴螬的时候,除了化瘀的效果之外,它还有驱风的效果。关于驱风的效果,同学有没有过一种经验,就是露着肚子睡觉,结果肚脐受了风寒,觉得肚子会痛?或者是小时候无聊去抠肚脐,抠一抠发现之后会肚子痛?像这种因为风邪进到肚子里去的时候,就把蛴螬捣碎涂在肚脐上,就可以把这个风邪拔出来。
或者是有竹木屑扎到皮肤里的时候,据说也可以用蛴螬糊把它拔出来。如果是眼睛有什么碎渣跑进去,把蛴螬捣碎以后包在一块布里面在眼睛外面晃啊晃、磨啊磨,据说那个渣会自己跑出来。
这些药性还有包括古时候破伤风会用蛴螬,把这个蛴螬胡涂在上面,它就可以把这个破伤风吸出来。其实这听起来在西医简直像是神话,因为破伤风是细菌造成的,甚至不是病毒,虽然效果有时候不是很强,需要再补喝点酒把它拔出来。但至少,蛴螬我们可以说它有这些药性,但因为后来大家发现木头扎到皮肤,螳螂蛋比较有效;治破伤风的话,蝉蜕煮酒还比较有效,所以蛴螬自然被打下去了。
我讲这些不是要说「蛴螬后来就是个没用的药了」,而是看这些药性,是不是感觉好象当我们把蛴螬敷在身体外面的时候,好象可以把什么东西拔出来?那个东西可以是有形的比如说木刺,也可以是无形的比如说风气、寒气,也可以是有形但肉眼看不到的细菌……
──如果我们只看到这里,就会说:它有一种「吸力」,对不对?就好象蓖麻子可以治疗子宫脱垂、脱肛,我们说把蓖麻子贴在百会穴上就可以把下面掉出来的器官吸回原位。
但是蛴螬的「看起来像是吸力」的药性,本质上跟蓖麻子是完全不同的,为什么?因为以上所讲种种疗效,如果用吃的,照样有效。
如果用内服的也有效,那就代表这个虫不是具有吸力对不对?因为如果它有吸力的话,那一内服,不就把病邪给吸进来了,怎么还能推出去?这个在逻辑上是不通的。那既然不是吸力,它是什么东西?
我想就是这个虫,它对于我们的身体有一种指令,一种让不对劲的东西「回到它原来该在的地方」去的指令,而这个指令其实就很像是灵魂学上说金龟子灵魂返本归原的说法。
那我们说的蛴螬这个返本归源的药性,临床上有没有得验证呢?有的。
也就是除了基本破瘀、化风气的药性,跟它的返本归源的药性加在一起,我们如果单用蛴螬是治什么?临床上单用蛴螬的时候,比方说一个人因为被病毒感染所以得了肝炎,肝炎在发作的时候当然可能黄疸等等各种肝炎的状况都出现了,去西医那里检查西医可能会说这个人肝脾肿大,那肝脾肿大算是瘀对不对?这时候我们如果把蛴螬烘干打粉装进胶囊里,每天吞胶囊两颗,其实蛴螬这东西烘干了之后没多少,生前白白肥肥看起来很大一只,烘干了之后松松的,两颗胶囊已经装了不少蛴螬了,这样每天吞,一星期之后症状会消,再一星期之后肿大会消,在消肿化瘀的同时,它还能把病毒逼回原来的地方。
临床上蛴螬还有一个其它化瘀血药不太有的特征,就是用蛴螬化瘀血的时候,往往会见到这个人发汗而解,也就是当它在化瘀的时候,它会把掺杂在瘀里的风气逼回它原来进到身体的地方。
所以我们刚刚提到热入血室的病可以用蛴螬,因为热入血室是这个邪从少阳区块进到子宫里纠结女人的月经,这是会造成瘀血的,瘀着瘀着久了桃核承气汤证就出来了,这个时候时候单味蛴螬也是有用的,所以「去血中之风而通月经」这样的特质,化瘀血药里不太常见的「化瘀血同时发汗而后逼出邪气」的这个特质,这才是蛴螬比较独一无二的部分,而不是化瘀或是软坚这种其它化瘀软坚药也可以做到的药性。
我们之前在太阳中篇的时候讲桃核承气汤跟抵当汤的时候,桃核承气汤我们说它要先发表,表邪发干净了再用桃核承气汤去打瘀血;抵当汤我们说发不出表,要先把瘀血块打掉这人才能出一身汗而解。其实抵当汤、桃核承气汤我们都说它们还是「太阳病」对不对?是从太阳「经」传到太阳「腑」(膀胱),抵当汤把太阳腑的瘀血化掉了以后,风气才能活动对不对?才能把它顺着太阳经发出来。
抵当汤证或是桃核承气汤证在临床上可以看出来的这个现象,其实可以把学术界的一些说法摆平:
因为近代研究伤寒论的学者,有很多人是坚决反对把《黄帝内经》中〈热论〉说的经脉挂到伤寒论的六经的──就是主张伤寒论的六经的一些症状或层次,不应该说成是哪一条经在病──但是临床上用抵当汤或桃核承气汤的经验,我们就会发现膀胱腑区块的瘀血果然是沿经传来的,证明了形而上的六经的那一条经真的是存在的。所以非常强烈地主张《黄帝内经.热论》要跟伤寒论脱勾,恐怕在这样的事情上是站不住脚的。其实可以把这些不同观念都包容在一起处理,反而会比较能接近真相。
那么今天,如果有一个人已经是大黄蟅虫丸症的干血劳了,我们想想看,一个人已经五劳七伤了,今天西医可以验出所谓ABCD肝、验不出的多少次的感冒也都还堆在身体里,这些风邪堆积在身体里,使得气血被纠缠住,慢慢形成瘀块、形成干血劳,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在化瘀血的同时,最好能有一味药能把那些风邪逼出去呢?用西医的讲法就是「把病毒抽掉」?后世许多化瘀血的药,就是因为没有顾护到这一点,变成瘀血化掉了,风气还在,风气在那里抟聚着抟聚着,不久又再长一个肿瘤、瘀块,所以要处理这个化瘀又能同时把风邪逼出去,蛴螬恐怕还是功不可没的。看到这里,我想历代中医跟现代的研究者,或许对蛴螬真是有点太轻视了。它的药性可能在现代人眼中不算什么,但我认为在理论上还是很重要的。当然,如果买不到蛴螬的话,驱风用蝉花(未脱売的蝉的幼虫)加点白僵蚕,这样驱风的效果是勉强还可以的。不然就可能还是要用蛴螬这味药,在化瘀血的同时,能够把风邪也逼出去,我想,这样认识这味药,会比较接近中医世界的真实。
另外,蛴螬除了返本归原这个药性,它同时也是我们古代的戒酒药,就是喝酒的时候吞一些蛴螬粉末,每次喝酒都吞一点,这样酒瘾就会越来越小,不晓得今天吸毒的人能不能用蛴螬帮忙戒毒?
今天很多人从生化研究的角度去看蛴螬这味药的药性,他们做出来的结果,真的是让我们这些搞古中医的人,看了这些研究成果都不知道该怎么开这味药!他们说蛴螬能「兴奋子宫平滑肌、收缩冠状动脉,以及肺部和耳部的血管、利尿」如果我们接收到的都是这种情报,那还真是不知道怎么开药。
它不是错,而是这是一种以科技的、非常单线条、单层面的观察──我们中医界好象很爱做这样的研究,台湾也爱、大陆也爱,是不是因为这样的研究就可以拿到硕士博士学位?──但我会觉得,这些情报累积再多,「医术」恐怕也不太会有长进。而且这些研究再怎么做,一味中药在中医形而上的世界运作的所有特质,还是照样失落了,不是吗?
可是我们中医界的人偏偏就很奇怪,好象在跟外界沟通的时候特别喜欢讲这些东西,好象讲这些东西,西医界就比较能接受一样?可是这些情报在中医的世界中是根本没意义的。我觉得现代人的迷信科技文明,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关于蛴螬的药性,顺便扯到一些我个人的感想……
〔※本文为有删节之逐字稿〕〔整理者/小布〕
--------------------------------------------------------------------------------
※相关资料:
治喉痹:蛴螬汁,点喉中。(《续传信方》)
小儿脐疮。用蛴螬研末敷涂。数次可愈。/小儿脐风,尾水滴脐。
目中翳障。有蛴螬捣取汁,滴眼中。
小儿唇紧。用蛴螬研末,猪油调搽。/治沉唇:干蛴螬烧末,和猪脂,临卧敷之。(《千金方》)
丹毒。用蛴螬捣烂敷涂。
断酒不饮,用蛴螬研末,酒送服。
痈疽痔漏。用蛴螬研末敷涂。每天一次。
《肘后》捣涂竹木刺。
苏颂:捣汁点喉痹,得下即开。
藏器:涂游风丹疹。
破伤风,取脑汁或尾汁外涂,不发者喝热酒/治破伤风:蛴螬虫一个,将脊背捏注,俟它口中吐水,就擦抹在疮口上,觉麻,身上汗出。(《婴童百问》)/治疗破伤风。将蛴螬倒置(头向下),让其自然吐出黄水(如急用,可剪去蛴螬尾,黄水随即流出)。取黄水搽在伤口上(可使伤口麻木,身上出汗);重症者可将黄水滴入酒中,炖热内服,以使出汗;牙关紧闭者,可用蛴螬水涂擦牙龈。亦可将蛴螬捣烂如泥,外敷伤口,干后即换;或以蛴螬10个,焙干为末,分2次用黄酒送服(小儿酌减)。上述方法每多合并使用。经治14例,结果痊愈11例,死亡3例。有效病例均在15-30分钟张口自如,喉痉挛消失或减轻,口腔分泌物显著减少,能吞咽食物和药物。服药后抽搐虽能减轻,但尚不能制止,仍需配合其它方法治疗。3例死亡者均因年老体弱,并有心肺功能不良。
治麦芒入眼,以蛴螬在目上隔布摩之,芒着布上即出。
病毒引起的(瘀血)肝肿脾肿(可有黄疸)/或热入血室经闭,干装胶囊一日二粒,一周症消二周肿消。
治白虎风疼痛,昼静夜发:蛴螬七枚(研烂),甘草(炙,末,炒)五钱,没药(研)、乳香(研)各炒一钱。上四味同研烂,分二服,每服煎酒一盏,二、三沸,调下,不计时。(《圣济总录》蛴螬散)
治痈疽痔漏恶疮及小儿丹:末蛴螬敷上。(《子母秘录》)
为小青龙汤发出吶喊
〔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课程第四段第五节〕
《桂林本伤寒病杂论.卷七.第八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小青龙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芍药三两细辛三两桂枝三两干姜三两甘草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洗)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若渴去半夏,加栝蒌根三两;若微利,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加杏仁半升,去皮尖。」
我们先这样想:一般《伤寒论》里讲到「心下」,多数指的是「胃」;只有这一条讲的是「肺」。因为如果是「胃」里有水气,那是苓桂朮甘汤,而不是小青龙汤,所以,这里讲的「心下」是指肺,讲一个人长年因为体质的关系,肺中积了很多死水;也有人讲小青龙汤这个不是肺里积水,是渗出物,肋膜炎之类的渗出物,因为小青龙汤的确对这类的病很有效。所以总而言之是身体里有没用的死水。
寒邪进到身体里穿过皮表、穿过肺的时候,一般肺里没有堆着这些水邪的时候,它会继续往血脉、骨头里去钻、去找它的同类。
但如果它在经过肺的时候看到这些死水,同气相求,它是不是就会觉得「这里有游泳池、观光盛地!」然后就全部聚在肺里面留下来了?
所以当肺里面有东西跟这个寒气相遇的时候,往往这些寒气就全部聚到肺里去了,肺里面原来的那滩死水,就变成塞满寒气的死水,然后肺就再也受不了了──原来只是死水的时候都还好,还装没事──这下就开始狂咳嗽了。通常小青龙汤越有效的时候,就是这个肺里面塞满寒气的死水越多的时候,这种咳嗽会咳得非常猛烈,这时候小青龙汤就会非常好用。但如果肺里面的死水只有一点点,这个病毒觉得这里不够好玩,东一点西一点散在身体各处的时候,小青龙汤就不会太好用。所以小青龙汤要好用,这个死水的「水气」要够多才行。基本上小青龙汤是某种体质的人特别会有的,某种水毒体质的人感冒特别会变成小青龙汤证,这个我们之后再讲。
一旦有小青龙汤证出来了,这个人就会狂咳嗽,或者是平躺下来以后就咳得更凶,这个狂咳嗽的咳法,一定是比较有稀痰的,因为肺里面的死水遇到病邪以后就变成稀稀的痰,这时候身体就会想把它排掉,所以咳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白白透明或者白泡泡痰、或者是鼻涕,咳出来那个痰吐到水里很快就化掉了,因为它跟水还很接近,「痰饮很多」这是个辨症点。如果是小青龙汤证但是咳黄痰怎么办?那也没关系,小青龙汤还可以加石膏,因为小青龙汤主要对付的是「水邪为病」,热水邪也还是水邪,所以治法上差不多,只是要清热而已,这是对于小青龙汤最基本的认识。
我们在用小青龙汤的时候,首先一定要注意到非常关键的一件事,就是小青龙汤跟之前的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都有一个非常不同的特征,这个非常不同的特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这个方剂中看出来?
首先,小青龙汤它是因应很多不同的情况而有加减法的,那它在很多情况下是轻轻松松麻黄就可以不用了,就是没有麻黄的小青龙汤仍然是小青龙汤。小青龙汤里的很多药味都可以换掉,可以换掉的就不是主轴药味,所以半夏、麻黄都可以换掉,不换掉的是桂枝、甘草、芍药、细辛、干姜、五味子,这六味药才是小青龙汤的主轴结构。就像小柴胡也可以拆,把所有变化都拆掉以后,最后剩下柴胡跟甘草,所以柴胡跟甘草才是小柴胡汤的主要结构。小青龙汤它的主轴结构是桂枝、芍药、甘草,甘草放三两,比桂枝汤、麻黄汤都多,再加上干姜,其实会产生一个甘草干姜汤的结构。我们又知道桂枝、芍药从动脉运行到静脉,由甘草为它定出一个中轴方向的时候,这个运行本身是可以驱赶病邪的,我们之前讲桂枝的时候有讲过,桂枝对风气是具有排斥力的,可以驱风,所以驱邪的动力用桂枝这一味药就已经足够了,麻黄是可以不必用的。
麻黄可以不必用,是不是就表示不一定要发汗?这个汤里面没有姜枣,没有桂枝汤中用姜枣入营出卫解肌的结构,表示这个药根本不走营卫。可去麻黄又没有姜枣,麻黄汤跟桂枝汤中发汗的路径都没有了!
我们再看第三件事,看这个药的服用法,它是煮成三碗,每次喝一碗,每天喝三碗。前面所有的发汗剂都说「如果喝了一碗汗出了就千万不要喝第二碗」,为什么这个汤不必?所以我们可以知道这个方剂在使用上完全没有发汗剂的用法,真正的小青龙汤它就不是一帖发汗剂。
之前在教半夏的时候有说过,当半夏是用生半夏、或滚水涮过还算嫩的半夏才比较能让经方有效。这样小青龙汤方中「半碗」的半夏,全生的半夏可以放四分之一碗;如果是药局里买的制过的半夏片,就至少要放一碗以上。当半夏用这么多的时候,小青龙汤就会出现一个很美好的特征:半夏就把这些肺里面的水搬到别的地方去了,转移到膀胱去了,所以小青龙汤是从尿解。
小青龙汤从尿解的时候,是它的副作用最小的时候。怎么样的时候它的副作用大?比方说有人说冬天之外的时候最好不要用小青龙汤,因为小青龙汤是一帖发汗药,吃了伤元气;也有人说刚感冒那头几天就用葛根汤打打看,葛根汤打不干净,三天以后再用小青龙……用它的同业者都有些不喜欢它的副作用。
──当临床上出现这些说法的时候,其实这些说法的背后都有一些正确的观察,就像如果买外面科学中药的小青龙汤,吃了之后就会有点麻黄汤的调子,发汗而解,但是效果不好。为什么效果不好?因为这个人肺里面有一缸水、病邪也都聚在这缸水里面,在皮表发汗有什么屁用?邪气还是在。就像病邪还没入到阳明大肠腑里面,想要用承气汤从大便把病邪排出去也是没有用的。病邪都在肺中的积水里面的时候,在外面再怎么发汗、发营卫的汗、发血脉的汗、入营出卫都不会有用,所以小青龙汤它当然不是一个发汗剂,它是用它方剂的整体结构,让肺里面的水邪能够被搬移到别的地方然后排掉,这样才能发挥小青龙汤的作用。
所以小青龙汤在临床上面,历代中医如果不是非常龟毛地要求半夏的用量要足的话,小青龙汤用起来副作用就会很多。小青龙汤因为有这些副作用──或者如果我们不要说副作用,原本的小青龙汤到底是有麻黄的,麻黄吃久了也会虚,人阳虚的时候更不能代谢水,去痰的根本又是要水代谢的功能健全──所以小青龙汤也不是个可以吃久的药,因此近来就有些人说小青龙汤吃个一两帖就好,接下来换成苓桂朮甘汤收工就好,这是方法之一,但我总觉得苓桂朮甘汤的心下,跟小青龙汤的心下,讲的是不一样的心下,所以我不是很喜欢用苓桂朮甘汤收工这样的一个作法。苓桂朮甘汤对付的是胃里面的水肿,小青龙汤的水饮是在肺,我自己会比较喜欢用来收工的药,是小青龙汤在《金匮要略》条文里的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我比较喜欢这个方子的结构,因为小青龙汤去不干净的痰,这个方子可以去得蛮干净的,不过这个结构还有寒化热化的问题,因为这个方子比较干燥,除非身体里面的痰够冷,不然还是怕烧得太热,我们之后再来谈这个话题,今天姑且不论。
小青龙汤现在历代临床上在使用它的时候,有几个使用它的技巧,我想在最后这点时间里还是要说一下:
其中一个是先用小青龙汤把咳嗽镇住,之后再用别的方剂化痰,比如说民初张锡纯的从龙汤──就是「跟随在小青龙汤后」的一个方──;或者是用苓桂朮甘汤、我喜欢用的苓甘五味姜辛夏仁这样两个方剂;也有人主张是补强脾胃化湿的方子。
但这里比较值得考虑的是:一开始用的是汗解小青龙汤的方子?还是尿解小青龙汤的方子?
如果用的是汗解小青龙汤的方子,比方说外面科学中药买的小青龙汤,那根本是小青龙汤里面的垃圾,很不适当。
另外,像叶天士他要去除小青龙汤的问题,他怎么做呢?他是根本把麻黄跟细辛拿掉,这样就变成汗解无路,只能打内仗,这也是一个方法。
我所喜欢的方法是一位近代的经方家,叫做范文甫,他就是用「半夏独大小青龙汤」,就是半夏用三钱,其它药味都只用几分,所以建议大家或许可以参考这样的做法,让半夏是其它药的好几倍,这样它的副作用可以减到最低,人就比较不会虚掉,不然如果是用我们一般所习惯的,半夏药性不足的小青龙汤结构的时候,它就会变成一种比较伤元气的发汗剂。我们中医的方子都是「有病则病受之」,如果得的是大青龙汤证、麻黄汤证,我们吃了对的药,吃了之后会觉得元气恢复,即使它里面有麻黄;可是这些药如果用错地方,就会打伤我们的元气,就是「有病治病、无病杀人」,这是经方的特色。
所以在用小青龙汤的时候,我们要确保它不要打偏,否则就会伤人,这是我们从最粗浅的一个角度、从大框架来检视小青龙汤,这样一方面我们比较学会怎么使用它,另外也是从桂枝汤、葛根汤、大青龙汤一路下来,它们的服用法、里面药味的加减变化,路数慢慢转方向变到小青龙汤来,这样跟着仲景的思维一路推理下来。
〔整理者/小布〕
※相关资料:
2「小青龙汤」《金匮要略》条文补充.对勘.之一: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千金》证治同,外更加胁下痛引缺盆。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上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2「小青龙汤」《金匮要略》条文补充.对勘.之二: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因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去皮,四两 甘草炙,三两 五味子半升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苓甘五味姜辛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五味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细辛干姜各二两五味子半夏各半升上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去皮尖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茯苓四两甘草三两五味半升干姜三两细辛三两半夏半升杏仁半升大黄三两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2「小青龙汤」补充:(民国.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节录)
治外感痰喘,服小青龙汤,病未全愈,或愈而复发者,继服此汤。
龙骨不用煅,一两捣 牡蛎不用煅,一两捣 生杭芍五钱 清半夏四钱 苏子炒捣,四钱 牛蒡子炒捣,三钱
热者,酌加生石膏数钱或至一两。
从来愚治外感痰喘,遵《伤寒论》小青龙汤加减法,去麻黄加杏仁,热者更加生石膏,莫不随手而愈。然间有愈而复发,再服原方不效者,自拟得此汤后,凡遇此等证,服小青龙汤一两剂即愈者,继服从龙汤一剂,必不再发。未全愈者,服从龙汤一剂或两剂,必然全愈。名曰从龙汤者,为其最宜用于小青龙汤后也。
或疑方中重用龙骨、牡蛎,收涩太过,以治外感之证,虽当发表之余,仍恐余邪未尽,被此收涩之药固闭于中,纵一时强制不喘,恐病根益深,异日更有意外之变。答曰︰若是以品龙骨、牡蛎,浅之乎视龙骨、牡蛎者也,斯可征之以前哲之说:
陈修园曰:「痰,水也,随火而上升。龙属阳而潜于海,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下归其宅。若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今人止知其性涩以收脱,何其浅也。」
徐灵胎曰︰「龙骨最粘涩,能收敛正气,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此药但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所以仲景于伤寒邪气未尽者,亦恒与牡蛎同用,若仲景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诸方是也。愚于伤寒、温病,热实脉虚,心中怔忡,精神骚扰者,恒龙骨与萸肉、生石膏并用,即可随手奏效。
文源:doc
往期内容简目
小青龙汤浅谈
小青龙汤李可临床经验
倪海厦老师谈SARS(非典)的治疗
卢崇汉:针对新型肺炎的中医治疗原则及卢氏桂枝法的分步应用
龙博探宝-咳嗽
老子托梦给我说:“道”就是一个“程序”!
为什么越是无知的人越自信?
刘希彦:人类到底有没有可以治病的药?l
跟着洋人学中医:海外华人寻找失传的飞龙脉法(上)
跟着洋人学中医:海外华人寻找失传的飞龙脉法(下)
第29节肾结石尖锐湿疣湿疹口疮
第28节吴茱萸汤乌梅丸麻黄升麻汤
第27节大小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第26节失眠栀子豉汤百合系汤承气汤
第25节猪苓汤桃核承气汤抵当汤
第24节肾气丸真武汤糖尿病
第24节肾气丸真武汤糖尿病
第23节鼻窦炎失精肌无力皮肤痒前腺肿
第22节荨麻疹青春痘盲肠炎口疮拉肚子
第21节咳嗽痰饮方
第20节大青龙汤小青龙汤
第19节中风麻黄汤青龙汤
第18节桂枝类方麻黄汤
第17节桂枝汤
第16节桂枝汤
第15节桂枝汤
第14节桂枝类方
第13节桂枝类方
第12节绞痛月经痛厥阴方补方
第11节假性近视手脚麻自闭症多动症
第10节三阴方
第9节太阴少阴厥阴方
第8节阳明少阳方
第7节JT影子脉太阳病方
方劑十日衝刺班-把脉
方劑十日衝刺班-五行符码
JT中医哲学
中医两张图开方
眩晕胆结石
JT方劑臨床能力十日衝刺班
生气后马上挽回损失的妙招
用民间偏方滚鸡蛋法:祛黑眼圈
国医大师张琪先生运用附子经验
没有病是被治好的
南怀瑾大师传授的七个方子
修行天机:吸收宇宙能量的奥秘
吃素与不治之症的自愈
吃素50多年,活到岁,95岁还能指导手术的心脏外科医生
想要一辈子不得癌,就这三点: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
天水答疑总汇7.10
天水自疗法说明书
什么是四勤一忌
如何理解信息水?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方剂索引
调理亚健康体质的用药步骤(3)
调理亚健康体质的用药步骤(2)
五苓散补充及推扩用法
五苓散条文讲解_慢慢教笔记
柴胡桂枝汤_慢慢教笔记
痔疮的治法
王不留行散.排脓散.排脓汤
中医骨伤科用药简述
疮科用药简述.肠痈条文讲解
结束语
中风历节病篇附方讲解及条文
风引汤.防己地黄汤
头风摩散.矾石汤.崔氏八味丸
鸡鸣散.《千金》三黄汤
术附汤.越婢加术汤
《伤寒例》条文3.29至3.32讲解
中风及讲解
水病.小便(消渴)
水肿病的辨证
转气汤.心下坚.腹水的治法
理中汤.大补脾汤.转气汤
风引汤.防己地黄汤
中风历节病篇附方讲解及条文
历节(痛风)症状.病机分析
桂枝芍药知母汤.关节痛
千金防己汤.甘草麻黄汤.越婢加白术汤
水肿病的辨证
水病.小便(消渴)
水肿病与五脏的关系
治水病的重大原则与变通
水肿病.月经
血分病的成因与脉象
痰饮治疗原则.苓桂术甘汤.肾气丸
疟病的定义与分类
疟疾常用药与针灸疗法
疟病辩证与治则
鳖甲煎丸.脾肿大
阴阳毒治法.鳖甲
四时八节.疾病发生时间
狐惑病.苦参.雄黄
百合病的治疗原则
《金匮·五藏风寒篇》
肝脏风寒与死葬脉
肝着.旋覆花汤
心中风寒.心伤与死藏脉
心虚.精神病
脾中风.麻子仁丸
有阳无阴.厥阳独行
漫谈《杂病例》
疾病产生的根源
薏仁.筋急
防已黄芪汤
桂枝附子汤.白术附子汤
甘草附子汤
胡希恕教授的经验
麻黄加术汤.麻杏薏甘汤
湿病用药原则—发汗不要太给力!
李东垣-通关丸.摄护腺炎
《桂本·霍乱吐利篇》开篇
糖尿病.肾气丸
五苓散.消渴
文蛤散.茯苓泽泻汤
半夏泻心汤VS心下痞
小柴胡加茯苓汤.淋病(结石)
糖尿病.消渴
消渴.寸口脉
消渴.趺阳脉
小便利.消渴
寒疝.大乌头煎
乌头桂枝汤主证.瞑眩反应.痛风
女人好用的当归生姜羊肉汤
《金匮》下利条文串讲
猪苓散.呕吐(渴)善后
四逆汤.小柴胡汤.呕吐
大半夏汤.胃反.噎嗝
大黄甘草汤.食已即吐
茯苓泽泻汤.文蛤汤
半夏干姜散.生姜半夏汤
呕吐病类的分法
治哕前要处理的问题
小承气汤
栀子豉汤
“下利”的归类
条文讲解
柏叶阿胶汤方
通脉四逆汤方
麻黄升麻汤
干姜苓连人参汤
当归四逆汤的主证抓法
厥阴篇条文11.73至11.76讲解
瓜蒂散方
茯苓甘草汤方
少阴急下三条
条文11.44至11.46讲解
厥阴病漫谈
桂枝当归汤方.乌梅丸方
西岳真人灵飞散
生姜的药性补充
厥阴篇条文
当归四逆汤的推扩应用
乌梅丸证
彭子益.乌梅白糖汤
乌梅丸的临床应用
厥阴病的提纲
厥阴病喝水要小心
张仲景的扶阳思想
厥阴病的转归
厥阴病是寒热分裂的病
当归附子汤方
通脉四逆汤
四逆散
猪苓汤证
少阴咽痛六方概述
半夏汤的证.猪肤汤
甘草汤与桔梗汤
少阴下利的主证框架
当归四逆汤的名称定义
吴茱萸汤使用体会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床使用
麻黄附子甘草汤
黄连阿胶汤
附子汤
当归四逆汤
当归四逆加人参附子汤方
第十部分注释
条文10.19至10.21讲解
半夏茯苓汤方
人参白术芍药甘草汤方
乌头桂枝汤主证.梦遗.败血症
当归生姜羊肉汤.厥阴血分
柴胡桂枝各半汤推括.走马汤.紫丸
阳明宿食病.大承气汤.瓜蒂散
《痰饮篇》结束.《水病篇》提纲
五苓散.茯苓饮
久咳不愈的治法
水病的分类与治法
痰饮治疗原则.苓桂术甘汤.肾气丸
百合病.精神病
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石汤
百合地黄汤主证.煮服法
漫谈《杂病例》
胡希恕教授疾呼—风湿病勿火疗
四逆汤与桂枝汤
乌梅丸证
甘草汤与桔梗汤
胆结石.柴胡汤
白虎汤证
旋覆代赭汤
炙甘草汤证
大黄蟅虫丸
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大柴胡汤主证与瞑眩反应
小柴胡汤的煮法
用经方的基本操守
大建中汤.花椒.脱肛
大承气汤.虚性便秘
头痛的分类及治法
猪膏发煎保养法
便秘的诊疗路数
大小承气汤补充
三承气汤主证对比
阳明病提纲
太少并病治禁
痞证类证:大柴胡汤证(续)
顽固胃痛治方:三合汤与四合汤
泻心汤系
结胸类证:太少并病
脏结证治禁与危候
无比薯蓣丸-薯蓣丸子方
癌症补养丸剂
肝硬化专题
大匠示人以矩.不能示人以巧
闲话肾气丸
用肾气丸的小技巧
肾气丸与糖尿病.山药
糖尿病不必降血糖
糖尿病.肾气丸
小建中汤与黄芪建中汤在临床上的应用
张仲景补药方的思路
虚劳的症候群
补药非常重要的原理原则
现代人惨烈的饮食生活
柴胡龙骨牡蛎汤与现代疑难病
张锡纯治疗肠梗阻的方法
补中益气汤
益肝散柴胡疏肝散之与抑郁症
躁郁症与美国人病
柴胡汤谱系之舒肝解郁概述
历史名方逍遥散
逍遥散的适用范围
救世主之与受害加害者
怎样爱中医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
柴胡汤.太古高文明的创造
小柴胡汤的加减
小柴胡汤辨证技法
用阳药的服药须知
少盐食会得心肌梗塞
高血压是可以根治的
糖尿病最适合的饮食
糖尿病怎么用药
怎么抓真武汤的主证
眼瞎.耳聋.喜卧.抖腿
不要莫名其妙有爱心
真武汤治退化性病
排胆结石最好用的药方之一
家常中失眠好用的方子
栀子豆豉汤的主证
日本人抓主证的方法
用的机会非常多的方
药方加减原则
苓桂术甘汤与眼疾
临床上要怎么抓主证
永免目患齿痛神方
为什么人吃了当归会上火
川芎-久服使人暴毙
真武汤和高血压
孙思邈医书的读法
肾阳就是肾上腺的类固醇
萧圣扬老师的四句口诀
不以名利权势之心学中医
医术烂的乐趣
历代有名的滋肺阴的方子
癌症病人可使用的补药
咳嗽篇之小青龙汤的医案
治肺气肿的两个汤
小青龙汤的神奇瞑眩反应
清咽袪痰-射干麻黄汤
肥胖是一种阳虚而阴实的状态
以怕为动机去做事就已经在伤肾了
最基本的养肾的方法
五脏情志-肝-重新定义伤肝伤肾的心理的运作
能量血本无归第一的是好辩的人
止嗽散-温和好用的止咳药
我们自己怎么死会比较轻松一点
张仲景这本书就是写给家庭主妇看的
五脏六腑都会让人咳嗽
今天的退烧针打点滴就相当于古时候的下法
在自我疗愈的过程里你必须沉住气不要做过当治疗
莫名出汗怎么办
小青龙汤后续用方略讲
细辛不过钱!?
感冒病毒的医法西医一滴滴都不会
非典型肺炎其实就是麻黄汤系的麻黄证或者是大青龙证
夜晚打电动游戏加班或者跳游园舞蹈什么的都属于冬不藏精
交心肾——让你的阴阳成为泰卦的状态
每天你提醒自己说:我是健康的我是快乐的,意味着你不觉得你健康你快乐
在生活里面有蛮多机会会导演自己生病的
小谈人自身的疗愈能力
医生比宗教更能够轻易的去修改一个人的信念
血虚发热用当归补血汤.气虚发热用补中益气汤
阴阳两虚就先救阳
不要做中医的狂热者.我自己都没有在推广中医
中国的医者不太会用石膏.开药你千万不要开少
2.4.1.4真武汤主证是条文里面有一句话叫做“振振欲擗地”。
2.3.2.8白虎加人参汤用人参来补津液
2.3.2.7张仲景用有限的非开悟者的智能去模拟开悟者可以做的事情
2.3.2.6桂二麻一汤让病邪比较稳定地排除
2.3.2.3烦与躁病毒抓住后脑勺的感觉让人烦
2.2.2.1.1练功夫问题引发的学习中医的动机探讨
2-1.2生机疗法略谈生机食品的利弊
2.1.1生机饮食与桂枝汤禁忌(一)服用经方的饮食禁忌
太阳篇条文讲解15《医宗金鉴》《医方集解》论桂枝汤
太阳篇条文讲解6.08-6.09
太阳篇条文讲解6.14.桂芍甘姜枣药性浅述
桂枝汤证的病机与治则桂枝汤的剂量与煎煮法
太阳篇-条-文讲解6.01-6.03
0.伤寒论慢慢教开讲寄语
聽說感冒常用的葛根湯
一个台湾妇女-吃药期间,可以吃蔬菜水果吗?】
一个台湾妇女--温馨感的薯蓣丸
一个台湾妇女--个人式碎碎念的医案
第四讲1不满现实
第三讲对错难明国医史阴阳未定人世间
第二讲(5)生脉饮
第二讲(1)天地有情万物还相系是非无谓吾人岂独生
第一讲:得参体中用方识身外天--JT叔叔的中医基础讲座
龙老师治冠心病第四
龙氏八卦腹部按摩法
龙氏中医治疗小孩神和受惊的感冒发热
《医非人人可学论》
瘦因吟过万山归——半个世纪从事医学的教训
黄煌:我临床最常用的16首经方
李可:临床最实用的30个方剂中医大家蒲辅周先生访谈录
小柴胡冲剂的20种用途
《黄帝外经》如何理解补泻?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为什么在欧美没有长年卧病在床的老人?
中国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虚寒!
倪海厦-论生死大限
21天辟谷日记—新疆豹哥
治未病
东北和广东的人口问题
刘善人:好病方法
经方的前世今生
秦兆虎医生创造的生命奇迹
悬灸利水神效之法
人真的分等级?你知道自己在哪个等级吗?
人类意识能量级别的奥秘
什么人可以生二胎?
奇葩公司雅马哈
经络动画学习捷径
我学医的动机与目的
中国孩子比我们想象的更虚寒!
琼瑤写给儿子和儿媳的一封公开信
预约我的美好告别
75岁开始旅行,岁考博士
田松:死亡是一种能力(6)
田松:死亡是一种能力(1)
素食主义的前世今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