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
千里及、九里明、九领光、一扫光
性味归经
性苦,寒。
归肺、肝经。
①《本草拾遗》:"味苦,平,小毒。"
②《本草图经》:"味苦甘,寒,无毒。"
③《生草药性备要》:"味涩苦,性平,微寒,无毒。"
壹
来源
本品为菊科千里光属植物千里光SenecioscandensBuch.-Ham.,以全草入药。夏秋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年生蔓性草木,长2~5米。根状茎圆柱形,土黄色,下生多条粗壮根及少量须根。茎圆柱形细长,曲折稍呈“之”字形上升,上部多分枝,有毛,后渐脱落。叶椭圆状或卵状披针形。秋季开花,头状胡须生于枝端,成圆锥状伞房花丛。瘦果圆筒形,长约3毫米,有细毛;冠毛长约7毫米,白色。
生境分部
生于路旁及旷野间。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东、广西等地。产江苏、浙江、广西、四川等地。
贰
功效
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利湿
应用
1.痈肿疮毒:本品苦寒,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作用。用于热毒壅聚之痈肿疮毒,可单用鲜品,水煎内服并外洗,再将其捣烂外敷患处,或与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等同用;本品清热解毒,又可用治水火烫伤及褥疮、下肢溃疡等症,如《江西草药》用治烫火伤以千里光8份、白及2份。水煎浓汁外搽。2.感冒发热:本品苦寒,取其清热解毒之功,可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咽痛等症,可单用煎服,或与金银花、连翘等配伍。
3.目赤肿痛:本品苦寒入肝,能清肝明目,治疗风热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肿痛,《江西民间草药》单用本品煎汤熏洗眼部,或与菊花、夏枯草、桑叶等药配伍。4.湿热泻痢:本品味苦性寒,具有清利湿热之功。用于大肠湿热,腹痛泄泻,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可单用本品煎服;也可与银花炭、黄连、木香等同用。
5.皮肤湿疹:本品苦寒,能清热除湿以止痒,用治湿热所致之湿疹湿疮、阴囊湿痒,可煎汁浓缩成膏,涂搽患处。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叁
化学成分
草含大量的毛莨黄素、菊黄质,及少量的β-胡萝卜素。还含千里光宁碱,千里光菲灵碱)及氢酯,对-羟基苯乙酸,香草酸,水杨酸,焦粘酸。此外还含挥发油,黄酮甙,鞣质等成分。
花中含类中胡萝卜素。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肆
1.《本草拾遗》:主疫气,结黄,疟瘴,蛊毒,煮服之吐下,亦捣敷疮、虫蛇犬等咬伤处。
2.《本草图经》:与甘草煮作饮服,退热明目。花、叶:治眼有效。
3.《滇南本草》:洗疥癞癣疮,去皮肤风热。
4.《纲目》:同小青煎服,治赤痢腹痛。
★END★
编辑:饶芯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