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谈急救消息栏
作者ID:孤九
责编:深谈文话
预计阅读时间:5分钟
晨曦,一缕缕海风吹拂脸庞,海涛阵阵,波涛汹涌的拍打着礁石。远处正慢行驶于海面上的轮船放出着嘶哑的笛鸣声,如同海水的宣泄。细软的沙滩让足踝享受着磨砂感的踩入。
但在这柔软的沙滩里却陷入着尖锐的暗器也是需要注意的,如若被钉子、锋利的石头等扎破脚底从而感染上“破伤风”这类疾病严重可会危害生命!
如一名来自湖南省益阳市的刘先生,在广东佛山从事废品回收工作的他十多天前突然出现张口和吞咽困难、水也喝不下,接着出现肌肉酸痛、全身乏力等现象。
医院救治下怀疑是“下颌关节脱位”,随即他转回南县治疗。
此后,刘先生病情加重,怕光、抽搐、全身肌肉痉挛,医院急诊科抢救。医生为他进行了抗破伤风类毒素、抗感染、解痉、镇静等对症治疗和营养支持。幸好救治及时,如再耽搁,就有生命危险。
引起这一系列的危害竟是源自于刘先生平日里进行废铁回收时钉子的磕碰产生的小伤口,而面对这种细微的伤口并不在意的刘先生认为“受伤出血是家常便饭,医院”却没想到这次险险丧命。
面对这个使人生命垂危的疾病,应如何进行急救防护措施?以下就为各位带来关于“破伤风”它的安全急救知识分享。
????破伤风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由于外界的尖锐物品扎破皮肉使得“破伤风梭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中毒性疾病。
破伤风的基本病因是破伤风梭菌经皮肤或黏膜侵入人体后在缺氧环境下繁殖并分泌毒素。可导致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简单来说就是肌肉僵硬到无法自主动作,重症患者可出现窒息和呼吸衰竭,甚至引起死亡。)
破伤风梭菌是一种“厌氧菌”广泛分布于土壤、自然环境中,人和动物都会因感染破伤风梭菌而患病。当伤口较深、受到污染时,有必要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可以预防破伤风发作。
破伤风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老年人比年轻人更为常见,在我国的家庭里发病及死亡率均较高,甚至是发达国家的上百或上千倍。
诱发破伤风的因素有哪些?
破伤风梭菌在一般浅表的伤口不易生长,其感染的重要条件是局部形成“厌氧微环境”,以下因素会增加感染破伤风梭菌的风险。
●伤口被泥土、粪便、痰液污染。
●钉子或针造成的穿刺伤。
●烧烫伤、挤压伤、烟花爆竹炸伤等。
●开放性骨折。
●动物或昆虫咬伤。
●慢性鼻窦炎、中炎、口腔感染、肛旁脓肿等。
●新生儿脐带感染。
●异物残留在体内,如钉子或碎片。
破伤风的疾病表现症状有哪些?
破伤风感染后会有10天左右的潜伏期。
▲全身型破伤风
80%以上病例为这一类型,表现为全身肌肉疼痛及痉挛,可产生典型的苦笑面容、弓反张,声门的痉挛会引起呼吸道梗阻导致猝死。
▲局部型破伤风
局部性破伤风并不常见,表现包括伤口附近限定区域的肌肉痉挛。痛苦的收缩可持续数周到数月,然后逐渐平息。可能发展成全身性破伤风,以及产生并发症。
▲头部型破伤风
是破伤风的一种稀有表现形式,通常与头面部创伤,特别是面部神经分布区与眼眶部位的创伤及慢性中耳炎相关。潜伏期通常是急性创伤后的1~2天。
表现为无张力颅神经麻痹,可能发展成为全身性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
因为分娩时使用不洁器械剪断脐带或脐部消毒不严格,破伤风梭菌芽孢侵入新生儿脐部所致。一般出生后4~7天发病。
早期出现哭闹、张口和吃奶困难等;疾病进展后症状与全身型破伤风相同。
治疗破伤风的方法有哪些?
?急性期治疗
破伤风患者应注意避免声光刺激,病情较重者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辅助呼吸。
?抗破伤风梭菌治疗
肌注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如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TIG)可中和未与神经结合的破伤风毒素。
清创:为了防止污染的伤口或损伤的组织感染破伤风梭菌,所有伤口均应及时清创,即清除伤口的污垢、异物和损伤组织。
抗生素:在破伤风的治疗中发挥辅助作用,可给予抗生素以抑制伤口中的破伤风梭菌增殖。常用药为甲硝唑和青霉素等。
?药物治疗
常用镇静镇痛和肌松药物纠正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用药物有苯二氮革类药物、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维库溴铵、吗啡、芬太尼等。
当患者病情控制不佳时,可导致骨折、肺栓塞,甚至因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而死亡。
预防破伤风的措施?
破伤风是可预防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防护措施包括正确处理伤口、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正确处理伤口
?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主动免疫即接种破伤风疫苗,可预防破伤风梭菌感染;被动免疫即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可中和未与神经结合的破伤风毒素。
日常中尽量避免钉子、针等尖锐物品,如纹身需要到专业机构进行,以避免消毒不彻底引起细菌感染。
受伤后及时处理伤口,严重的伤口需及时就医,以免病情恶性!
以上就是本期的安全急救分享,感谢大家的阅读,喜欢就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