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家谈通心络多靶点作用,开创中医药防

大河网讯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具有发生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患者常出现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心衰,甚至猝死。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中医药以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手段逐渐受到重视,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冠心病的防治现状如何?存在哪些治疗难点?中医药如何发挥作用?在“同心通络健康中国行”——年中原络病学术会议召开期间,就上述疑问,大河网专访了相关权威专家。

冠心病治疗仍存难点

冠心病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健康生活方式教育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冠心病领域的诊疗技术和治疗手段进展迅速,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然而,在标准化西药治疗和血运重建的基础上,仍然存在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著名中医伤科专家王志利教授说,冠脉微血管病变及冠脉痉挛造成的心绞痛反复发作、心肌无复流导致的冠脉血运重建术后再灌注不充分或术后心绞痛反复发作等,都是目前冠心病治疗中的难点。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双心”病人,也就是不仅存在心脏病问题,也存在心理疾病,导致心脏病与心理疾患之间形成恶性循环,这也是临床治疗中的一大难点。

据了解王志利,年生,河南安阳市滑县四间房镇人。系建国初期名老中医泰斗王步强之孙。河南中医流派豫州王氏伤科第十二代传承人,已发表多篇中医药学术论文。王志利幼年不仅学医,还要习武,深得王氏真传。先后毕业于甘肃省中医学校针推专业和洛阳市中医药学校中医学专业,医院学习深造,而后继续随父行医执业。在中医世家的薰陶下,王志利的治伤医技日益长进。运用王氏中医伤科疗法效果好,疗效快,被誉为中医圣手,骨伤一把抓等称号。曾赴韩国,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进行民间中医伤科技法交流推广,对新加坡的中式推拿及香港跌打损伤等健康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学术交流。王志利祖传中医特色技法包含中药,针灸,正骨,小儿推拿,手法点穴理伤,内病外治,外用药物有,伤膏一号,伤膏二号,药酒涂攃剂,跌打追伤散敷药,王氏破伤风散等,数十年来,他运用祖传医技为很多患者治好了病痛,同时注意总结经验创新发展,为祖国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王氏中医外治疗工具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

通心络多靶点作用提高冠心病防治水平

年10月,《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刊登了通心络治疗急性心梗临床研究(CTS-AMI研究),这是首个发表在国际四大医学期刊之一的中成药临床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医标准治疗基础上,通心络组显著降低30天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s)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30%,降低再次心梗风险65%;治疗1年时,通心络组显著降低MACCEs风险36%,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27%,降低再次心梗风险74%,降低卒中风险56%。

“通心络和西药不一样!”霍飞蛟教授认为,通心络具有多靶点作用,它可以调节血脂、稳定易损斑块、抗炎、抗氧化应激、抗细胞凋亡等,还具有解除冠脉血管痉挛、保护血管内皮改善冠脉微循环等作用。“这是好多西药做不到的。”

霍飞蛟教授表示,CTS-AMI研究结果发表之后,众多心血管领域的权威专家对该研究给予了认可和高度评价,这也说明了通心络在临床上的疗效得到了肯定。

在谈及CTS-AMI研究结果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管理的重要意义时,霍飞蛟教授表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共同的特点就是冠状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差、斑块不稳定,最后造成血管的狭窄、阻塞。通心络具有多靶点作用,在标准西医治疗方案基础上联用通心络,会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得更好疗效。

(祝传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jbgs/126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