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诊,常碰到患者前来,要求打破伤风针。破伤风到底是什么?有了伤口就要打破伤风针吗?本期《一页手册》,为大家带来破伤风的相关知识。
破伤风是一种致死率较高的感染性疾病,其致病菌为厌氧芽孢梭菌属的破伤风梭菌,该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人和动物的肠道内,其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1.伤口窄而深(如刺伤),伴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2.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3.同时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
临床上对于非清洁表浅的伤口,尤其是混有泥土、排泄物、铁锈等,以及弹伤、烧伤、冻伤等相关伤口,要考虑感染破伤风梭菌的可能。
破伤风梭菌可产生两种外毒素,其中破伤风痉挛毒素为主要致病物质,该外毒素为神经毒素,可抑制抑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甘氨酸)的释放,使得肌肉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失调,骨骼肌出现强烈痉挛。破伤风典型的症状是咀嚼肌痉挛造成的苦笑貌、牙关紧闭及持续性背部痉挛(角弓反张)。
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长至数月、数年。破伤风毒素一旦与神经组织结合,则抗毒血清已无中和作用,因此应尽早中和游离毒素。
破伤风免疫属于外毒素免疫,主要是抗毒素发挥作用。破伤风痉挛毒素毒性很强,极少量毒素即可致病,而如此少量的毒素尚不足引起机体产生免疫效应,且毒素与组织结合后,也不能有效刺激免疫系统产生抗毒素,故一般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获得有效抗毒素的途径是进行人工免疫。
人工免疫分为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1.主动免疫
破伤风疫苗由破伤风类毒素制成,破伤风类毒素有单价抗原疫苗(TT)、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DT或dT,视白喉类毒素的含量而定)以及百日咳-白喉类毒素-破伤风联合疫苗(DTwP,DTaP,dTaP或dTap)。百日咳疫苗有全细胞百日咳疫苗(wP)和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P),并根据百日咳抗原的含量记作aP或ap。
在我国,婴儿在出生后第3、4、5月进行三次DTaP基础免疫,之后分别于1.5岁及6岁进行DT加强免疫,之后每10年可进行加强免疫,对于此类接受全程主动免疫者,当有可能感染破伤风的伤口时,不需要进行被动免疫,仅需要肌注0.5ml类毒素。
2.被动免疫
分为破伤风抗毒素(TAT)和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
破伤风抗毒素:主要成分为经胃酶消化后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常用预防剂量为IU肌注,伤口污染重或受伤超过12小时者,剂量加倍,有效作用维持10日左右。TAT的不良反应主要有过敏性休克和血清病,在肌注之前应先进行皮试,如果皮试过敏,可进行脱敏注射法或者使用TIG。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不需要进行皮试,一次注射后在人体内可存留4-5周,免疫效能10倍于TAT。预防剂量为-IU,肌内注射。
*资料来源:
1.李凡、徐志凯、黄敏等,医学微生物学(第8版);
2.陈孝平、石应康、邱贵兴等,外科学(第2版);
3.WHOweeklyepidemiologicalrecord.No.20,,pp.-。
供稿:长夏半夏
美编:异叶青兰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