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作为“国粹”,其理论自明清以后几乎没有进步,永远都是“以前的好”,药是以前的好,医生也是以前的好,这种奇葩的“逆行”思维恐怕也只有中医界才有。而每每有大规模疫情爆发,前线西医在救人,后方中医使不上劲就算了,更大肆敛财!
当年上海甲肝爆发,经医疗人员观察,甲肝最终会自愈,所以甲肝从来不是被“战胜”的,而当时为了稳定社会,政府使用了“板蓝根”作为安慰剂,以稳定社会情绪。而这开了一个很坏的头,以至于非典时期都有人相信板蓝根有效。实际上医者都明白,板蓝根只是个普通的“饮料”级别的冲剂,所谓的“治疗效果”,跟加多宝没啥区别。
另外,此次疫情的“人文因素”,可能就是中医“以形补形,吃啥补啥”的妄想。
“吃啥补啥”根本就是疯子说的话,因为这句逻辑不清、是非颠倒的话,中国人吃了多少不该吃的东西!
中医以为蝙蝠能在晚上吃到蚊子是因为蝙蝠眼睛特别明亮,就把蝙蝠屎叫“夜明砂”,吃了明目。如果他们知道蝙蝠几乎是瞎子,捉蚊子靠的是耳朵,就该叫“夜聪砂”,吃了聪耳吧。在此次疫情中,不少网友在朋友圈转发“用中医治疗新冠病毒”的帖子。已经转过的朋友,请你扪心自问:
当你或你的家人不幸受感染,你有没有勇气让医生给你或你的家人用中药治疗?
如果没有,请你不要再造谣!
在中医“辉煌”的历史中,让我们回顾一下每次传染病所造成的死亡率:
中国古代瘟疫记录: 11年,新王莽始建国三年,辛未年,大疾疫,死者过半,摘自《后汉书·刘玄传》。 16年,新王莽天奉三年,丙子年,二月大疫,冯茂在句町,士卒死于疾疫者十有六七,摘自《后汉书·王莽传》。 22年,新王莽地皇三年,壬午年,大疾疫,死者且半,《后汉书·刘吉传》。 38年,建武十四年,戊戌年,会稽因大疫而死者万数,摘自《后汉书·钟离意传》。 44年,建武二十年,甲辰年,马援在交趾,军吏经瘴疫死者十之四五,摘自《后汉书·马援传》。 49年,建武二十五年,己酉年,武陵五溪大疫,人多死,摘自《后汉书·马援传》。 年,延熹五年,壬寅年,皇甫规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有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摘自《后汉书·皇甫规传》。 年,建宁二年,己酉年,疫气流行,死者极众,摘自《备急千金要方·伤寒》。 年,建安元年,丙子年,南阳自此连年疾疫,不到十年之间,张仲景宗族两百余口,死者竟达三分之二,摘自《伤寒杂病论·序》。 年,建安十三年,戊子年,十二月,大疫,魏军吏士多死,摘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年,黄初四年,癸卯年,三月,宛许大疫,死者万数,摘自《三国会要》、《宋书·五行志》。 年,太元二年,壬申年,夏四月,围新城,大疫,兵卒死者大半,摘自《三国志·吴志·孙亮传》。 年,嘉平五年,癸酉年,四月,新城大疫,死者大半,摘自《宋书·五行志》。 年,泰始九年,癸巳年,吴疫,三年内仅京都死者竞达十万,摘自《宋书·五行志》。 年,咸宁元年,乙未年,十一月,大疫,京都死者十万人,摘自《宋书·五行志》。 年,永昌元年,壬午年,十一月,大疫,死者十有二三,河朔亦同,摘自《宋书·五行志》。 年,太元元年,丙子年,冬,大疫,延至明年五月,多绝户者,摘自《宋书·五行志》。 年,太元五年,庚辰年,五月,自冬大疫,至于此夏,多绝户者,摘自《宋书·五行志》。 年,隆安元年,丁酉年,八月,北魏大疫,人与马牛死者十有五六,摘自《北史·魏本纪》。 年,宋景平元年,癸亥年,魏,士众大疫,死者十有二三,摘自《北史·魏本纪》。 年,魏皇兴二年,戊申年,十月,豫州疫,民死十四五万,摘自《魏书·灵徵志》。 年,魏永平三年,庚寅年,四月,平阳郡的禽昌和襄陵二县大疫,死二千七百三十人,摘自《魏书·世宗宣武帝纪》。 年,隋开皇十八年,戊午年,九月,汉王谅师遇疾疫而旋,死者十八九,摘自《隋书·高帝纪》 年,隋大业八年,壬申年,大旱疫,人多死,山东尤甚,摘自《北史·隋本纪》。 年,唐永淳元年,壬午年,加以疾疫,自陕至洛,死者不可胜数。死者枕籍于路,摘自《旧唐书·五行志》、《旧唐书·高宗纪》。 年,唐垂拱三年,丁亥年,是春自京师至山东疾疫,民死者众,摘自《旧唐书·中宗纪》。 年,唐景龙元年,丁未年,夏,自京师至山东、河北疫死者千数,摘自《新唐书·五行志》。 年,唐宝应元年,壬寅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摘自《新唐书·五行志》。 年,唐广德元年,癸卯年,江东大疫,死者过半,摘自《旧唐书·代宗纪》。 年,唐贞元五年,己巳年,是夏淮南浙东西福建等道旱,井泉多涸,人渴乏,疫死者众,摘自《旧唐书·德宗纪》。 年,唐元和元年,丙戌年,夏,浙东大疫,死者大半,摘自《新唐书·五行志》。 年,唐广明元年,庚子年,春末,贼在信州疫疠,其徒多丧。赋众疫疠,摘自《旧唐书·僖宗纪》。 年,唐大顺二年,辛亥年,春,淮南大饥,军中疫疠,死者十三四,摘自《旧唐书·昭宗纪》。 年,南宋建炎元年,丁未年,三月,金人围汴京,城中疫死者几半,摘自《宋史·五行志》。 年,南宋绍兴元年,辛亥年,六月,浙西大疫,平江府以北,流尸无算,摘自《宋史·五行志》。 年,南宋绍兴二年,壬子年,春,涪州疫,死数千人,会稽时行痢疾,摘自《宋史·五行志》、《续名医类案·痢类》。 年,金正隆六年,辛巳年,诸道工匠至京师,疫死者不可胜数,天下骚然,摘自《金史·完颜匡传》。 年,南宋隆兴二年,甲申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绥,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是岁浙之铠饥民疫者尤众,摘自《宋史·五行志》。 年,南宋淳熙八年,辛丑年,行都大疫,禁旅多死。宁国府民疫,死者尤众,摘自《宋史·五行志》。 年,南宋绍熙二年,辛亥年,涪州疫,死数千人,摘自《宋史·五行志》。 年,宋嘉定二年,己巳年,夏,都民疫,死去甚众,淮民流江南者,饥与暑并,多疫死,摘自《宋史·五行志》。 年,南宋嘉定三年,庚午年,四月,都民多疫死,摘自《宋史·五行志》。 年,南宋德佑二年,丙子年,数月间城中疫气薰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数计,摘自年,元大德元年,丁酉年,八月,真定、顺德、河间旱疫;河间之乐寿、交河疫死六千五百余人。(十二月)般阳路饥疫,兵多死于瘴疠,摘自《元史·成宗本纪》、《新元史·史耀传》。 年,元至大元年,戊申年,春,绍兴、庆元、台州疫死者二万六千余人,摘自《元史·五行志》。 年,元至顺二年,辛未年,疫疠死者十九,摘自《元史·文宗本纪》。 年,元至顺三年,壬申年,宜山县饥疫,死者众,摘自《元史·文宗本纪》
年,明末鼠疫,北京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已高达全城的五分之一。“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
年,西南大瘟疫,死亡人数约万(中国+印度)。
年,山东瘟疫,峄县城几乎死绝,滕县“疫大作,损口不胜其计”,莱阳县“疠疫大作,死亡殆半”。
年,满洲里首发鼠疫,“死尸所在枕藉,形状尤极惨然”。疫情如江河决堤,不可遏止,不仅横扫东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东等地。此后清王朝迅速分崩离析,次年辛亥革命胜利(有没有觉得有点喜剧性?)。
至清末,中医对付病毒没有一次有效果!活下来的人最终都是未被感染,或自然淘汰下来的(完全属于自生自灭状态)。
说句可能过分的话:
有些病人也许不应该死,被中医的错误理论一治,他就死了。从事医疗行业的朋友,或者正在研读医科的朋友,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研究一下相关历史和具体的统计数据,作为论文也是有研究价值的。
当然,也会有人拿“青蒿素”来反驳,青蒿素是一个单一分子,严格来说,它是正儿八经的西药:
请问:哪一味中药可以用分子式来表示?
就算目前还在流通的各种“中药注射液”也是各种物质混杂在一起,无法清晰地使用分子式表达。
而青蒿素对付的是疟原虫并不是病毒!
我做遗传生育工作(我也不是没学过中医,早在年,在学校看完中药、中医理论,我就崩溃了。我高中是加物理的,物理基本常识不允许我相信那些东西。),平时对基因概念耳濡目染,对于那些本身没什么问题,只是生活习惯不正确的病人,医院才会建议其使用中药,并嘱咐其改善生活习惯。真正治好病的因素是生活习惯的改善,而中药只是安慰剂。
另外大家也可以研究一下:
老中医们那么厉害,他们自己的平均寿命是多少呢?他们那么会养生,那么会“治本”,自己会比西医长寿吗?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