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经济简便,应用范围广泛,且安全而无毒副作用。但是,如果医者掌握不当,或者由于患者的某些原因,亦可能发生针灸意外事故。
01——针灸事故发展介绍——
回顾历史,早在先秦时期,《黄帝内经》就提到针灸不当可导致人体损伤乃至死亡,甚至从病症、部位、心身、时间等方面就针灸意外事故及其预防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此后历代医家多有论述,并认识到针灸操作技术的精深与否对防止针灸意外事故的发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从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针具不断改进、针灸人员素质逐步提高、消毒观念和解剖学知识日益普及,有效地阻止了针灸意外事故的发生。但是,随着针灸技术的不断更新,新的意外亦不断出现,临床中如何加强防范,仍然是放在我们面前的极为艰巨的任务。当今世界多个国家开展针灸疗法,由针灸不当导致意外损伤日渐增多,虽与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关,但与国外针灸疗法本身不完善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准确掌握针灸操作方法,严防针灸意外事故的发生已经成为全球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02——致病原因——
一、消毒问题针刺消毒不严格,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针具、穴区皮肤和术者手指,任一环节的忽略,都可导致感染。特别是一些偏僻边远地区的少数针灸医生,习用隔衣进针和口温(即先将针具在口内含至温热后刺)法,极易导致感染。而三棱针、皮肤针等,也常会忽略严格消毒。
二、操作原因在针刺过程中,将皮下各层组织内的原有病灶中的细菌或其它致病微生物,带入较深层的其它组织内。如有在腰部正中病灶部位行针刺治疗,结果导致严重的硬脊膜外脓肿,即可能与此有关。另外,穴位结扎(或穴位注线)时,如肠线残端露出表皮之外,也易因消毒不严,术后护理不当,引起感染。
三、注射剂原因穴位注射时,除因不注意严格的无菌消毒外,对所注射药物的情况不了解,也是造成感染的原因之一。如有穴位注射过期卡介苗,结果会引起多发性寒性脓肿,并残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四、患者体质全身免疫机能低下及有小血管病变的患者需要谨慎处理。
女性在月经期间以及怀孕时身体状态会比较特殊,此时也不能进行针灸,不然有可能会引起身体不适。婴幼儿最好也不针灸也不宜留针,避免出现意外。从新生儿到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能性最大,尤其是老年病人合并糖尿病、动脉硬化或恶性肿瘤接受化疗或免疫抑制剂者好诱发坏死性筋膜炎。
此外滥用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也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