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医脉我眼中的中医二

云南白癜风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dy/150516/4624567.html

号脉对临床的指导作用在《伤寒杂病论》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伤寒论》中脉证并治,尤其是对病的三阴三阳,表里传变,正邪虚实,寒热以及对脉势,脉位的等等理解特别深入。

如,“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小柴胡汤主之”,以脉来指向相应的症状来确立治疗;再比如“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

《金匮要略》的这种把脉方式现在也是很常见的。头几天,有一个病人来我这里看病,我给她号了号脉,问她:

“最近胸闷吧?”

她点点头,“对。”

“有点气短,口苦?”

又点了点头,“对。”

然后我开了方子,和她说:“你自己左手搭右手,右手搭左手,试一下,看看寸下关上之间是不是有一个结,比其他的脉大还粗,和且还柔软有力。”

她有点疑惑地问我,:”寸关在哪摸?“

我解释了一下,:“掌后高骨对应的尺侧位置就是关位,关以上靠近腕横纹的位置是寸位,这两个之间的地方你可以摸一下。”

她摸索着找到位置,轻轻一按,面露惊讶,:“真的有一个结,挺有力的。”

我们讲究四诊合参,脉证相对,大部分时候,病人的疾病与之的脉象是相对应的,如果摸不出来这个脉象,就一定是摸错了。脉证不符的占极少数。

知乎上有人问过一个问题,问看中医让人摸脉,说准了再开药,说不准不开药。问这个问题的人真的不懂中医。中医治病是四诊合参,仅靠脉诊就对病症作诊断以及推理也是不全面的,还要结合望诊,问诊,闻诊相结合。而望诊和闻诊在古代也很常用。

很多常见病往往是没有把病人的脉,直接由药堂里的先生看诊抓药。所以药房对头柜,二柜,三柜的先生”望诊“的要求很高,要求一眼看出患者属于什么体质,看什么类型的病,取哪方面的药。

在古代药房,很多人来买药都是觉得不舒服,所以一些不是很重的病,药房先生一看就知道了。哦,应该去拿这个丸散,哦,这个应该抓汤药。比如气虚乏力就给补中益气汤。肾阴虚腿软就给六味地黄丸。

但是有的时候,看不到病人,大夫也要开药。古代的交通根本无法与现在相比,交通更为不便利,所以很多病人,身患急病重病,或者因为一些其他的身体条件(比如怀孕),无法挪身前往看病,家中亲人往往会代为来求药,而大夫看不到人,仅听病人家属说的症状,发病时间以及因何发病等等,或者根本没有症状,只有病名,或者患者所苦,就要拿出药来就治。

我那时候跟先生,有个人来了就说,”大夫,我老婆没奶了,您给抓点药呗。“先生也不说什么,就走到药柜子前,拿了三张牛皮纸,拉开几个柜子,哗啦哗啦的抓了几把药,包了三个小包,让人带走了。这种诊疗模式是那个特殊年代的社会产物,也是中医闻诊的另一种。现在有了病,医院等医疗机构看了。没有那么不负责任的看病。

跟先生时,先生常讲,他的学习经历。先生常说:

古代的药堂,比如同仁堂,鹤年堂。一般顾客管进门见到穿长衫马褂店员的叫先生。管整个店铺的叫掌柜的。管出资人叫东家。当然也有既是东家又是掌柜的,也是先生还兼职当伙计的店铺,这里面先生的地位最高,分为头柜先生,二柜先生,有的大连锁店还有三柜,四柜的先生等等。伙计一般是不接待顾客的,而且区分明显,一般外观就能区分,相当于现在的工作服。

大部分常见病,都是去药铺里直接买的,跟柜台里的先生一说,先生就给你看完了,就是现在的河南很多区县地方,依旧是看病不收钱,给药才收药费。

药房对先生的望诊要求都特别高。你有钱没钱,身份地位,干什么工作的,你的性格,你生了什么病,不用说话,看看你的衣着,走路的姿态,面色他就全知道了。虽说是一视同仁,但是对达官显贵的还得阿谀奉承小心应对。至于对急性病的处理,突发状况的应对,必是手到擒来。如果来个病人,突然病发死在了你的店铺里,多晦气呀,名声就不好听了,以后怎么还有顾客上门呀,也被同行耻笑,所以一看就要死的,你也得有办法让他多活会儿,最起码不能死在店里。

当年抗日时期,日本鬼子到南京大屠杀,把南京的同仁堂给抢光了,还有南京的荣宝斋也是一样,珍贵东西一扫而光,人死的那叫一个惨呀。很多供货的商家,拿着开的票据找到北京同仁堂来要帐。当时全国都遭难,又何止一家,东家一咬牙说分期还,总有闯过的关。有情有意的东家,把家里的首饰古董都当了,分批还款,就这样硬挺过来了。大部分的企业,店铺都人去楼空。跑了。也就荣宝斋南纸店,和同仁堂等几个店铺熬过来了。

同仁堂有个药的叫虎骨酒。

其成分:虎骨,麻黄,羗活,防风,荆芥,祁蛇,当归,川芎,陈皮,肉桂,木香,豆蔻,厚朴,砂仁、人参,鹿茸,枸杞子,玉竹,牛膝,熟地,川乌,草乌,附子,威灵仙,萆薢,防己,乌药,细辛,辛夷,乳香,没药,等。

用治:祛风活血,壮筋骨,强膝力。主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腰疼背痛。在那个时代,什么病都治疗的药特别的畅销,社会动荡,急诊救命的药更是如此。后来日本侵华的时候一直想要这方子和炮制加工方法,都没有成功,死了很多保护各种秘方的人,很多都被日本鬼子迫害了。剩下保护这些方子的老前辈们,后来解放后了。很多老人都回来了,才把古方重新生产。

云南白药的创始人,曲焕章先生,他的经验方,主要成分是三七,草乌,散血草,白药,等。《云南白药》是散剂,也就是药末,因为能治疗跌打损伤,骨折,枪伤出血,各种出血证(咳血,吐血,便血,软组织发炎疼痛出血)在战争时期,那就是救命的药。其中有一粒小丸叫保险子,止血生肌,止痛,抗破伤风。治疗外伤引起的抽搐。这人都受伤,吃了药立马就没什么事了,在那个时代这种是神药。日本鬼子找到了他,逼着他把处方交出来。他不交后来被日本人严刑拷问下非人的折磨给弄死了。后来又四处抓他的家人,幸好曲焕章有先见之明,让家人避走海外,才逃过一劫。

过去曾有人提出对中医要“废医存药”,即废止中医的理论,保留中药的使用。

我们那个时代大夫,一般求药堂让其坐诊。因为药铺是固定资产,所以在当地有客源,医生很多没有固定门面,固定的资产,所以老百姓怕他们,骗钱跑了,所以很多人不去找他们。大的药铺那是信誉的保障,所以请的大夫也比较可靠。这才有人也就是有患者看病的。一般的人,病轻的,药店卖药的先生就直接看了。其他一般的大夫,如果没有报纸名人宣传介绍,很多也都靠吹牛。靠吹的神乎奇技。有真才实学的少,本身药铺的先生,掌柜的就会看病,所以能在诊所坐镇的,都是很厉害的。

不过很多也在家里看病。有,有名。但大部分生活艰难。

往期回顾:

燕山医脉——我眼中的中医(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lcjc/7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