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至10月,是蜈蚣等毒虫的活跃季节。近期,不少市民不幸被蜈蚣咬伤。医院急诊科在短短一晚内,就连续接诊了3名被蜈蚣咬伤的患者。其中,有一对祖孙在半夜时分被蜈蚣咬醒,疼痛难忍,医院寻求治疗。9月27日深夜,乾潭镇的金阿姨和小孙女在睡梦中被“虫子”袭击,两人被惊醒后发现床边爬着一只大蜈蚣。家人紧急将她们送至医院急诊科,医生对伤口进行了仔细检查,发现有两个明显的牙印,随即给予抗过敏、止痛、外敷以及注射破伤风针等紧急处理。经过治疗后,祖孙两人的疼痛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在小区悠闲漫步时,更楼的刘女士不幸被蜈蚣咬伤右脚。起初,她并未在意,以为只是小伤,便自行服用抗过敏药物并外涂药膏进行治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咬伤处症状并未得到缓解,反而愈发严重,红肿疼痛加剧,刺痒感严重影响到了她的日常活动。无奈之下,她只好前往医院寻求专业诊治。经过医生们的对症治疗,刘女士的症状终于得到了有效缓解。医院急诊科医生提醒,被蜈蚣咬伤后,皮肤上会出现两个瘀点,并伴随局部红肿、刺痛、瘙痒和发热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能还会出现水疱、红斑、淋巴结肿痛,甚至抽搐、全身麻木和昏迷等全身反应。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蜈蚣咬伤可能引发后续感染,导致如败血症等严重后果,过敏反应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当被蜈蚣咬伤时,切勿使用土方法处理伤口,尤其应避免用嘴吸吮。正确的处理方式如下:
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患处,随后局部外涂5%~10%的氨水或小苏打溶液,以中和蜈蚣释放的酸性毒液,从而减轻疼痛和中毒症状。
在野外环境中,可以选用如鲜马齿苋、鱼腥草或蒲公英等中草药,将其捣烂后敷在患处。同时,用布条裹住伤口上方,以防止毒液进一步扩散。每15分钟应松开绑扎处,以免造成伤处坏死。
若肿胀明显,可以考虑局部针刺放血。但请注意,不建议强行挤压伤口以试图挤出毒液,因为这样可能导致伤口处毛细血管破裂,使得毒液更易被吸收。正确的做法是在伤口周围进行冰敷以减轻疼痛,并通过切开伤口、利用抽吸器等工具吸出毒液,之后再用高锰酸钾清洗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