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星球2上镜动物解读

最近,BBC的新作——蓝色星球2(BluePlanetII)在国内上映了。

得益于腾讯与BBC的合作,我们也终于可以在第一时间欣赏到这部世界顶级水准的精彩纪录片。不得不说,不论是技术、创意还是情感表达方面,蓝色星球2都完美地诠释了什么是“世界顶级纪录片”。就连中文字幕翻译的水平也是极高的,并没有给这部纪录片拖后腿。

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海洋动物的神秘、奇妙、壮丽都有了十分直观的感受。但纪录片展示信息毕竟有限,因此,本文将为大家梳理《蓝色星球2》第1集中出现的海洋动物们,以及关于它们的更多科学背景与细节故事。

本图文含剧透,既是影评,也是科普文章,但不涉及过多专业知识,旨在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神奇的海洋精灵们。物种介绍次序按在剧情中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列。

宽吻海豚

Bottlenosedolphin

Tursiopstruncatus

亮相时刻:03分55秒

冲浪的宽吻海豚是全片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完美的光影,极致的视觉冲击力

宽吻海豚(或称瓶鼻海豚)属于鲸目,海豚科。它是全世界最常见、分布最广的海豚之一,全球的热带和温带海洋都是它们的活动范围,在国内的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也有诸多记录。纪录片里看上去娇小灵活的它们,实际体长可以达到3米以上,小点儿的(成年)个体也有两米多长。

前段时间新西兰有一个在海里玩潜水的哥们被一小群海豚靠近围观,上岸以后他接受采访时说:“以前觉得海豚挺萌,但当我真的被几只体长超过3米的庞然大物包围时,还是很惊悚的……”

宽吻海豚在某些海域十分常见,而且对人(船)十分友好,这只热情的宽吻海豚是我们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附近拍到的。朱雷摄,保留所有权利

宽吻海豚非常喜欢集群,从数只的家族群到只的大群都有报道。在群体内,它们会花大量的时间通过叫声和嬉戏进行交流和娱乐活动(例如冲浪)。它们的智力极高,可以借助简单的工具或者材料提高狩猎和生存效率,而且海豚妈妈会把许多高端生存技巧传授给宝宝(这点纪录片里也拍到了)。

超高的智商和萌萌的外表使得宽吻海豚成为海洋馆和马戏团的常客,然而,目前全球所有在这类场馆的海豚都面临着巨大的精神压力、较差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缩短的寿命等问题——海豚并不是被用来娱乐大众的,它们是属于大海的精灵。

猪齿鱼

Tuskfish

Choerodonsp.

亮相时刻:08分40秒

大家一定还记得这条既漂亮又机智的鱼,经过一番努力,它终于砸开了这个蛤蜊……

猪齿鱼并非特指某个物种,而是鲈形目隆头鱼科猪齿鱼属(Choerodon)的统称,一般在珊瑚礁附近活动,在热带鱼缸里和餐桌上偶尔也能见到它们的身影。我查了下,纪录片中出现的最可能是蓝猪齿鱼(C.azurio),这是西太平洋珊瑚礁地带比较常见的一种猪齿鱼,从澳洲大堡礁到中国东海皆有分布。

蓝猪齿鱼成体并不大,大致在30~40厘米左右,具有典型的热带珊瑚礁区域鱼类的华丽色彩。它有两对令人印象深刻的外突犬齿,能够咬碎海里大部分贝类和小型甲壳类的壳,但总是能碰到咬不动的,于是就有了纪录片里这只机智的鱼。

乌燕鸥

Sootytern

Onychoprionfuscatus

亮相时刻:12分15秒

这是一只逃过一劫的乌燕鸥宝宝,真的没想到它居然能活下来,祝福它!

燕鸥是鸟纲,鸻(héng)形目,燕鸥科的统称,全球有四十多种。燕鸥之所以叫燕鸥是因为它们的体态轻盈、翅膀很尖,而且尾羽大多呈“剪刀状”,飞起来的时候就像放大版的燕子。

国内比较常见的燕鸥是普通燕鸥和须浮鸥。同时,燕鸥家族还有一些“网红”,比如繁殖于东海、全球数量不到只的极危鸟类黑嘴端凤头燕鸥,还有以迁徙距离跨越整个地球而著称的北极燕鸥等等。

北极燕鸥繁殖于北极,越冬于南极,是世界上迁徙距离最长的鸟,它具有极典型的燕鸥体型,特别是剪刀状的尾羽。朱雷摄,保留所有权利

纪录片里在小岛上熙熙攘攘的是乌燕鸥。乌燕鸥是一种分布极广的海鸟,繁殖于热带地区的海岛上,在国内东南沿海地区也能找到。乌燕鸥喜欢集群活动,飞行能力很强,能够在海面上空长时间飞行并进行掠水、悬停、急停转向等高难度动作。不过乌燕鸥的宝宝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拥有出色的飞行能力,这就给了一些掠食者提供了机会。

乌燕鸥的成鸟漂亮且修长,而且有极具特色的白色前额;而乌燕鸥的宝宝全身是近乎黑色的,背上有零星的白色斑点,长相和成鸟迥然不同。

漂亮的乌燕鸥成鸟

珍鲹(shēn)

Gianttrevally

Caranxignobilis

亮相时刻:14分02秒

燕鸥的飞行技巧是极高的,一只能抓到燕鸥的鱼,得厉害到什么程度?这纪录片多次刷新了我对鱼的智商的认知

鲈形目有不少性情凶猛的鱼,也有不少块头特别大的鱼,鲈形目鲹科的珍鲹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既性情凶猛,块头还大。珍鲹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到西太平洋,成年个体可以长到1.7米、80千克左右,因此它一口就能吃掉体长不到40厘米的乌燕鸥宝宝。

珍鲹“飞”出水面抓燕鸥,场面十分震撼

虽然纪录片中的珍鲹表达了对燕鸥宝宝的强烈兴趣,但在平时,它们的食谱中绝大部分还是珊瑚礁附近的鱼,偶尔有头足类动物(章鱼乌贼等)还有甲壳动物(螃蟹龙虾等)。

作为一种高智商鱼类,珍鲹熟练掌握了多种捕食策略。比如它们会“飞”起来抓燕鸥,再比如它们会集群合作抓鱼,通常一群里会有一个领头的,其他个体则负责把猎物(小鱼群)包围,使猎物聚集在一起,还会把猎物打晕以便吃得更爽。研究表明珍鲹集群捕猎有助于提高整体捕食效率,但对个体存活率的影响不大。

夏威夷群岛附近的珍鲹还有一种有趣的“护送”僧海豹的行为。它们会主动跟着僧海豹在水里游,当海豹在海底停下来觅食的时候,珍鲹会凑近海豹的嘴边,抢被海豹惊扰的鱼虾之类的食物。因为海豹吨位比珍鲹更大,所以让海豹冲在前面负责惊起猎物是一个非常机智的捕猎策略。有时,珍鲹也会跟着鲨鱼做同样的事情。

蝠鲼(fèn)

Mobula

Mobulasp.

亮相时刻:20分37秒

纪录片中像火箭发射一样出水的蝠鲼

蝠鲼是蝠鲼属(Mobula)好几种长的差不多的鱼的泛称,属于软骨鱼纲鳐总目蝠鲼科,跟鲨鱼算是远亲(所以蝠鲼是鱼!不是哺乳动物,也不是鸟)。蝠鲼分布广泛,全球的热带、温带海域都有,而且长相十分猎奇,特别是那对引人注目的“大翅膀”,因此它们在纪录片和水族馆里都很常见。

蝠鲼的鳃在身体腹面靠前,每侧有五个鳃孔(就是照片里脑袋后面的五条缝)。摄影:DavidSim,原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yczz/992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