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越来越热,人们穿得越来越少,受外伤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在大家的印象中,受伤流血后,以防万一,得打破伤风针。
可大夫说了,什么时候打、该怎么打,下面这4个误区一定要小心。
误区一:
创伤后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
凡接受过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全程预防者,在注射完最后1针的5~10年,若有外伤不需再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不用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
若超过5~10年,受伤后可再加强注射1次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但不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误区二:
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只在外伤后24小时之内有效
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多数为1~2周。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24小时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预防作用。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且两周内应用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误区三:
该应用被动免疫制剂时却不应用
对于某些非外伤性的损伤,例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临床医生很少考虑到其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
肠道破裂造成的腹腔及手术切口污染,若病史较长,污染重,就可能发生破伤风杆菌感染。这些患者应该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同时要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促使其产生长期抗体。
误区四:
被动免疫后就不会患破伤风
被动免疫给体内带来的抗体只能持续2~3周,此后抗体水平下降,身体不再受到保护。因此,应用一次破伤风抗毒素或免疫球蛋白,并不能带来持久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要靠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主动免疫。
特别提醒有可疑伤口要及时充分冲洗,医院就诊。
(来源:健康咨询报年5月29日第3版)
更多内容推荐:
孩子要不要打破伤风疫苗
“瑜伽病”已成为城市白领新病种
健康微店选择多多,优惠多多!
在这,您可以订阅“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全年”的《健康咨询报》。
声明:本店只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