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3
同样是救命的“破伤风针”,“人破”一针难求,“马破”却滞销卖不出去。昨天,武汉晚报记者意外得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忍痛将还有1年半才过期的万支“马破”全部销毁,并彻底关闭养马场,直接经济损失近万元。
没过期的救命药为何要白白浪费掉?昨天,该所专家道出原委:销毁的这批“马破”是年生产的,按当年调研后的市场需求生产了万支,但是到去年11月底才卖出去万支。
他痛心地说,即使是将这批药亏本卖给经销商,因为利润太低,经销商也不愿意卖。积存的万支药占满了整整一个冷库。为给其他疫苗和血液制品腾地方,无奈之下只得向药监部门申请销毁。
据介绍,“马破”又叫破伤风抗毒素,是从马血清中提取的抗毒素,因为是异种蛋白,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用前需要先做皮试;而“人破”是从人血浆中提取的免疫球蛋白,没有这个担心。但是,受血浆来源、国家限价等限制,“人破”生产量有限。
生产厂家工作人员手拿着破伤风抗毒素(“马破”)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破”)。
高的是“马破”,矮的是“人破”。
“供需矛盾的背后是对‘马破’的误解。”专家坦言,现在的人都怕过敏、嫌麻烦,一窝蜂地都要打“人破”,使得原本就紧俏的“人破”更是“一针难求”。其实在年以前,国内根本没有“人破”,受了伤打的都是“马破”。碰上过敏,分成几次小剂量注射,多挨几针一样能救命。
据悉,从上世纪50年代建所到现在,该所生产的“马破”,没有发生过一例过敏致死的病例。
是谁制造了“人破”的紧张?一边是供货充足、价格便宜的“马破”卖不出去;一边是市场紧俏、价格持续走高的“人破”一针难求。是什么导致本应互为补充的救命药出现如此两个极端?
近日,武汉晚报记者对破伤风针的现状进行了探访。
3.5元的“马破”病人不买账4月2日傍晚,王先生在阳台上搬弄花盆时,被防盗网上锈迹斑斑的铁丝戳伤了右手掌虎口,社区医生建议打一针“破伤风针”。“不是说‘马破’容易过敏吗?”夫妻俩听说社区只有“马破”后,果断拒绝。
随后,医院遍寻“人破”无果,3日上午10点,妻子陈女士在白癜风哪里治疗天津市治疗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