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味学中药竹茹

点击「医院」可快速   竹茹别名竹皮。性味:甘,微寒;入肺、胃经。功效:清热化痰,除烦,止呕。主治: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竹沥别名竹汁。性味:甘、苦,寒;归心、肝、肺经。功效:清肺降火,滑痰利窍。主治:中风痰迷,肺热痰壅,惊风,癫痫,热病痰多,壮热烦渴,子烦,破伤风。

  竹茹和竹沥共性为:二药来源相近,性味均为甘寒,同具有清化热痰之功效,可用于痰热咳嗽及痰扰心神之证。差异为:竹茹清化热痰,擅清心除烦,治痰热、肺热咳嗽,痰热心烦不寐,清热降逆止呕,治胃热呕吐、妊娠恶阻,为治热性呕逆之要药,另有凉血止血作用,治吐血、崩漏等;竹沥性大寒而滑利,祛痰力强,治痰热咳喘,痰稠难咯,顽痰胶结者最宜,入心肝经,善涤痰泄热而开窍定惊,治中风痰迷。

性状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的丝状或薄带状,常卷曲扭缩而缠结成团或作创花状,长短不一,宽0.5-0.7cm,厚0.3-0.5cm。全体淡黄白色、浅绿色、青黄色、灰黄色、灰黄绿色、黄而韧,有弹性。气稍清香,味微甜。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外用:熬膏贴。

使用禁忌

  寒痰咳嗽、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现代研究

  竹茹含2,5-二甲氧基对苯醌、丁香醛、对苯二甲酸-β-羟乙基甲基酯等。

  含木质素、纤维素。

药理作用

 本品可抗菌,抑制酶活性。

中药附方

  1、治肺热咳嗽,咳吐黄痰:竹二青三钱。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2、治小儿痫:青竹茹三两,醋三升,煎一升,去滓,服一合。兼治小儿口噤体热病。(《子母秘录》)

  3、治哕逆:橘皮二斤,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金匮要略》橘皮竹茹汤)

  4、治妊娠恶阻呕吐,不下食:青竹茹、橘皮各十八铢,茯芩、生姜各一两,半夏三十铢。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不瘥,频作。(《千金方》)

  5、治妇人乳中虚,烦乱呕逆,安中益气:生竹茹二分,石膏二分,桂枝一分,甘草七分,白薇一分。上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弹子大。以饮服一丸,日三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烦喘者加柏实一分。(《金匮要隙》竹皮大丸)

每日猜一猜

小提示:性味:甘,咸,凉;归心经。

昨日猜一猜答对人员(







































白癜风专业医院资讯网
白蚀病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yczz/1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