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小酱导读:一直以来在我们的观念里,狗都是我们忠实的朋友。可是当某天,这个朋友突然对你恶脸相向、围攻撕咬,你该怎么办?被它咬伤之后,你又该怎么办……
一朝被狗咬,十年怕狗叫。对于小编这样的怕狗人士来讲,被咬的经历一次就足够了,让我到如今还心有余悸,遇到狗都绕道而行。
流浪狗、宠物狗咬伤人的新闻一直都有,可是在校园里被咬伤,却并不多见。校园安全的事情当然是交给学校处理,可是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我们还是要自己提高。
女大学生校园惨遭流浪狗撕咬5月2日,微博上一则“女大学生惨遭流浪狗撕咬”的新闻登上热搜,视频是5月1日晚发生在湘潭大学校园的一幕。视频中一女生遭成群流浪狗撕咬。
视频中应该是湘潭大学校园内监控视频的一角,当时一名女生在路上慢慢的走着,突然从左边冲出来了一群流浪狗,直直的奔着女生跑去,姑娘吓得赶快往旁边跑,然后消失在了监控画面中;不久女生又折返跑了回来,跑向了另外一侧,那一群流浪狗也紧追不舍,直直的盯着女生,之后视频结束。
随后湘潭大学安保处工作人员回复“确有此事,当时女生就送往疾控中心治疗,目前已经接受了全面的治疗,但具体一切以宣传部发布的消息为准。”
保处工作人员同时说明,“清理流浪狗的工作一直在做,也并不是网上所说扑杀流浪狗,这样做也太残忍,只是把流浪狗送往其他救助站去了。”
对怕狗的小编来讲,这个视频看得我惊魂未定,难以想象这个女生在那一刻是多么恐惧和无助。但是当事件发生以后,除了相关部门要采取处理措施,作为围观群众的我们,也要对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从中吸取教训,学习防治措施。
遇到流浪狗或有攻击性的狗,怎么办?通常狗的行为有两种情况:
叫的同时伸舌头,摇尾巴,晃身子,一跳一跳。以上任何一种,它想玩;耳朵被过去,尾巴夹起来,嘴角上扬,发出低沉咕噜咕噜声,以上任何一种,为攻击性表现。
1.绝对不能做的
(1)绝对不要跑
首先你跑不过狗。如果你是怕狗的软妹子,绝没有希望能够通过“跑”来摆脱恶犬的追逐。其次,犬科动物有一种追逐本能或者狩猎本能;
(2)不要冲它叫/喊/跺脚
任何形式的回应,这实际上对它都是一种刺激信号。
(3)不要有突然性的躲避动作或者后退动作
(4)不要主动攻击以期把它吓到
如果你这么做,小型犬会怕,大型犬会怒。
2.应该怎么做
(1)狗冲你叫,不管它是想玩还是真的在警告你。
如果你本身是在行走,继续头也不回的,保持匀速的,不要发出任何突然声响;
(2)如果你和狗是意外遇见的,且你被它挡住。
请面对着他,然后缓慢退后。只要你不跑,它不会主动追,中间不要有任何突然的动作。
(3)如果走着走着发现有狗狗背后追来。
第一时间面向它,缓慢退后,别出声。
(4)如果遇到流浪狗一定要离得远点,别用眼睛对视。
要格外注意,小心防范。
养宠物已经成为现代年轻人常见的喜好之一。的确,宠物可以给我们足够的陪伴和情感寄托,正如最近在网络走红的“吸猫”一词,指的是宠物猫的主人对猫咪极度喜爱,以至于忍不住亲亲抱抱的现象。
爱狗/猫之心可以有,可是防患于未然,该有的预防措施也一定不能少。每年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有不少人因被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发病,甚至死亡,这些数据也该引起我们的警觉了,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常见的狂犬病和猫抓病吧。
狂犬病是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人兽共患,多见于犬、狼、猫等肉食动物,人多因被病兽咬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狂犬病病毒一般是动物通过互相间的撕咬而传播。我国的狂犬病主要由犬传播,家犬可以成为无症状携带者,所以表面“健康”的犬对人的健康危害很大。对于狂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人患狂犬病后的病死率几近%,患者一般于3~6日内死于呼吸或循环衰竭。
症状
潜伏期长短不一,多数在3个月以内,潜伏期的长短与年龄、伤口部位、伤口深浅、入侵病毒的数量及毒力等因素有关。其他如清创不彻底、外伤、受寒、过度劳累等,均可能使疾病提前发生。典型临床表现过程可分为以下3期:
1.前驱期或侵袭期
在兴奋状态出现之前,大多数患者有低热、食欲不振、恶心、头痛、倦怠、周身不适等,酷似“感冒”;继而出现恐惧不安,对声、光、风、痛等较敏感,并有喉咙紧缩感。较有诊断意义的早期症状是伤口及其附近感觉异常,有麻、痒、痛及蚁走感等,此乃病毒繁殖时刺激神经元所致,持续2~4日。
2.兴奋期
患者逐渐进入高度兴奋状态,突出表现为极度恐怖、恐水、怕风、发作性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本期持续1~3日。
3.麻痹期
痉挛停止,患者逐渐安静,但出现迟缓性瘫痪,尤以肢体软瘫为多见。眼肌、颜面肌肉及咀嚼肌也可受累,表现为斜视、眼球运动失调、下颌下坠、口不能闭、面部缺少表情的等,本期持续6~18小时。
狂犬病的整个病程一般不超过6日,少数有超过10日的。
预防措施
1.管理传染源
对家庭饲养动物进行免疫接种,管理流浪动物。对可疑因狂犬病死亡的动物,应取其脑组织进行检查,并将其焚毁或深埋,切不可剥皮或食用。
2.正确处理伤口
被动物咬伤或抓伤后,应立即用20%的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伤口较深者需用导管伸入,以肥皂水持续灌注清洗,力求去除狗涎,挤出污血。一般不缝合包扎伤口,必要时使用抗菌药物,伤口深时还要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3.接种狂犬病疫苗
预防接种对防止发病有肯定价值,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人一旦被咬伤,疫苗注射至关重要,严重者还需注射狂犬病血清。
猫抓病是由汉赛巴尔通体细菌经猫抓、咬后侵入人体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好发于秋、冬季。该病临床表现多变,但以局部皮损及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通常来说,跳蚤是猫群病菌的主要传播媒介,而该细菌存在于猫的口咽部,通过猫的抓伤、咬伤或人与猫密切接触转移到人体而引起感染。
症状
1.皮肤抓痕
被猫抓、咬后局部出现一至数个红斑性丘疹,疼痛不显著;少数丘疹转为水疱或脓疱,偶可穿破形成小溃疡,经1~3周留下短暂色素沉着或结痂而愈。皮损多见于手、前臂、足、小腿、颜面、眼部等处,可因症状轻微而被忽视。
2.局部淋巴结肿大
抓伤感染后1~2周,引流区淋巴结呈现肿大,以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常见。初期质地较坚,有轻触痛,大小1~8cm,淋巴结化脓、偶尔穿破形成窦道或瘘管。肿大淋巴结一般在2~4个月内自行消退,少数持续数月;邻近甚至全身淋巴结也见肿大。
3.全身症状
大多轻微有发热、疲乏;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伴体重减轻;头痛、脾肿大、咽喉痛及结膜炎。结膜炎伴耳前淋巴结肿大是猫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4.少见表现和并发症
少见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有脑病、慢性严重的脏器损害、关节病等。其他尚有短暂性斑丘疹、多形红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腮腺肿大、多发性血管瘤和内脏紫癜等均属偶见。
预防措施
1.定期给猫预防接种,定期为猫洗澡,保持清洁;
2.养猫时要注意自我保护,切忌让猫舔触身体伤口;
3.不要和猫过分亲密接触,尤其要注意与流浪猫保持距离;
4.避免被猫咬、抓伤,尤其在春季动物发情期和夏天气温高又闷热的时候,尽量少刺激动物,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若不幸被猫咬伤、抓伤后,应立刻用肥皂水彻底清洗伤口,可涂抹碘伏或酒精消毒,医院注射狂犬疫苗;
5.接触猫后最好用洗涤剂和流动水洗手;
6.慢性病者、免疫低下者、老幼人群均属于高危人群,最好不要养猫。
小编有话说:动物天生有一定的攻击性,无论养不养宠物,我们都不能对自己的安全掉以轻心。做好足够的预防措施,才能尽情地享受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哦~
—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