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疫苗让孩子鬼门关前走一回,破伤风针真

前几天,一篇文章在网上热传,《儿子摔了一跤,不料因此走了一回鬼门关......》。

文章是一位宝爸写的,写得很冷静客观,又非常揪心:

一个20月龄的宝宝在家摔了一跤,头上破了大洞,流了很多血,去医院处理过程中打了破伤风针,未曾想竟然发生过敏性休克,差点阴阳相隔。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篇幅有点长

向右滑动,看事件大概的经过

很多家长看过之后纷纷表示担忧:

「打破伤风太可怕了,竟然有这么大的风险么?」

「孩子摔破了皮到底需要不需要打破伤风?」

对此,疫苗接种的专家陶黎纳老师表明了观点——这个孩子,不需要打破伤风,这次鬼门关,根本就不该走。

破伤风免疫预防≠破伤风疫苗

在听我分析之前,大家必须了解下破伤风的免疫预防,破伤风有两种免疫预防方式:

1.破伤风疫苗

是指让人体主动产生破伤风抗体的疫苗。

破伤风疫苗通常与其他疫苗一起做成联合疫苗,比如说咱们都比较熟悉的,儿童常规免费接种的白百破疫苗和白破疫苗,以及需要自费接种的四联疫苗和五联疫苗,里面都包含了破伤风疫苗。

按规定接种破伤风疫苗后一段时间(一般认为10年)内,人体内的破伤风抗体可以维持在较高水平,能有效预防破伤风,所以接种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手段。

2.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破免)

用破伤风疫苗接种于马匹或人体后,从马匹或人体的血液中提炼出的、含有破伤风抗体的血清。

来源于马匹的血清,常被称为抗破伤风血清(马源破免);来源于人体的血清,常被称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人源破免)。

注射破免就相当于直接给人体注射破伤风抗体,可以迅速提高人体对破伤风毒素的免疫力,但是这种效果只能维持很短时间,通常在破伤风发病的潜伏期内就已经失效。

对比这两种方式,无论从时效程度还是保险程度来说,破伤风疫苗要比破免更加的保险,实效也更久。

相比起来,破免还有一个重大缺陷——可能导致严重过敏。

国外统计,马源破免的过敏率为5%~30%,致死率为1/万。即便是被认为非常安全,无需做过敏测试的人源破免,其仍然有2‰的过敏率。

更可怕的是:医院只有马源破免可以注射,但患者又过敏,这时不得不采用脱敏注射法(大致就是稀释后注射)。

这种脱敏注射法也非常危险,有14.1%的人仍会过敏,有1.2%会发生过敏性休克。

这个事件中的孩子,打的破伤风针就是马源破免(并不是破伤风疫苗)。

过敏险些致死

问题究竟在哪儿

马源疫苗副作用这么严重,还让孩子打,难道是主治医生做错了?

不是。

文章里说的很清楚,临床医生完全知道马源破免的风险。

在注射马源破免前,也按规定给宝宝做了皮试,结果是阴性,即显示宝宝没有过敏迹象,所以才会给宝宝注射。

皮试阴性但实际却发生过敏性休克,这种现象无奈地体现出医学的不确定性。

谁也没有责任,只能怪造化弄人。

这个宝宝有没有必要注射破免,这才是关键问题。

年,我国出台了《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版》。

破伤风专家共识指出:在现有的接种和就医大环境下,破伤风的免疫预防实际上是存在着脱节的现象:接种医生负责接种破伤风疫苗,临床医生负责注射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

破伤风专家共识还指出:受伤后不区分具体情况就使用破免,是没有科学依据的。

图片来源:中国破伤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

临床医生对于疫苗的作用知之甚少,导致破伤风被动免疫制剂被滥用。

这个宝宝为什么会走鬼门关?就是被这种误区惹的祸啊。

孩子全程接种过白百破

根本不用破免处理

我在和当事家庭的宝妈联系深度了解后发现,这个孩子没有必要打破免,原因是:

孩子全程接种过白百破疫苗

白百破疫苗是免费接种的疫苗,有接种率要求,通常来说儿童的接种率超过95%。

根据我国的规定,儿童需要在3、4、5和18月龄各接种1剂白百破疫苗。

宝妈提供的宝宝接种记录显示,宝宝已经按国家规定年龄接种过4剂白百破疫苗,最后1剂是2个月前接种的。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破伤风专家共识确认:全程接种过白百破疫苗者,5年内没必要使用破免。

仅这一点,就足以认定宝宝这一针马源破免并无必要。

事件中的宝妈回想,急诊科医生看了宝宝情况,在几乎没做沟通的情况下就开了缝合手术单,破伤风单,没问过宝宝有没有接种,也没问过我们要不要选择免疫球蛋白。

我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大多数临床医生在疫苗接种问题上是外行,他们学到的伤口处置知识也缺乏对于疫苗接种史的考虑(这也是破伤风专家共识里提到的误区)。

根据宝爸的记录,孩子在注射马源破免后第19分钟出现过敏症状(呕吐),第23分钟即发生过敏性休克(全身青紫,失去意识)。

还好,孩子家长谨遵医嘱,在医院留观30分钟,为抢救争取到宝贵的时间。

孩子能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强。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诊疗康复标准发布
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yczz/2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