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乌
▲草乌
▲草乌叶
▲制草乌
草乌头(侯宁极《药谱》)
为野生的毛茛科植物北乌头、华乌头或其他多种同属植物如紫草乌头、昆明乌头、圆锥序乌头等的块根。
乌头,乌喙,奚毒,草乌,竹节乌头,土附子,鸡毒,独白草,金鸦,断肠草。
分布范围】生于草旬子、灌木丛间、山坡及林缘。北乌头产山西、河北、内蒙古及东北,华乌头产华北;紫草乌产云南西北部,昆明乌头产于云南中部、贵州西部及四川南部。
制草乌:取净乌头,用凉水浸漂,每日换水二至三次,至口尝仅稍留麻辣感时取出,同甘草、黑豆加水共煮,以草乌熟迤,内无白心为良,然后除去甘草及黑豆,晒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晒干。(每草乌50千克,用甘草25千克,黑豆5千克)
药典用凉水浸漂,至内无干心,加水煮至取大个切开内无白心,口尝仅稍留麻辣感
辛、苦,热;有毒(生草乌有大毒)归心、肝、脾、肾经。
祛风除湿,温经止痛。治风寒湿痹,中凤瘫痪,破伤风,头风,脘腹冷痛,痰癖,气块,冷痢,痈疽,疔疮、瘰疬。
块根含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Aypaconitine)、新乌头碱(Mesaconitine),异乌头碱(Isoaconitine),去氧乌头碱(Deoxyaconi-tine)等。从北乌头根中分得一种新的生物碱—北草乌碱(Beiwutine)。
内服:煎汤,制草乌1.5-3克;宜先煎、久煎或入丸、散。外用:生用,研末调敷或醋、酒磨涂。
毒理:主要是刺激神经系统,特别是迷走神经和感觉神经,先兴奋,后抑制,对心肌尚有直接作用,可因呼吸或心肌麻痹而死亡。
初见口舌、四肢或全身发麻,继而腹痛呕吐,流涎出汗,烦躁不安,头晕眼花,视力模糊,严重者麻感或移而觉胸闷和重压感,并引起呼吸因难,吞咽障碍,言语不清(舌活动不灵),严重者不省人事,,血压下降,而色苍白,四肢厥冷,脉迟微弱,心律紊乱,心电图呈室上性与室性期外收缩,房室传导阻滞,S-T改变等。少数患者可因中毒过深或抢救不及时,最后因心力衰竭或呼吸困难衰竭而死
注意服药方法,一般饭前服毒性大(易吸收),饭后服毒性小,冷服或温服毒性小,热服则毒性大:
草乌头,其功效略同于川乌、附子,但草乌长于搜风除寒祛湿,且止痛除痹之力较强,而回阳温经之力稍逊,且多于外用。止痛、麻醉多为首选。温养脏腑之力则远不如川乌、附子也。草乌虽与川乌、附子同类;但草乌毒性大于川乌、附子,中毒剂量甚小。故《本草崇原》认为“草乌之毒甚于川乌,盖川乌由人力种莳,当时则采,草乌乃野生地上,多历岁月,故其气力尤为勇悍。……又川乌先经盐淹,杀其烈性,寄至远方,为日稍久,故其毒力减;草乌未经淹制,或系现取,其毒较甚。”可见毒性较大,但制草乌仍属有毒之列,用之亦应注意。
附:草乌叶
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kusnezoffiiRechb干燥叶
辛、涩平苦,热;有小毒
清热解毒止痛用于热病发热泄泻腹痛头痛牙痛
北乌头叶除含乌头碱外,尚含肌醇、鞣质、黄酮类、糖类,甾醇类等物质。
1-1.2克;多入丸、散。
孕妇慎用
因多种原因无法联系原创,感谢原创作者。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版主立即处理。
本草源流——草乌
建议修订制川乌制草乌部分标准
卖假药的商家常用狡辩用语
欢迎移步论坛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