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一个问题:普通人的存款,能够在ICU待几天?
话题下,大家认真算着:按月收入元来算,只够住一晚;年薪50万,撑死不到3个月。
01
ICU近在咫尺
通常我们听到的ICU仅仅就是个词汇,尤其是经常用来调侃式的形容程序员们工作的辛苦,“工作,生病icu”。
而真正的ICU冷酷无情,就潜伏在我们身边。
年,一位北京中年男子的岳父因为开了一扇窗,打了个喷嚏,从流行感冒到肺炎最后去世,不到一个月时间。
岳父送进ICU后,为了救人,这位中年男理了理家里目前能拿出多少治病钱:
以ICU一天花费-元、人工肺开机6万(岳父需要人工费辅助呼吸)以及其他治疗费用来算,即使变卖所有理财产品,加上岳父岳母的养老金,也只能支撑30-40天治疗。
这样的新闻数不胜数......
新闻报道
年2月,南京的高先生因为用指甲钳拔牙,不小心在口腔内划了一道小口,进而感染了破伤风,最后住进ICU;
年6月,家住上海的4岁男童被热水烫伤后,其父用“土方法”——二锅头给孩子降温,结果引发孩子急性酒精中毒,孩子最后住进了ICU;
年8月,河南安阳的张先生因为食用存放在冰箱里感染了李斯特菌的食物,患上严重的脑干脑炎,先是头疼、四肢无力了几天,入院当晚也是住进了ICU。
02
ICU是什么?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又称加强监护病房综合治疗室,治疗、护理、康复均可同步进行,为重症或昏迷患者提供隔离场所和设备。
对普通人来说,只要进去的人就意味着半只脚踏进了阴间,并且通常情况下都不会很乐观。
除此之外,ICU还是个“烧钱”的地方。
据知乎某位答主透露,父亲在ICU住了60天,普通病房20多天,总计花费75万。
结算清单上显示,大头费用来自于卫生材料费,西药费,化验费和治疗费,这些费用占了总费用的90%。
而床位费、护理费和观察费,以上这类需要医护人员24小时付出精力的收费项目,收费还不到总治疗费的5%。
所以看出来了吧,在ICU里最花钱的是药品,而且为了节约床位,提高治愈率,大多用的都是进口药、特效药(这些可都是医保不保的)。
还有ICU里面的机器设备,像人工肺、呼吸机开机就要6万起,当然,除了仪器本身价格高之外,最主要的是耗材都是进口的。
所以整体费用就搞得离谱了,一天花费四位数的ICU病房太正常不过了。
03
生命的代价
任何一个家庭摊上一个ICU患者,整个家庭即陷入了深渊。不仅仅是精神上的折磨,还有高昂的治疗费用。
但幸运的是,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除非是那种几率极小的病,绝大多数的病种都可以治愈,即便没有完全治愈,靠着药物带病生活的人也比比皆是。
当然,享受超高医疗技术的前提是经济基础,你得有治疗的钱,否则,再高的医疗技术对你来说毫无用处。
《我不是药神》里有一句扎心的台词:“世界上只有一种病,那就是穷病,没办法治愈。”
就像前面的案例一样,60天花光75万,奋斗了一辈子的积蓄,一病回到解放前。
更现实的是,很多普通家庭都没有这75万。
一场ICU病房的治疗,足以让中产脱层皮,让工薪家庭陷入贫困,普通老百姓更是根本没有机会治疗。
所以我们才说,保险是成年人最大的底气,利用保险的杠杆来撬动危机中的转机。
比如,
百万医疗险:低保费,高保额,几百块就可以获得上百万的保额。
报销绝大部分的高昂治疗费用,百来万的医药费也许最后我们只需自费1-2万。
重疾险:确认重疾即可一次性赔付几十万,不仅用于治疗费用,最主要的是用来弥补因病导致的收入损失。
这样在大病后我们既可以安心的调养身体,也不会“一人患病,全家返贫”。
04
写在最后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张图片:突如其来的暴雨,一个卖水果的小贩无处躲避,最后只能蜷缩在小推车底下。
图片下面有句评论非常扎心:人到一定岁数,自己就得是那个屋檐,再也无法另找地方躲雨了。
所谓成熟,不过就是独自扛下了所有。
时刻准备着,才是生活最大的彩蛋。
Amber希望:
世界上所有的保单都不出险,平安喜乐,顺遂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