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破伤风抗毒素(TAT)是一种特异性抗体,能中和患者体液中的破伤风毒素。但TAT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极少数患者甚至可能出现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为了避免过敏反应,在使用TAT前必须做皮试。阴性:局部无红肿、无异常反应。阳性: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范围直径超过4cm,有时出现伪足或有痒感,全身过敏性反应同青霉素过敏反应大致相同。
20分钟观察结果,若为阴性则可一次性注射,如为阳性者,则可选择脱敏注射或选择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脱敏注射
脱敏注射根据所需的剂量,将TAT分次少量注射进体内。原理是:小剂量注射时,变应原所致生物活性介质的释放量少,不至于引起临床症状;短时间内连续多次药物注射逐渐消耗体内已经产生的IgE,最终全部注入所需药量而不致发生过敏反应。
每隔20分钟注射一次,在脱敏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患者出现气促、面色苍白、紫绀、荨麻疹及头晕、心跳等情况,应即停止注射并及时处理。注射抗毒素后,须观察至少30分钟确保安全。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分为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F(ab’)2]和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HTIG)。F(ab’)2的不良反应与TAT相同,但因异源蛋白含量降低,故过敏性休克和血清病的发生率较低。
HTIG是一种含有高效价破伤风抗体的血浆,它采用低温乙醇法从特异性免疫血浆中提取,主要成分是IgG抗体,纯度超过90%,其原料血浆均需经过HBSAg、抗HCV、抗HIV、抗梅毒筛选,所采用的低温乙醇或层析工艺,对病原体能直接起到一定的杀灭作用。
这样处理得到的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具有过敏反应发生率低、效价高、半衰期长的特点。因此,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较适用于小儿、老人和女性患者。国际上普遍采用HTIG代替TAT。
脱敏注射与注射免疫球蛋白的对比
(来源:赵春坦.TAT皮试致严重过敏反应的思考[J].;陶苏文,吴云霞,缪中平.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操作流程的改进及应用[J].)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