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直与病毒共存,但疫情不会一直持续

今天翻看新闻,突然之间张文宏遭到了批判,舆论争执的焦点集中在是否“与病毒共存”,其背后的驱动是对现有防疫策略的不同认识。对于现有防疫策略,有不同意见很正常,有助于推动防疫策略的进步。

核酸检测现场,高温天气下辛苦的工作者与志愿者

核酸检测都是喇叭呼叫,短信呼叫,市民主动前往各检测点排队

上纲上线的做法是反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用上纲上线的方法展开,就不是争论或发表意见,特别是不摆事实,讲道理,而是用这是一个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扯虎皮拉大旗的方式,属于反智行为,不仅于事无补,还容易坏事。面对困难,面对问题,首先是调查研究,探究事情真相,而不是罔顾事情真相,抬出政治正确,那就很容易犯城市暴动攻取大城市导致武装斗争失败的错误,犯第五次反围剿的错误。

疫情重来,防疫升级,超市门口拿着手机打开健康码的市民

反思防疫政策首先要确定几个基本的事实回到疫情防控这件事情上来,有几点是可以确定的。1它是一种病毒,一种传染性极强,致命性极高的病毒。2目前的防疫策略,约略可以分严格隔离+医疗跟进;群体免疫+医疗跟进,两大类。3这两大类防疫策略下,又有不同的措施与方法,因所采取的措施与方法不同,对各自内外造成的影响与付出的代价不同。4疫情初步得到遏制,全球防疫进入下半场,疫情防控策略面临新的选择。5新冠康复者,仍会感染。6接种疫苗有防控效果,但是产生抗体后仍会感染。7疫苗研发与治疗药物研发,不一定比病毒变异来得快。8若有一个地区的疫情无法管控,全球疫情就很难说结束。估计还可以归纳出一些基础性的事实出来,不过大体上已经够用来思考问题了。新冠病毒与其他类型的病毒一样,将与人类共存先抛开各种利益论,屁股脑袋论,有一个既有事实,也是常识,必须首先将清楚,那就是人类是与病毒共存的。抛开繁琐的人类与病毒战斗的历史和病毒的医学是不论,就拿新生儿必须接种的第一类疫苗为例,即可明白这个基本的事实与常识。现在新生婴儿出生都会接种疫苗,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政府免费往往吧必要选项,一类是自费自愿的选项。政府免费的必要选项中,

主要如下:

乙肝疫苗、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联合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

上述疫苗所预防的疾病,分为两类,一类是病毒性的,一类是细菌性的。

以下是细菌性的:

卡介苗,主要是预防结核病,结核杆菌。

百日咳,百日杆菌;白喉,白喉杆菌;

破伤风,破伤风梭菌。

麻风,麻风分枝杆菌。流脑,脑膜炎球菌。

除了上述细菌性的以外,都是病毒性的,也都是人类医学发展至今,对于病毒取得的一部分胜利的结果。

但是这也同时表明,人类与致命致疫性病毒或其他疾病的斗争,所能取得的胜利并不是消灭病毒,而是最终与病毒共存!!!

虽然与病毒共存,但是通过防疫措施,消灭了常见病毒或细菌性传染病的大规模疫情的反复。这是人类医学发展,也是社会公共卫生发展,带来的良好结果。

疫情基本控制后,街边竖起的防护网

新冠病毒虽然大概率将与人类长期共存,但是疫情终将过去

最相近的案例就是病毒性流感,从它在一战爆发全球性疫情以来,至今仍然存在,但是它一般不再能够造成疫情,或者说人类对于它已经有了适应性,同时也有了相应的药物治疗条件。所以病毒虽然无法消灭,但是疫情可以终结。

就2年来的情况看,新冠病毒在若干年后,大概率会成为常见的病毒性流行病,但是它不再会造成疫情。当然,要取得这样的效果,并不是躺平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防疫策略与治疗的能力才能大致的。

基于上述梳理,可以很确定地指出,下半场防疫措施的制定,应该以病毒与人类长期共存,这一基本的自然规律为基础来测算模型,建立预防与应急机制。

如果这个病毒是可以彻底消灭的,那就细思极恐了。

众聊斋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yczz/9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