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高新区的衡阳市疾控中心新址
仲夏时节,在位于高新区的衡阳市疾控中心新址,一栋崭新的大楼迎面而立,米色的墙体,新颖的设计,朴素的格调,宽敞明亮的大厅,显得低调而雅致。新建的实验大楼结合了重大疾病控制工作特点,加强P2实验室、结核病、艾滋病检测等实验室相关功能设计,能够更好、更快地发现传染性疾病,在防病、卫生应急、公共卫生信息能力的建设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据《衡阳市志》载,汉末至清初,衡阳境内有考的瘟疫流行17次,仅有6次有地方官施药救治。民国时期,战乱频繁,疫病丛生。年10月,《大公报》记载,衡阳发生烈性“虎疫”,一天死亡数百人,是境内霍乱流行的首次记录。、、年又多次发生全境流行。年日寇侵衡以后,衡阳市发生烈、急性传染病流行,死亡惨重。年境内天花疫情暴发流行,年白喉疫情严重。新中国成立以来,衡阳市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逐步建立起各级医疗机构和卫生防疫机构,各类传染病大幅度下降,衡阳人均期望寿命从年的35岁提高到年的77.42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写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70多年来,衡阳市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可以说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在一张白纸上绘出了最新最美的“图画”。预防接种----筑牢人民群众的健康屏障面对旧中国留下的烂摊子,年12月,衡阳市开始购置疫苗,设立免费种痘站、点种牛痘。年天花在衡阳绝迹。衡阳市卫生防疫机构也在-年逐步建立。年,市卫生防疫站开展对公共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建立健全一系列环境消毒制度。衡阳市疾控中心资料显示,年,衡阳市开始实施计划免疫政策,开始大面积普及“四苗”(卡介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百日咳疫苗)防“六病”(结核、脊灰、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四苗”的广泛接种,使衡阳市各类传染病发病数大幅下降,年后再无白喉病例报告,达到了消除的目标。年后再无脊灰病例报告,达到了消灭脊灰的目标。年—年,衡阳市进入免疫规划时期,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扩大为“五苗防七病”。年10月至今进入扩大免疫规划时期,衡阳市预防接种服务内容不断扩大,流脑、乙脑、甲肝、麻腮风等疫苗,相继纳入了免疫规划,疫苗防病也由“五苗防七病”扩大到“十四苗防十五病”。市卫健委主任刘英说,衡阳市继续保持无脊灰、无白喉病例报告。麻疹报告发病数已控制在每年10例左右,甲肝发病数平均每年60例左右,百日咳发病数每年平均发病数4例左右,流脑发病数降至每年5例以下,乙脑降至每年10例以下,新生儿破伤风每年1例左右。据统计,自年实施儿童计划免疫以来,全市减少了麻疹、百白破、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等疾病的发病余万人,减少相关死亡5万余人,白喉、百日咳、流脑、乙脑等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减少近百万人。年,麻疹发病率仅为0.04/10万。年,衡阳市对年以后出生的所有儿童补种乙肝疫苗,查漏补种50多万人,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年,衡阳市乙肝血清学监测显示,全人群(1~59岁)及0~9岁儿童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分别为6.13%和1.21%,5岁以下儿童携带率已低于1%,乙肝防控效果十分明显。
当前,衡阳市已建成了完整的“市、县、乡”三级预防接种及信息化服务网络,全市共设有家预防接种门诊,承担着全市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每年接种余万针次免疫规划疫苗(不含二类疫苗)。所有从主流渠道进入衡阳市的疫苗(含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全程实施了智能化信息管理,实现了疫苗的全程监管和安全接种。免疫工作的持续开展,使衡阳全境的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传染病在全市疾病谱的位置已由计划免疫前的第1位降至第12位。正如市疾控中心主任彭卫雄所说:“我们的职责就是要努力当好卫生防病的先锋,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更健康。”▲衡阳市疾控中心应急处置小分队整装待发
夯实基础----不断提升为群众服务的能力香港中文大学两位博士曾对记者说:“衡阳市的疾控水平很高。该中心还与世卫组织、美国加州大学、瑞典国际发展署等都有合作项目,其疾控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年由原衡阳市卫生防疫站与原衡阳市职业病防治院整合组建而成。多年以来,市疾控中心先后获得全国CD4+T淋巴细胞检测考核优秀、全国艾滋病检测实验室HIV抗体血清学检测考核优秀、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湖南省免疫规划工作先进单位、十一五、十二五湖南省重点传染病主动监测先进单位、全省疾控系统健康教育新闻宣传先进单位、湖南省职业病防治工作综合考核先进单位、湖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先进单位、湖南省免疫接种工作集体特等奖、湖南省流感监测工作先进集体、全省结核病防治先进单位等近40项荣誉。年8月,衡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荣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近五年来,市疾控中心投入实验室改造和高精尖设备余万元,大力拓展检验检测项目,检验检测项目由过去的余项增加到现在的余项,获国家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实验室比对优秀项目项次。建有国家级流感网络实验室、国家级艾滋病初筛/确证实验室、省级麻疹实验室、省级霍乱实验室、禽流感检测、分子生物学、病毒和食源性疾病分离鉴定等专业实验室,在新冠肺炎、人禽流感、诺如病毒病、“非典”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屡建奇功。20年前,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还只有几台显微镜、分光光度计、培养箱。而现在的操作台上,整齐地排列着最先进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超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仪、全自动凝胶净化定量浓缩系统、实时荧光PCR仪、全自动凝胶成像仪、全自动多重核酸蛋白分析仪、全自动微型荧光免疫分析仪、PFGE分子分型系统、全自动蛋白印迹仪、病毒载量仪、流式细胞仪等仪器设备。据了解,市疾控中心建立了学术专家委员会,积极开展科研课题项目工作,《衡阳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研究》等4个科研项目获省级立项,其中2个项目已获得科研成果。承担了国家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监测工作项目,在全省率先开展PM2.5自主检测。在鸡肉中检出空肠弯曲菌和结肠弯曲菌各一株,实现了省内生禽肉弯曲菌检出率零的突破。在传染病监测方面,衡阳市从4年起就建成了健全的监测网络,并于年、年进行了二次更新,一旦有传染病报告,各县市区疾控中心第一时间就能发现,及时安排人员处置,确保不发生二代病例。目前,疫苗可预防疾病的发病,每年除麻疹偶有病例报告外,其他疾病已很少有病例报告。▲衡阳市疾控中心主任彭卫雄(中)在实验室督查
关键时刻----“白衣战士”冲锋在前在70余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忠诚无悔的战士,义无反顾地冲在防疫最前线,用责任和担当与疾病抗争,用信念和生命保卫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奉献精神”。他们,就是衡阳卫生、防疫战线的“白衣战士”。年上半年,全国24个省(市)区先后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疫情。全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和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制。建立市、县两级防疫、医疗救治应急小分队55个,日夜巡视。设立外来人员留验站68个,登记管理外来和返衡人员人,隔离留观人,培训“非典防治专业人员人次,排除可疑“非典”疫情例,无一例“非典”患者发病流行。6年“7.15”洪水之后,全市疾控战线出动专业人员人次、车辆台次,印发救灾防病宣传单60多万份。与灾民同吃同住,帮助灾民清淤泥、淘水井、冲洗消毒,其“一清、二洗、三消毒、四服药、五宣传、六监测”的做法被省卫生厅予以推广。年,“5.12”汶川大地震,衡阳派出卫生防疫分队奔赴灾区。队员们每天背着近50斤重的喷雾器进行消杀灭作业。对感冒、腹泻、皮疹患者进行现场救治,对地震后心理障碍的灾民进行访谈和心理干预,并开展疫情监测。虽然余震、塌方不断,道路阻塞,队员们每天徒步数十公里,有的队员肩膀磨破了皮也一声不吭地坚持。踏着淤泥,和着汗水。哪里有灾情就奔向哪里。在灾区的土地上,在灾民的心中,衡阳卫生防疫队员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大江南北。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衡阳市在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采取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的指示要求,践行着守土有责的的铮铮誓言。面对新冠病毒,衡阳市疾控系统的“白衣战士”不惧艰险。他们积极开展疫情研判、流调溯源、人员追踪、信息排查、病毒检测、健康教育、环境消杀……他们手挽手、肩并肩,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衡阳市还派出多支医疗队、防疫队奔赴武汉,帮助湖北人民抗击疫情,为全面战胜新冠疫情贡献了“衡阳力量。”年底,市疾控中心荣获“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上世纪五十年代,衡阳市卫生防疫站工作人员在湘江边为居民饮用水消毒
抗疫防病----努力当好人民群众的健康卫士衡阳市疾控中心担负着全市人民的健康保护重任。近几年来,全市传染病疫情稳定,甲乙类传染病持续下降。一业内专家说:“疫情应急机制是疾控机构第一要务。”中心疫情值班室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时刻睁着警惕的眼睛。近五年来,对94个预警信息进行了及时处理,判定疑似事件起、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3起,均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置。每一次疫情都能得到科学、快速、高效处置。年,先后有蒸湘区、雁峰区、耒阳市、衡阳县、衡南县发生霍乱疫情,共报告霍乱病例16例。针对霍乱疫情的疫区疫点,市疾控中心组织专班专人开展攻关,找出了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在全省首次从涉水产品中检出O霍乱弧菌。《霍乱流行因素分析及防控研究》项目获得省级科技奖。由于防治措施及时,均未发生二代病例,连续多年霍乱防控工作获全省先进。年,市疾控中心率先在全省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对重点职业暴露人群进行环境和血清学检测,提出衡阳市禽流感的防控方案,确保近5年衡阳市未发生过禽流感疫情流行。市疾控中心还发现了一株C群流脑病毒,是全球发现的77株C群之一,填补了省内空白。有业内人士评价,这是对卫生事业的重大贡献。面对艾滋病疫情,市疾控人员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如清洁针具交换、美沙酮替代维持治疗、CUP安全套推广,在公共娱乐场所开展从业人员艾滋病抗体检测、健康教育,对艾滋病人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等等,创造了艾滋病防治的“衡阳模式”,成为湖南省的典范。艾滋病经注射吸毒途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感染构成比从年的32.28%下降至年的2.11%。有一位因吸毒感染艾滋病的患者曾经想自杀,通过美沙酮治疗找回了自信,还找到了工作。为有效预防艾滋病提供了范本。刘英自豪地说:“上世纪90年代以来,衡阳职业病防治工作先后获得过全国尘肺流调先进集体、全省放射卫生工作示范市等荣誉。”20世纪50年代末,衡阳境内开始第一次职业病普查。年,职业病防治工作得到地(市)、县两级政府的重视,职业病患者一律建立健康档案,免费体检,免费治疗。年以来,进行职业病普复查20万人次,收治矽肺、铅、砷、汞等职业中毒患者万余人次。年3月以来,衡阳市疾控中心按照上级要求,开展了农民工尘肺病诊断救治工作,到年12月止,免费接诊余人次,免费临床确诊例。疾控工作,征途漫漫。从年开始,衡阳市全面实施结核病防治DOTS策略,建立健全了“三位一体”结核病新型综合防治服务体系,做到了对结核病人发现一例、治疗一例、管理一例。除执行国家免费抗结核诊疗政策外,率先在全省推进肺结核单病种付费工作,让农村贫困病人不花一分钱也可以得到救治。衡阳市先后承担了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中国-盖茨结核病控制项目、世界卫生组织TB/HIV防治3I课题等国家级项目,实施成果获得了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常年开展的流感、手足口病、登革热、感染性腹泻、不明原因肺炎、伤寒副伤寒、狂犬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病监测工作,各项监测数据准确及时,为政府出台传染病防治政策提供了依据。▲上世纪六十年代,衡阳市卫生防疫人员上门为百姓服务
请扫衡阳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