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领取0学时视频课程
中药材的世界丰富多彩,涵盖了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领域。尽管植物药是主流,但动物药在中医药的宝库中同样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这些动物药来源广泛,包括常见的和稀有的、陆生的和海洋的,甚至空中的,它们以生理产物、病理产物及动物组织等形式存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探索那些神奇的动物类药材。
首先介绍的是地龙,这是一种钜蚓科动物的干燥体,包括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和栉盲环毛蚓等品种。它们在春季至秋季被捕捉,经过一系列处理后,成为我们熟知的广地龙和沪地龙。地龙味咸、性寒,能够归入肝、脾、膀胱经,具有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等多种功效,被广泛应用于高热神昏、惊痫抽搐等病症的治疗。
土鳖虫:土鳖虫,又称地鳖或冀地鳖,是鳖蠊科昆虫的雌虫干燥体。捕捉后,经过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的处理,便成为我们常说的土鳖虫。这种药材味咸、性寒,并带有一小毒,但归入肝经,具有显著的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功效。在中医药领域,土鳖虫被广泛应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以及癥瘕痞块等病症的治疗。
蜈蚣:蜈蚣,这一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在春、夏两季被捕捉。捕捉后,用竹片从其头部至尾部插入,绷直身体后进行干燥处理。这种药材带有一定的毒性,但其味辛、性温,归入肝经,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它能够息风镇痉、通络止痛,并具有攻毒散结的显著功效。在临床上,蜈蚣常被用于治疗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半身不遂等病症,同时对于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以及疮疡、瘰疬和蛇虫咬伤等也有显著疗效。
全蝎:全蝎,这一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其捕捉时机集中在春末至秋初。在捕捉后,会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包括除去泥沙,然后置于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再捞出置于通风处阴干。这种药材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辛香,性质平和,并带有一定的毒性,主要归入肝经。它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病症的治疗,如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等。同时,全蝎还具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和攻毒散结的显著功效。
蛤蚧:蛤蚧,这一壁虎科动物GekkogeckoLinnaeus的干燥体,全年均可捕捉。在捕捉后,会先除去其内脏,并擦拭干净。接着,利用竹片将其撑开,确保其全体保持扁平顺直的状态,随后进行低温干燥处理。这种药材呈现出一种特有的咸味,性质平和,主要归入肺、肾两经。蛤蚧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肺肾不足导致的虚喘气促、劳嗽咳血,以及阳痿、遗精等病症。同时,它还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和助阳益精的重要功效。
壁虎:壁虎,这一壁虎科动物的干燥全体,在夏秋两季均可捕捉。捕捉后,会将其处死,并经过晒干或低温烘干处理。这种药材带有一定的咸味,性质偏寒,并带有轻微毒性,主要归入心、肝两经。在临床上,壁虎常被用于治疗中风瘫痪、风疾惊痫以及瘰疬恶疮等病症,同时它还具有祛风定惊、散结解毒的重要功效。
穿山甲:穿山甲,这一鲮鲤科动物,其鳞甲被广泛用于中药材。在收集其鳞甲后,经过洗净和晒干的处理,便成为了我们常说的穿山甲药材。它味咸,性质微寒,主要归入肝和胃两经。在临床上,穿山甲常被用于治疗经闭癓瘕、乳汁不通、痈肿疮毒、风湿痹痛、中风瘫痪以及麻木拘挛等病症,具有显著的活血消癥、通经下乳、消肿排脓和搜风通络的功效。
鹿茸:鹿茸,这一珍贵的药材,来源于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未骨化且密生茸毛的幼角。其中,梅花鹿的鹿茸被称为“花鹿茸”,而马鹿的则为“马鹿茸”。在夏秋两季,人们会锯取这些鹿茸,经过精心加工后,进行阴干或烘干处理。
鹿茸的味道甘甜而带咸味,其性质温热,主要归入肾和肝经。它被誉为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的良药,同时还能调冲任、托疮毒。在临床上,鹿茸常被用于治疗肾阳不足、精血亏虚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阳痿滑精、宫冷不孕等,以及羸瘦、神疲、畏寒等虚寒症状。此外,它还能改善眩晕、耳鸣、耳聋等不适,缓解腰脊冷痛、筋骨痿软等问题,甚至对于崩漏带下、阴疽不敛等病症也有显著效果。
鹿角:鹿角,这一自然界的瑰宝,来源于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它包括已骨化的角以及锯茸后翌年春季脱落的角基,根据来源不同,分别被称为“马鹿角”“梅花鹿角”和“鹿角脱盘”。春季是拾取鹿角的最佳时节,此时需将角上的泥沙去除,并经过风干处理。
鹿角在中医里被誉为温肾阳、强筋骨的良药,其味咸而性温,能归入肾和肝经。它不仅能治疗肾阳不足导致的阳痿遗精、腰脊冷痛,还能用于阴疽疮疡、乳痈初起以及瘀血肿痛等病症。
羚羊角:羚羊角,这一珍贵的药材,源自牛科动物赛加羚羊。在猎取后,人们会锯取其角并晒干,以备药用。其味道咸而性寒,能归入肝和心经。羚羊角在中医里被誉为能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散血解毒的神奇药材。它常被用于治疗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等病症,同时还能缓解妊娠子痫、高热痉厥以及头痛眩晕等不适。此外,羚羊角还能改善目赤翳障、温毒发斑以及痈肿疮毒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