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和人畜粪便中,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厌氧芽胞杆菌。破伤风杆菌经体表破损处侵入人体组织,并在缺氧的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感染。
二、临床表现1、潜伏期:平均为6~12天。
2、前驱症状:以张口不便为特点。常持续12~24小时。
3、典型症状:在肌肉紧张性收缩(肌强直、发硬)的基础上,呈阵发性强烈痉挛。起始表现为咀嚼不便、张口困难,随后牙关紧闭;面肌痉挛时可出现蹙眉、口角下缩、咧嘴“苦笑”;颈项肌痉挛时可出现颈部强直、头后仰、腰部前凸、足后屈,形成弓背,而四肢呈屈膝、弯肘、半握拳等痉挛姿态,共同形成“角弓反张”或“侧弓反张”状;膀胱括约肌痉挛可引起尿潴留;呼吸肌群痉挛可导致面唇发绀,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以致危及生命。在肌肉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轻微的刺激,如光线、声响、接触、震动或触碰病人身体,均可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
病例中出现铁钉刺入等外伤史,结合张口困难,角弓反张,苦笑面容等考虑破伤风,需结合基础护理学中的TAT过敏试验法以及消毒隔离的方法融会贯通。
三、治疗原则1.清除毒素来源: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和异物,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敞开伤口,充分引流。
2.中和游离毒素: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但若破伤风毒素已与神经组织结合,则难以起效,故应尽早使用。用药前应作过敏试验。②深部肌内注射破伤风人体免疫球蛋白一次,早期应用有效。
3.控制并解除痉挛:目的是使病人镇静,减少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而控制并解除痉挛。
4.防治并发症: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支持疗法和应用抗生素,首选的抗生素是青霉素。
四、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
(1)环境要求:将病人安置于隔离病室,保持安静,减少一切刺激,遮光,防止噪声,温度15~20℃,湿度约60%。治疗、护理等各项操作尽量集中,可在使用镇静剂30分钟内进行,以免刺激打扰病人而引起抽搐。
(2)向病人及家属解释自理能力下降的暂时性以及恢复早期开始活动的方法及重要性。
(3)严格隔离消毒:破伤风杆菌具有传染性,为防止播散,应执行接触隔离,所有器械、敷料均需专用。使用后器械用0.5%有效氯溶液浸泡30分钟,或用1%的过氧乙酸浸泡l0分钟,清洗后高压蒸汽灭菌,敷料应焚烧()。护理人员应穿隔离衣,防止交叉感染。尽量给病人住单人房间,病室定期空气消毒,如每天用3%的过氧乙酸喷雾,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探视频繁可增加交叉感染的机会,使之配合,尽量减少探视人员。
2.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备好气管切开包,必要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如发生呼吸道梗阻,应立即通知医生行紧急气管切开。如突发窒息,可立即将16号针头刺入环甲膜,使空气进入气管,然后再作气管切开,以赢得抢救时间。
3.加强营养:协助病人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
4.保护病人:防止病人坠床使用带护栏的病床。采用保护措施必要时使用约束带,防止痉挛发作时病人坠床和自我伤害;关节部位放置软垫保护,防止肌腱断裂和骨折;应用合适的牙垫,防止舌咬伤。
5.预防:预防破伤风最有效、最可靠的方法是注射TAT。
6.出现医院就诊,注射破伤风抗毒素,①任何较深的外伤切口,如木刺、锈钉刺伤;②伤口虽浅,但沾染人畜粪便;③医院外的急产或流产,未经消毒处理者;④陈旧性异物摘除术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