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摸“爬扎”的速看!这4类人最好不要吃!
来源:网络综合编辑:朱仙君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的叫着夏天童年的回忆,多跟夏天有关......
还记得小时候,夏天傍晚拿着电筒在树林中寻找一个美味的小东西?
知了小百科
傍晚出土爬上树,清晨展翅飞入林
“傍晚出土爬上树,清晨展翅飞入林”生动地描绘了知了从若虫变成成虫的过程。
刚出土的称知了的若虫,刚脱皮的叫白知了,可以飞的背部变黑的称黑知了,会叫的是公知了,母知了不会叫。公知了叫其实是为了吸引母知了,交配产卵,繁衍后代。
知了学名为蝉,夏季是蝉的主要活动季节,蝉的若虫,雨后傍晚最多,一般傍晚出土,并很快爬到树上(即我们吃的爬叉),大约3-5小时内脱壳,变成白知了,脱掉的壳,即为蝉蜕(可以入药)。大约再经过3-4小时白知了变黑,翅变硬就可以飞了,即为成虫,蝉(也可做药用)。
中药小知识
《中药大辞典》:蚱蝉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全虫。
成虫多栖于柳、插、枫杨及苹果、梨、桃、杏等阔叶树木上。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咸甘,寒。
清热,熄风,镇惊。治小儿惊风,癫痫,夜啼。
《中国药典》:蝉蜕
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
甘,寒。
归肺、肝经。
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
“爬叉”的吃法
油炸、炒、烤知了串......
刚出土的爬叉含丰富的蛋白质,还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如钾、钙、磷、锌等。
爬叉是夏季难得的美食,世界多地都有吃知了的习俗,我国很多地方喜欢吃油炸爬叉、烧烤爬叉、麻辣爬叉等。
注意
食用爬叉,一定要清洗干净,先要泡起来,洗净,最好泡一夜。特别是刚抓到的,泡起来可以防止变成蝉,还可以把知了肚子里的脏水泡出来;烹调时一定要烧透、煮熟,充分做熟。吃的时候最好去头、去脚和翅膀。
这4类人慎吃
过敏体质、三高人群、孕妇和儿童
每年夏天都会有报道,有人食用爬叉后全身红疹、浑身瘙痒、头晕呕吐、情绪烦躁、呼吸困难,同时她还出现了胸闷头晕、四肢麻木乏力的情况,甚至连呼吸困难、血压不正常,这是食用爬叉后引起的异性蛋白过敏,需要紧急就医,经过补液、抗过敏等急救治疗。
Ps:所以提醒,尤其是没有吃过爬叉的朋友,第一次要少吃,两到三个就好,不可多吃。而且对于过敏体质、三高人群、孕妇和儿童这四种人群来说,爬叉还是不吃为好。爬叉毕竟是异体蛋白,浅尝辄止,不建议大量食用。什么东西过了,就不好了。
●刚刚,朱仙镇岳庙大街好又惠百货门口站这么多环卫工人,这是弄啥嘞?
●村委紧急提醒!村干部正式纳入编制,成铁饭碗,满足3条件,你也可以上任!
●身份证开头的朱仙人,夏天结束前赶紧看!不看你会后悔的!
●重磅!中国(开封·朱仙镇)第四届伏暑文化节7月14日火爆开场!嗨起来!
●转扩!7月1日起,朱仙镇将对镇区交通、市容、经营秩序综合整治,违规者重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