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预习与复习第15章中

中医外科学考点分析

第一章:常见著作,及其成就;明清三大流派、代表人物、代表著作

例题:

1.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是()

A.《内经》B.《五十二病方》C.《刘涓子鬼遗方》

D.《难经》E.《诸病源候论》

2.明清时期外科形成多种流派,较有影响的三本著作是()

A.《外科正宗》、《外科枢要》、《外科理例》

B.《外科证治全书》、《外科全生集》、《外科启玄》

C.《疡科心得集》、《外科全生集》、《外科正宗》

D.《外科全生集》、《外科理铡》、《外科证治全书》

E.《疡医大全》、《外科正宗》、《医宗金鉴》

3.我国第一部论述梅毒的专著是()

A.《疡科准绳》B.《霉疮秘录》C.《疡医大全》

D.《外科正宗》E.《外科证治全书》

4.《疡科心得集》的作者是()

A.高锦庭B.余听鸿C.顾世澄D.吴师机E.叶天士

第二章:了解疾病的命名规则,熟悉外科基本术语

例题:

5、以下疾病是以其传染性命名的是()

A.疫疔B.破伤风C.流注D.烂疔E.人中疔

6、名词解释:疮疡、根盘、顺证、逆证等。

7、以下表现属于逆证的是()

A.疮疡初起疮顶平塌,根脚散漫,不痛不热

B.疮疡初起疮顶高突,根脚不散,灼热疼痛

C.疮疡疮面红活鲜润,新肉易生,疮口易敛

D.疮疡溃后脓绸黄白,色鲜不臭,肿消痛减

E.疮疡顶高根收,皮薄光亮,易脓易腐

第三章病因病机,掌握六淫致病的特点。4大病机:邪正盛衰,气滞血瘀、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多选)()

A.风邪致病多善行而数变;

B.寒邪致病,皮肤颜色常不变;

C.痰饮既是病理产物,又往往是病因;

D.带状疱疹疼痛的病机主要是气血凝滞或经络阻塞;

E.湿邪致病,病程往往较短

9.关于痰饮瘀血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仅是病理产物

B.既是病理产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又为病因

C.任何情况下都是病因

D.常常痰饮单独为病

E.常常瘀血单独为病

10.下列那项不是热邪所致皮肤病的特点:   ()

A.皮色鲜红,灼热B.糜烂、脓疱C.作痒、疼痛

D.伴身热口渴、便秘、尿赤、苔黄、脉数等症

E.皮色不变,皮温正常

11.湿邪所致外科疾病好发于人体()

A.上部B.下部C.中部D.上肢E.背部

第四章外科疾病的辨证(考核重点章节)

12.下列症状哪项属于阴证表现()

A.高肿突起B.根盘收束

C.坚硬如石或柔软如棉

D.有脓,脓质稠厚

E.肉芽红活润泽

13.以下表现属于阳证的有(多选)()

A.肿胀形势高起者B.肿胀范围不局限,根脚散漫者

C.肿胀局限,根脚收束者D.脓液稠厚者

E.肿块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者

14.  疮疡化脓时,临床常见的疼痛性质是()

A.阵发痛B.持续痛C.烧灼痛D.胀裂痛E.跳啄痛

15.  临床常见痒症的病因是()

A.风胜、湿胜、热胜、虫淫、血虚

B.风胜、热胜、湿胜、阴虚、血虚

C.风胜、湿胜、热胜、燥胜、阴虚

D.风胜、热胜、湿胜、虫淫、阴虚

E.风胜、湿胜、热胜、血虚、火胜

16.  痰肿的临床特点是()

A.肿势高突,根盘收束

B.坚硬如石,皮色不变

C.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

D.皮紧内软,喜怒有变

E.皮肤漫肿,其色青紫

17.根据三部辨证法,下面治疗正确的是(多选)()

A.颈痈用银翘散治疗B.腋痈用柴胡清肝汤治疗

C.脐痈用黄连解毒汤治疗D.委中毒用五神汤治疗

E.发颐用萆薢渗湿汤治疗

第五章治法考试重点

18.“托法”适用于()

A.外疡中期,正虚毒盛者B.初期肿疡C.溃疡后期,疮口难敛者

D.肿疡疮形已成者E.外科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

19.“消法”适用于()

A.外疡中期,正虚毒盛者B.初期肿疡C.肿疡脓已成者

D.溃疡后期,疮口难敛者E.外科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

20.“补法”适用于()

A.外疡中期,正虚毒盛者B.初期肿疡

C.溃疡后期,疮口难敛者D.肿疡疮形已成者

E.外科非化脓性肿块性疾病

21.疮疡的半阴半阳证,外用药物宜选用()

A.冲和膏B.太乙膏C.阳和解凝膏D.咬头膏E.金黄膏

22.阴证疮疡外敷药物宜首选()

A.冲和膏B.阳和解凝膏C.太乙膏D.疯油膏E.黄连膏

23.阳证疮疡外用药物宜首选()

A.红油膏B.冲和膏C.金黄膏D.疯油膏E.以上都不是

24.疮疡的半阴半阳证,外用药物宜选用()

A.冲和膏B.太乙膏C.阳和解凝膏D.咬头膏E.以上都不是

23.下列哪种药物为提脓祛腐药()

A.九一丹B.红灵丹C.八宝丹D.白降丹E.太乙膏

25.下列哪个不是清热法的适应证()

A.热毒内传之走黄内陷

B.药物性皮炎皮损色红灼热

C.流痰初起,骨骼隐痛,漫肿不显者

D.局部红、肿、热、痛

E.流痰后期,阴虚火旺,虚热不退者

26、名词解释:

(1)箍围药:箍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的作用,从而促使肿疡消散或缩小局限。1.洗剂:水与不溶于水的粉状药物混合而成的一种剂型,用时要摇一摇。如炉甘石洗剂。

(2)酊剂:酊剂是特各种不同的药物,浸泡于酒精(乙醇)溶液内,最后倾取其药液,即为酊剂。

(3)洗剂:洗剂又名混悬剂,是水和粉剂混合在一起的制剂,久置后一些不溶于水的药粉沉淀于水底,使用时需振荡摇匀。如三黄洗剂、炉甘石洗剂等。

27、论述题:

(1)何为“消法”、“托法”和“补法”?包括哪些具体治法,并请列举一首代表方剂。

(2)如何辨脓?有那些方法?成脓后的外治法有那些?

(3)疮疡切开排脓的时机、切口方向、位置如何选择?请举例说明。

了解更多《中医外科学》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zlff/10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