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哥侃股之四血制品行业

火哥第一篇微文《火哥侃股之三——骨科赛道及好“骨”票》得到大家一致好评,火哥于是乎快马加鞭赶出了第二篇,本篇主要聊聊血制品行业的情况。

血液制品是由健康人的血浆或特异免疫人的血浆分离、提纯制成,主要产品包括人血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凝血因子等,主要用于诊断、治疗或免疫预防(没病也增强免疫力)。这次疫情,血制品在救护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除了耳熟能详的的血浆治疗方式外,在增强免疫力和预防方面也作出了巨大贡献,出现了患者,医护人员一起挂白蛋白的奇幻景象。

一、血制品的大逻辑

老规矩,火哥先从行业大箩鸡讲起~~~

=。=

=。=

=。=

(一)护城河

护城河是太平洋彼岸的巴神喜欢引用的投资术语,护城河用人话翻译就是壁垒。血制品行业的壁垒高到啥程度呢,就是国家规定行业内企业到此为止,今后不可能有新的血制品企业了,牛不牛。用文绉绉的话就是生产企业数量有限,资质稀缺,因而行业议价能力较强。前面两句没问题,最后一句略有吹牛嫌疑,只是为了突出血液供给有限。供给的有限还体现在浆站上,每个特定的地区只能设置一个浆站,产品超过6个品种的血制品企业才有资格成立浆站,加之我国采血量的频率和采浆量的限制比国外严格,反正国内血制品的供给端是极其苛刻的。血液安全事关重大,要不是没办法,是不会从国外进口的,国内白蛋白缺口太大,还需要50%进口,其它的国家就禁止进口了。

(二)替代品较少

除了凝血因子,其它血制品产品比如白蛋白,人免疫球蛋白等目前尚未有替代效果好的产品,血制品对适应症患者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白蛋白有个廉价替代品羟乙基淀粉,但有升高死亡率和肾损害等风险。对于病人来说,老老实实用血制品是最安全的。

(三)需求天花板远远未到

我国年人均白蛋白的用量较北美只有二分之一,静丙及凝血因子人均用量较北美不到十分之一。国内50%的白蛋白还是进口的。他们说,主要是卖方研究员说,我国血制品规模还有10倍的空间,这顿牛肯定不信,但是潜在2-3倍的空间还是合理的。

二、血制品分类及适应症

1、白蛋白。在临床上人血清白蛋白可以用于治疗烧伤、失血引起的休克,防治低蛋白血症和肝病肾病引起的水肿、腹水。同时出于传统观念,国内大众通常认为人血白蛋白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因此超适应症应用较为广泛。和欧美发达国家不同,白蛋白在我国血制品市场中占比最大。

2、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和应用范围已经远超人血白蛋白,是全球血液制品的主要增长点之一,国内由于技术水平不够以及医生尚未被教育,人均使用量远远落后于欧美。

免疫球蛋白制品的细分品类已经达到20种以上。根据功能效应的不同,可以分为正常人免疫球蛋白和针对不同抗原或病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其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以继续细分为抗乙肝免疫球蛋白、抗甲肝免疫球蛋白、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等十几种。

根据注射途径,可以分为肌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静丙)和皮下注射用免疫球蛋白(SCIG)3大类。

国内免疫球蛋白制品不可以进口,目前仅有肌注和静注两类产品,尚未有皮下注射方式球蛋白。

(1)静丙

静丙是欧美发达国家主力品种,年全球静丙销售额占血液制品的47.3%。静丙用途广泛,已知可用于治疗原发性免疫缺陷、继发性免疫缺陷、自身免疫性疾病、抗感染治疗等,并广泛超适应症应用于神经疾病、过敏、血液疾病、肿瘤,囊括血液科、神经科和风湿科等科室。国内医生在这块临床使用不高,是未来最大的潜力品种,未来很有想象力。

(2)特免

分为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狂犬免疫球蛋白为被动免疫,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也为被动免疫等。这里的狂犬和破伤风比化学合成的药效果要好,但就是贵。

(3)凝血因子

主要用于防治血友病,这块国内行业规模不大。

三、竞争格局

1、采浆量维度

目前全国单采血浆站总数约个,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华兰生物、泰邦生物、振兴生物、博雅生物、卫光生物7家上市公司浆站数量占比约75%,其中天坛生物位居首位,浆站数量57个,覆盖13个省份。上海莱士拥有41个浆站,居行业第二位。年,第一梯队天坛生物、华兰生物、上海莱士和泰邦生物的采浆量分别为、、吨,而第二梯队振兴生化、卫光生物和博雅生物等采浆量仅为多吨。这里注意博雅生物,大股东体外还有一个血制品企业,并入到上市公司后就到第一梯队了。

2、产品丰富度

天坛生物14个产品,上海莱士12个产品,华兰生物11个产品,泰邦生物和卫光生物都是9个,博雅生物7个产品,振兴生化6个产品。

综合来看,血制品行业上市公司中,上海莱士、华兰生物、天坛生物的综合竞争力较强。但上海莱士被两个老板玩坏了,股价被死死压制。

四、优秀的兰兰

兰兰是小名,大名是华兰生物,除了血制品,它还有疫苗以及生物药,是一家极其优秀的公司。走势这么好的票,曾经只赚过20%,拿不住,活该只赚这么多。

1、业绩

除了个别年份由于行业因素产生波动,营收和利润的趋势和稳定性,牛逼吧,牛逼上天了。

2、老板

安老爷子合计控股46%,没有1股质押,优秀吧,优秀上天了。大股东的操守,绝逼决定着公司的高度及无雷度。安老爷子还有一个典故是,华兰的疫苗出厂后,第一针都是打在他或亲属身上,四价流感疫苗第一针就打在他外孙女身上,对产品何其自信,优秀的企业家。

3、财务指标

ROE长年维持在15%以上,近两年可以达到约20%。毛利率维持在60%左右,净利率30%以上,近两年可以接近40%。基本没有有息负债。优秀+牛逼的无以复加。

4、竞争格局

华兰在血制品这块的竞争对手上文有介绍。在疫苗和生物药这块,国内也有很多强劲的竞争对手,但是兰兰应该没问题,它就是在竞争中长大的。

5、风险

(1)政策,比如两票制的实施,对血制品行业伤害了一阵子。

(2)疫苗和生物药的竞争,尤其是生物药的竞争,非常激烈,万一做不好有拖累业绩的可能。

(3)接班人问题,安老爷子70多岁了,接班人不一定有他优秀。

6、期望

五年内,华兰成长为血制品、疫苗、生物药集一身的生物医药企业,三线发力,期待成为国内千亿医药公司。

五、炒股票的逻辑

发给大家看的文章,我一般以投资角度为主,但是这次给点福利,从炒股票的角度谈谈血制品的逻辑。

短期:武汉疫情严重的时候,我看到一些信息,武汉的医护人员,每天都要挂两瓶白蛋白或者静丙来增加免疫力。病人挂的还要多,这些都是新增需求,原来血制品供需就是弱平衡状态,想想看国内外这么一搞,短期内会增加多少需求。听说在武汉2百多的白蛋白炒到9百多,当然这是个案,钱也都被渠道赚走了,生产厂家没赚到。但是血制品短期供需平衡被打破,是铁板钉钉的,而且马上会传导到生产厂家。同志们,想想看,疫情下能业绩不减反增的行业就几个,珍惜吧。

长期:长期来看,这次疫情教育了医生,医生对血制品的临床使用有了新的认识,未来血制品的临床地位会提高,会带来两个好处,消费费用减少,但需求会增加。

你要问我股票何时会爆发,我也不知道,也有可能上面逻辑是错的,炒股票,太难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zlff/6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