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针应该打一支还是两支以前都错了吗5

不知不觉,停笔已八月有余了,今天突然看到一护理谈论群里比较活跃,于是就点进去瞧了瞧。看到有同仁在讨论破伤风抗毒素的问题。想到或许,许多护士都有这样的疑问,所以就写了篇文章,征得群里老师的同意后,特发文与此,供各位同仁参考。具体情况是,某医院医生给一名严重外伤的患者,下达破伤风肌内注射的医嘱。但是和以往见到的医嘱不同的是,这次医嘱是破伤风抗毒素(TAT)IU肌内注射,也就是2支破伤风注射液。责任护士对此有疑问,所以想咨询一下护理讨论群里的老师们,是不是医嘱中,破伤风数量开错了。看到这个「简单」的问题,笔者技痒,禁不住去查了一些资料,又询问了一些同道中人。不查不知道,一查真的吓一跳。原来关于破伤风抗毒素,大家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为了摆明事实,以正视听,笔者将常见误区盘点如下,以期能对同道们有所帮助。误区一:TAT只能肌内注射如果问到TAT的注射途径,相信绝大多数护士会异口同声的说,当然是肌内注射呀。这可能是惯性思维,毕竟不论是上学时基础护理学上的举例,还是上班后带教老师所讲的内容,也只是提到了肌内注射这一途径,并未涉及其他途径。但查阅TAT药品说明书,用法一栏中明确说明:皮下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附着处。肌内注射应在上臂三角肌中部或臀大肌外上部。只有经过皮下或肌内注射未发生异常反应者方可作静脉注射。静脉注射应缓慢,开始每分钟不超过1ml,以后每分钟不宜超过4ml。一次静脉注射不应超过40ml,儿童每1kg体重不应超过0.8ml,亦可将抗毒素加入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等输液中静脉点滴。简言之,也就是,TAT除了可以肌内注射外,还可以进行皮下注射、静脉注射、静脉点滴。只是使用方法不同,注意事项也有所差别而已。误区二:TAT只能打一支这就是前文提及的问题,从群里老师的回答,可以看到,大部分老师都是说只能打一支,不过还有一少部分老师说可以根据情况打两支,甚至三支。记得列宁同志曾说过一句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似是为了验证这句话,TAT说明书中用量一栏中提到:1.预防:一次皮下或肌内注射~IU,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伤势严重者可增加用量1~2倍。经5~6日,如破伤风感染危险未消除,应重复注射。2.治疗:第1次肌内或静脉注射~IU,儿童与成人用量相同;以后视病情决定注射剂量与间隔时间,同时还可以将适量的抗毒素注射于伤口周围的组织中。初生儿破伤风,24小时内分次肌内或静脉注射~IU。所以,前文中所提到的为严重外伤患者所开医嘱并无差错,具体需要使用多少剂量TAT,还是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的。误区三:TAT皮试液配置方法盲目照搬教科书人民卫生出版社,年5月第6版《基础护理学》中,关于TAT皮试液配置,提到用1ml注射器抽吸TAT药液(U/ml)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内含TATU),取0.1ml(内含TAT15U)做皮内注射。所以临床中,许多老师都是盲目照搬这种配置方法。殊不知,临床使用的TAT绝大多数规格都是每支都是0.75ml,应该先向原液中加入0.25ml生理盐水,之后再按照教科书配置方法,才能达到0.1ml皮试液中含有TAT15U。误区四:TAT皮试结果判断标准参照青霉素皮试临床工作中,许多同道,特别是内科病房护士,行TAT皮试较少,相关知识不免会有所遗忘。所以也就造成了,TAT皮试结果判断标准参照青霉素皮试,这种乌龙事件。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皮试结果判断标准中,关于阳性的局部皮丘反应,提到: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直径大于1cm。而TAT皮试结果判断标准则指出:皮试阳性的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范围直径超过4cm,而非直径大于1cm。误区五:TAT脱敏实验方法随意由于TAT脱敏实验内容繁琐,又不经常使用TAT,遗忘脱敏实验内容也情有可原。所以遇到脱敏实验时,许多老师都会上网百度其方法。但是由于百度中脱敏方法各异,造成了我们在使用中,出现TAT脱敏实验比较随意的现象。

(图片由作者提供)

可以根据上表所示进行脱敏实验,但是,由于教科书中,参照的TAT规格是:U/ml,而我们临床使用的则是IU/0.75ml,所以前提是需要先向原液中,加入0.25ml生理盐水方可。当然,每位患者,同一个患者的不同时期,都存在差异性。所以对待破伤风抗毒素以及抗生素等需要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参考文献:

1.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年12月12日修订版,破伤风抗毒素说明书;

2.人民卫生出版社,年5月第6版,《基础护理学》。

—END—?护理神器大派送?免费领取倒计时2天题图来源:站酷海洛文章有用就点「在看」                







































白癜风爱心传递分享会
北京看白癜风好专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zzbx/6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