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之外,我们也想聊聊全科诊疗hell

慈信前言

如果你有一位称职的全科医生……

这几天,最热的话题莫过于疫苗问题了。从最开始的人用狂犬病疫苗到后来爆出来的百白破疫苗,桩桩件件,牵动着国人的心。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计划免疫和疾病监测定为21世纪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三大战略措施。我国在“计划免疫”方面,经过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年,我国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年,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0.32%。

年,甲肝报告发病率由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前的5.98/10万降至1.37/10万,降幅为77.1%。多种疫苗针对传染病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年,我国未再发生一例白喉病例。近年来,我国儿童计划免疫中百白破疫苗接种率均保持在90%以上。

这些数字背后,都与疫苗的接种有着直接的关联。接种疫苗,可以说是现代医学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但如今,当一个生产疫苗的大厂商出现问题之后,很困惑,每个人都很困惑。很多家长在叹气,在社交网络上晒着自家孩子的防疫本,询问着是问题批次疫苗怎么办,不是的话有没有问题,每个人都变成了孤立无援的个体。

当然,政府相关部门会陆续解释和解决一些问题,比如:

长春长生及其他涉事厂商,所生产的其他批次疫苗安全性如何?

具体善后措施有哪些?是否执行到位?如何预防下次发生?

违规企业最后会接受怎样的严惩?

但事发第一时间,更多人,或者比如一位注射过百白破疫苗的儿童家长更担心的是——

怎么知道自己孩子打的疫苗有效、安全?

这类疫苗,抗体能维持多久?

接种了问题疫苗,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

要去哪里查抗体、补种疫苗?

能不能不打疫苗?或者打进口疫苗?

这些细节问题的答案,在事件伊始,大众获得有效且准确的信息渠道并不多。但也正是这些问题,才更让人焦灼。管中窥豹,跳开单一的疫苗,跳开其他因素,在疫苗之外,很多很多“细微”的健康医疗相关问题像路上的一颗颗小石子,让我们不确定什么时候被绊一下,之后又产生新的困惑。

就像最近另外看到两个新闻,同样让人心里不大是滋味:

一是近日,欧盟药品管理局发布公告,有款名叫缬沙坦、可用于生产降压药的原料药制剂产品,爆出含有N-亚硝基二甲胺(NDMA)。从动物实验的数据证明,NDMA是一种可能性致癌物。缬沙坦中NDMA杂质的出现影响波及全球二十几个国家,目前多个国家已对采用该原料药的药品采取召回措施,我国也在其中。

另一个则是新华视点等媒体披露一批“伪科普”式的文章、广告,打着科普、专家的幌子,或援引一些研究数据及科技术语,瞄准一些热衷于养生或者病急乱投医的人,推行没有科学依据的偏方或所谓“新科技”医疗产品和服务。而据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广告监督管理处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互联网广告案件件,同比增长9.67%,占全部案件数的72.96%。其中不少“伪科普”都是真广告。

一个涉及到高血压患者的终身用药,一个是联系着生活日常保健,全都息息相关。

现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人口的一半且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步的是,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和内容日益广泛,但也促使片面的报道、健康谣言和伪养生信息正在越来越多地充斥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让人真假难辨。

虚假医疗广告带来的危害

不管是疫苗、药品、诊疗还是医学科普等等这些贯穿于日常生活、贯穿全生命周期的事物,经历的过程中,如果有一位称职的全科医生在,我们或许能减少很多困惑,甚至少一些“过失”。

医学上有疾病“三级预防”的说法,即根据疾病自然史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来阻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或恶化。常言道,“防患于未然”,对待疾病同理。预防,是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总纲领。原来旧有的医疗体系,无法告诉大家怎么去做到这三级预防。但全科诊疗却可以在每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级预防(又称为病因预防),是指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各种措施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比如日常的一些正确的健康保健、良好的生活习惯都可以尽可能地减弱各种健康危害因素和病因对人体的作用。

还有一种,就是我们说的“疫苗”。预防接种,是基础保健的一道门。而全科医生,也是在为全民健康守门。如果你有一位全科医生,那么针对一位注射过百白破疫苗儿童的家长担心的问题,他或许会在你表示出担忧的第一时间做一做科普:

怎么知道自己孩子打的疫苗有效、安全?

国家严格检疫,绝大多数疫苗安全有效。如果国家检疫没有发现问题的疫苗,默认为有效,按照正常计划免疫,不用过度担忧。

这类疫苗,抗体能维持多久?

在完成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1个月后,百日咳保护率能达到80%左右,18月再加强免疫1针,抗体至少能维持2-3年;

破伤风的保护效力为80~%;抗体能维持10-15年时间;

接种3次以上,对白喉的保护效力约为95%,如在18个月再加强免疫1针,抗体能维持5年以上。

接种了问题疫苗,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

出问题的“无效疫苗”,主要是“效价不够”。这有可能影响免疫保护效果,但安全性没有问题,对人没有危害。

要去哪里查抗体、补种疫苗?

除了直系亲属有患乙肝的新生儿以外,一般不需要查抗体。一般正规的医疗机构都能够检测到乙肝抗体,各地疾控中心可以查抗体,如水痘、麻疹抗体。但百白破的抗体是无法检测到的。

疫苗补种存在一定的风险,不要盲目补种。

能不能不打疫苗了?或者打进口疫苗?

不能一竿子打翻一条船。拒绝给孩子打疫苗这样的做法会得不偿失,目前疫苗接种仍然是预防疾病最好也是最有效的手段。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远远小于不开展预防接种而造成的传染病传播的风险。

从疫苗生产技术水平上来说,国产疫苗和进口疫苗差距并不大。而且进口疫苗听上去很美,但同样未必安全*。

*注:据《南方周末》报道,知名国际疫苗巨头赛诺菲巴斯德亦曾有8批次不合格五联疫苗(用于预防白喉、破伤风、百日咳、脊髓灰质炎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五种感染性疾病)在国内不准上市。问题和长春长生类似——供应商改了辅料而没有报备,并实际导致了疫苗效价不合格。

以患者为中心,正确传达医学知识,减少人们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猜测和恐慌,这对于患者和患者家属之后的就医行为都将起到正向的引导作用。

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也就是在疾病的潜伏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预防工作,来预防和延缓疾病。

比如以往我们做的体检都是“套餐式”体检,不但浪费钱和时间,不少项目也未必需要。但如果你有一位全科医生,他会根据你的身体状况,根据筛查疾病的发病率、检查方法的便捷性、安全性和准确性以及经济层面,给予切实的意见,规避掉一些不需要的。

第三级预防(临床期预防),是指在发病后为改善病人状况,防止并发症,促进身体机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而采取的治疗措施。

如果碰到上面举例的降压药原料药召回事件,你可以向你的全科医生咨询用药并得到答案:

降压药分很多类,这次召回主要牵涉的是活性成分为缬沙坦的降压药。其他降压药不涉及,不要盲目恐慌!

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除治疗高血压,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生,还可用于治疗近期心脏病发作和心衰等较重的病症。即便在服用被列入召回药物名单,也不能擅自停药。

你的全科医生会帮助你:

排除涉事厂家,选择目前认为安全性较高的药品,或选取适宜个人健康状况的替代药物。

相对于专科诊疗这种“专病专治”,医生对患者了解时间有限,患者趋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来讲,全科诊疗则是“以患者为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zzbx/75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