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预防针注意事项及禁忌妈妈必看

  大家还记不记得小时候打预防针的情景,就是每次打了预防针后,医生都会给两颗圆白色的糖,小时候不怕打针,就和吃这个糖有关系,甚至有的人为了吃糖还非常期待打预防针。

  所谓预防针,就是预防某种疾病而提前注射的疫苗。医院,路过注射室的时候,看到有个小宝宝打针,哭得哇哇大叫,而且打了针不久居然接种部位就肿起来了,然后医生和家人又是一阵忙活。其实这就是打预防针的后遗症了,有的宝宝体质特殊,打了针就容易出问题,因此就更要注意观察。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新生儿预防针的注意事项吧。

新生儿预防针种类

  新生儿就是出生一个月之内的婴儿,它们一共需要接种两种疫苗,卡介苗和乙肝疫苗,两种疫苗的接种时间不同,需要注意的地方也不同。

卡介苗 接种时间

  卡介苗是宝宝出生之后的第一针疫苗,是为了预防结核病。一般是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进行接种,接种部位是上臂三角肌外侧。而没有接种卡介苗的宝宝,如果还不满3个月,可以直接补种;但如果是3个月-3岁之间,就要进行结合菌素试验,结果为阴性就可以补种;4岁及其以上的宝宝就不再补种了。

 接种反应

  皮内卡介苗后2-3天,接种部位皮肤会略有红肿,不过会很快消失。大约在2个星期后,局部会产生红肿的丘疹样硬块,有时软化为白色小脓包,以后自行溃破形成浅表溃疡,一般不会超过0.5厘米,有少量的脓液,然后结痂,痂皮脱落后留有轻微疤痕。前后会历时2-3个月,是正常的反应。

  另外,接种卡介苗后有极少数人会出现严重的皮疹、紫癜、休克等异常的反应,这时需要及时诊治,不能耽误。

 

乙肝疫苗 接种时间

  接种乙肝疫苗是为了预防乙型肝炎。在新生儿期,宝宝会接种两次乙肝疫苗:在出生后24小时内,肌内注射第一针乙肝疫苗;而在满月后,会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部位是右上臂,皮下注射,不能和卡介苗接种在同一位置。

 接种反应

  新生儿预防针接种乙肝疫苗后,一般没有什么反应,少数新生儿会出现轻微的反应,比如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轻微的发热等,但都不需要处理,两三天后就会自行恢复的。

  在新生儿出院的时候,医生或护士会告诉你第二针乙肝疫苗在哪里接种,一般都是在新生儿户口所在地的卫生院或保健所。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第二针或第三针没有接种的话,第一针的乙肝疫苗是不起作用的。如果以后的疫苗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可以适当的延长几天,也也不能超过半个月。

  

打预防针后要注意什么?

  

  大多数孩子在打预防针之后都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反应,不过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一样,在进行预防针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反应,包括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很少会发生过敏反应。为了保证安全,减少反应,在打预防针前,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情况:

  1.宝宝生病了,比如说发热,就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

  2.腹泻时不要口服脊髓灰质炎糖丸。

  3.空腹饥饿时不宜打预防针,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严重的反应。

  4.当家长无法确定宝宝是否可以打预防针的时候,可以让医务人员来确认。

  5.打完预防针后,应该让宝宝在接种场所休息30分,看看是否有过敏反应,不要擅自提前离开,这是对宝宝的保护哦。

  6.新生儿预防针打完回家后,要注意查看是否发烧。一般打预防针后发热很少超过38.5度,没超过就不用干预;但如果超过了,可以想办法退热;若是体温再次上升或持续高热不退,就要引起警惕,因为这可能是感染疾病了,应该及时带宝宝就诊。

医院

阳江市医保定点单位

免费-

咨询QQ:

医院长按识别







































复方川芎酊治疗白癜风的效果怎样
白癜风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jbgs/6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