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中医考研高分和能力,我全都要

23中医考研

早准备

早规划

01

中医考研形势

1、考研总体难度基本不变,分数逐年攀高

《中医综合》的考纲近5年都没有大的变化,包括题型、考查范围、考查难度,因此对应试卷的客观难度也不会有明显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选择好的研究生院校及优质导师,分数越高,主动权越大。不少院校在复试阶段,会根据初复试总分排序,从高到低优先选择。在相对公平竞争的环境下,网络复试使这一优势更为明显,近3年考研的同学,要抓住这一时机。

2、中医考研内卷严重,招录比不断提高

中医考研本质上对中医的教育传承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方面取决于应试教育的实质,另一方面不允许有时间在应试之外发挥余力,加上很多院校要求大五应届生在院实习,使得考研初试必定成为内卷的重灾区。虽然很多院校限制了招录比,但不少院校参与复试的人数大约是最终录取人数的3-4倍,甚至更多。

3、考研复习时间有限,找对方法是关键

上岸的同学普遍有一个经验:找对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和节奏,不随大流。大流的现实是,超过7成的人最终被淘汰。市面流行的复习参考书不一定适合自己,而等你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更改方法往往晚了,因此在每年5月份之前必须确定自己的复习材料主体及辅助方法,否则不会有试错时间。

02

建议

我们复习核心目标应该是:既要站着把高分拿了,又要把理论系统掌握了,小孩子才做选择,我全都要!要做到这点,有两个要求:

1、你所选择的复习方法不能只针对应试,还要针对中医理论本身进行梳理复习;

2、这种复习方法所需要的复习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这种方法和资料最好是现成的

03

方法

这个方法,目前在中综里比较适用于《中药》《方剂》的学习,这两门需要理解的部分是最多的,而今后理论临床最相关的也是这两门,因此我将《中药》《方剂》两本书的学习重点写成了一本书《中药-方剂综合讲稿》。

《书稿》5大优势

1、将《中药学》《方剂学》的章节标题一一对应,组合成新的章节,便于记忆;

2、对22年《考纲》要求的中药、方剂做了逐一解释分析,提炼考点;

3、中药采取法象原理解释,紧密结合书本功效。做到逐一解释和对应,方便记忆;

4、方剂的方解深透在中药分析中,使两本书的观点充分融合,减少记忆负担;

5、将中药配对解析、对比,差异、共性一目了然。

书稿内容展示·1

从药物基源作为分析药性的基础:

三药均取自十字花科植物菘蓝,功效性味接近。均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消肿。大青叶为菘蓝之叶,板蓝根为菘蓝之根,均苦寒归心胃经。青黛属于加工炮制药物,为细腻青色粉末。

书稿内容展示·2

麻黄和香薷的归经分析:

麻黄解表发汗、宣肺平喘、散寒通滞属于基本知识,在对比香薷后,容易知道麻黄无法利湿,所以不能用于治疗脚气浮肿;而香薷可祛中焦湿浊,又可发汗利水,故可以治疗脚气浮肿。麻黄、香薷均可以利水消肿,但是麻黄乃是上调肺气,下通膀胱,通利水道而利尿;香薷则是上启肺源,外散水湿,化湿和中而利尿。所以麻黄归肺、膀胱经,香薷归肺、脾、胃经。经过这种简短的对比分析,有关麻黄和香薷的考点就不再困难,并且实在地让我们理解了二者归经的差异以及各自功效的特点。我们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记忆的手段,而是挖掘了中药理论,这套理论是符合临床实际的,这就达到了“我全都要”的目标了。

书稿内容展示·3

分析防风的作用让你一次记牢“升清燥湿”的原理:

防风主要作用为外祛风邪,笔者认为防风还可以“生正风”。防风通过祛风可实现解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防风散寒力不强,故被称为“风药之润剂”。秦艽苦平,祛风力不强而长于清利湿热,故也被称为风药润剂然防风为何可以胜湿止痛、治破伤风、升清燥湿?其中有共性机制吗?笔者认为关键在于防风不仅能防御、祛除风淫,而且可使人体气机正行不乱,也就是前文所言“生正风”。人体的正风就是气机升降出入的总态势,正风和煦,气则周流,防风借助调控人体气机稳定,使风气平稳,又风能胜湿,故防风可治风湿痹痛;风性升动,善行易动,助肝气升发、脾气升清(肝升发、脾升清均是机体正气流行的一部分)故可升清以止泻,这是痛泻要方的核心制方思路——通过升散平润之品来疏泄肝气,借外散之机来鼓舞脾阳,非防风莫属。正风内生,邪风便止,故可息内风以止痉。此非清热或平肝或养血到达的止痉效果,而是祛外风、生正风实现的。

书稿内容展示·4

《书稿》目录

章节内容:总则;考纲要求;具体内容

《书稿》购买途径及方式:详情请保存以上图片查看~进群

祝大家考研顺利,成功上岸!

B站考研经验分享,链接地址在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anjingwang.net/yczz/104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